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9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栏目:特别策划
跑马为生:体育杂志主编的跑步生活

★文 /陈明 《第5频道》主编

  
  跑步即身体在时间与空间水平的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以不断交替左右脚着地的姿势来移动。跑步就是运送你的身体这件货物,这是你必须终生运送的货物。
  
  为什么要跑马拉松?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以文入马的过程。大学毕业后一直做运动媒体和运动产业,从奥运会、世界杯一直到乡村体育,几乎都有涉猎;足球、篮球、乒羽、高尔夫,全都报道过,也都玩过;从NBA到欧洲足球的球星,再到广场舞大妈,全都采访过。从2010年开始,我和同事们就开始关注到中国跑步运动的热潮快要到来了。并且在2012年的11月27日,我们正式创刊了《跑者世界》,也就是全球最好的跑步媒体《Runner’s World》的中文版。那一天,在朝阳公园举办的创刊仪式,很热闹。遗憾的是,在那之后,我迅速被挖角,跳槽了。但心中种下了一颗要完成马拉松的种子,因为都做《跑者世界》了,如果连一个马拉松都没完成过,谈何跑者。
  有些人说跑步是为了减肥,有些人是为了增肥;有些人是因为失恋了,有些人是为了呵护新的恋情;有些人是为了交朋友,有些人是因为想静静;有些人是因为空虚,有些人是追求放空……很多人在推广跑步时,也会将这些写成鸡汤体。但跑到现在,我意识到这些其实都是跑步的结果和好处,而不是要跑步的根本原因。
  人跑步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运动,是人的初始设定,而跑步,是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
  人的拉丁文名称Homo Sapiens,我们的本质,就是智慧的运动的生命,一种有思维的动物。人的一生,都在辛苦地运动着。心跳一生,呼吸一生,就连晚上睡着了都要做梦。一生无休,要么是身体动,要么是大脑动,而且脑力劳动比体力劳动的耗氧量还要更大。
  人的初始设定中,有一项极为重要:所有的快乐都来自于极度紧张后的放松。人的吃喝拉撒,都要耗费体力,才能得到满足和快感。就连性爱的高潮体验,也不过是身体极度紧张后的那一瞬间的释放。内啡肽、多巴胺,只会在紧张后释放。如果违背这一规律,唯一的解释就是使用了违禁品。
  达·芬奇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曾认识一个慢性病患者,他感慨道:“我不缺钱,但不快乐。我现在最羡慕的生活,就是白天在街头做苦力,晚上粗茶淡饭,大吃一顿,然后倒下呼呼大睡。”我深以为然,认为他表达的和达·芬奇是一个意思。不劳动,会失眠;不折腾,不成活。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这些话题都太沉重。唯一确定的是人性本贱,石闲生苔,人闲生病。多虐虐自己,一切就好了。
  人为何有这样的初始设定,为何又会困在这样的设定里?进化论会给出其解释,宗教与哲学也会给出其解释。我曾经想了很多年。最后感谢刘慈欣给了我答案。前些天,刘慈欣的小说《三体》摘获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成为第一个获此奖的亚洲人。作为《三体》的拥趸,我很开心。我永远不会忘记《三体》中的一个情节:三体人成功锁死了地球人的科技进步,三体的舰队将在四百年后到达地球,面对四百年后被毁灭的命运,科学家意志消沉。小说中的人物大史为了让他们振作起来,带他们来到一处郊外,那里正闹蝗灾。大史告诉科学家,相比人类与三体人,蝗虫与人类的技术差距更大,人类自文明诞生以来就希望灭绝蝗虫,但是蝗虫依然傲然于天地间。三体人与人类同样没有意识到的是,“虫子从未被消灭过!”
  当人自比为虫子,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还记得小时候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吗?蚂蚁的相对力量比人强很多,也无比勤奋,但人类儿童抬脚就可以踩死;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人和蚂蚁又有什么区别?都是活在稀缺资源条件下的动物而已。人生的意义不一定超过蚂蚁搬家。
  直到现在,还有人在驳斥生命在于运动,而坚持生命在于静止。其实,这个命题没有意义。每个人,都是一个孤岛,感觉、思维都困在自己的臭皮囊里,无法直接感应。而且人的一生,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不断损害健康,走向死亡的过程。静止或运动都无法改变这个流向,这就是所谓的向死而生。多说无益,一切在于在于你想如何度过这一生,在于个人的选择。
  有些人选择了运动,选择了跑步,做一只强壮的奔跑的蚂蚁,去一次次体会虐痛与欣喜之间的转换。人生的意义,人性的辉煌,就在其中(如果这些东西存在的话)。
  
  
  如何能够跑下马拉松?
  第一步是冷静下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跑步的基础。如今很多优秀的跑者,共享一个开场白,“我从小到大没有跑过步,属于零基础”,“我体育从未及格过”。完全没有必要相信这些。我见过第一场马拉松就跑进4小时的跑者,他之前确实不跑步,但精通10余种运动;还有一位跑者年近50才开始跑步、场场马拉松都在3个多小时的跑者。他其实30年前拿过学校的万米冠军,两个亲兄弟比他跑得还快。就连我这个至今马拉松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只有4小时12分的跑者,在大学里12分钟跑测试都跑到过3400米(当年甲A及格线是3000米)。我中学时还每天跑步上下学,学校离家大概3公里。
  如果你以前爱好运动,或者曾经有一阶段跑过步,那跑步对你来说,只是一个重拾自己的过程;如果你之前确实从不运动,也从不跑步,那我还得恭喜你,因为跑步给你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
  不要畏惧跑步,不要畏惧跑马拉松。罗斯福说:“我坚信,唯一能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即是恐惧本身。”你总觉得跑马拉松的人都是男神或女神,其实根本不是,都是普通人。很多人比你老,比你胖,比你更不像能跑下马拉松。在马拉松比赛中,从后面超过你的大部分都是大叔或阿姨。
  比如我跑了15个“全马+”赛事,其中包括10个全程马拉松42.195公里,5个50公里越野赛。但我体重依然在80公斤以上,相对仅1.73米的身高,身材还不如你标准。
  要想跑好步,要想跑下10公里,其实你只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打开自己的肺泡,二是活动开腿部的肌肉。这两点通过几次慢慢加量的慢跑都可以做到。比如第一次跑3公里,第二次跑3公里走2公里,第三次跑4公里走3公里,第四次跑6公里走4公里……第N次跑10公里。肺泡打开的过程你会痛苦,腿部会酸痛。但几乎所有人都可以在几次摸索性的、不追求成绩的练习后,做到能够一口气跑下来10公里。
  接下来,如果你想跑得更远、更快,甚至完成一个半程马拉松或全程马拉松。你最好的选择是加强学习,学习现有的理论。学习是最快的捷径,学习是懒人最聪明的选择。既然已经有那么多人跑得那么好了, 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摸索呢?
  如果你不知道跑步应该穿什么衣服,用什么装备?打开电视,看看北京田径世锦赛马拉松比赛的转播,看看那些人是怎样跑步的。
  关于装备,你会发现他们只是简单的短裤、短袜、跑鞋。我曾经当过装备党,也知道现在面对跑步爱好者的装备太多了。各种跑鞋、压缩裤、压缩袜、压缩衣、导汗带、护膝、帽子、短裤、腰包、皮肤风衣……我也置办过不少,但后来随着比赛次数的增多,用的反而越来越少。圣·埃克絮佩里说:“万事万物,达到极致完美的境界,并非在无法多增添任何东西的时候,而是在无法再减去任何东西的时候。”
  我依然喜欢置办新款装备,但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爆款。我努力做一名极简跑者,日常跑步中,将装备压缩为:跑鞋,漂亮的跑鞋很多,如果你不心痛钱,可以尽情地置办;跑步短袜;跑步短裤;墨镜,保护视力,防紫外线,是必需的;帽子。有时我连跑步T恤都省掉了,赤膊上阵。当然,还有水、能量饮料和能量胶,我随时携带。但在越野赛中,你一定得按照组委会的提示,多多益善地准备装备,安全第一。
  我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很多跑步者在压缩裤外面再套一条跑步短裤,就像“Running Man”里做游戏的那帮艺人那样穿着。为什么要穿成这样呢?至少我看在电视转播中,高水平跑者们没人这么穿。
  那要不要穿五指鞋,甚至玩赤足跑?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看他们有没有人这么做。
  要不要戴着护膝跑?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看他们有没有人这么做。如果你没有伤痛,那为何要戴护具?如果有了伤痛,那应该好好休息或者寻求康复训练,为何还要戴着护具坚持?
  跑到什么样的水平算好?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有个简单的评判方式,如果同一场比赛,你的成绩是冠军的两倍,那就不错了。比如男子5公里世界纪录是12分多,那你跑到25分就很棒;10公里世界纪录是26分多,那你跑到54分钟之内就很棒;马拉松世界纪录是2小时2分,那你打破一次4小时,就是很出色的跑者了。如果你参加的这场马拉松特别难,冠军都跑了3小时,那你跑到6小时之内,就值得庆祝了。
  那什么样的跑姿是正确的?我的回答依然是看电视转播中的高水平跑者,看他们是怎样跑的。如果觉得黑人跑者的身材特性与我们相差太远,那可以看看中国国家队的高手们是怎样跑的。你会发现,其实所有的高水平跑者,跑姿都几乎是一样的。厉害的赛跑者总是以优雅的节奏,流畅地跑着,就像内燃机引擎一样。他们不像蹦蹦跳跳的慢跑者,不浪费体力,也不和马路奋战。这些人就像在马路上流动一样,而且是以非常快的速度向前奔流。
  俄罗斯裔的美国著名田径教练尼古拉斯·罗曼诺夫,将这种统一的跑姿剖析、归纳,整理出了一套“姿势跑法”(Pose Method Running)。我正在跟他学习这套跑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所有移动方法中,轮子是效率最高、最省力的。那么为何不像轮子一样跑步?跑步动作循环的过程中,具有转动中轮子的三种力学特性。第一,总质心始终维持在支撑点的正上方;第二在前进的过程中总质心始终维持水平,没有任何上下振动;第三,连续不间断地转换支撑点。把这三种力学特性运用在跑步上:第一,当前脚掌落地时,你身体的总质心必须刚好在落地点的正上方;第二,尽量减少身体总质心的上下移动;第三,尽量缩短脚掌支撑地面的时间。
  最聪明的跑步方法,就是学习现成的经验,这样会节省你探索的时间,减少你受伤的风险。
  
  跑步时,你该想些什么?
  有一种跑步知识,是你看电视学不来的。那就是跑步时,你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最佳答案是“禅”,物我两忘,排除杂念。在那个时刻,没有疑惑,没有迟疑,没有不安,只是把握当下。
  人的大脑是一个还在进化中的东西。人的意识分为我们能把握的,以及属于我们的但不能把握的潜意识。将意识比作庞大的海上冰山,那么前者只是冰山一角。在你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潜意识里的东西都会冒出来骚扰你。比如我写下这些文字时,精神很涣散。想着:写完这一篇,还要写一篇讲话稿、一篇新闻稿、一个PPT;想起下周有一个比赛,跑不下来怎么办;想起下雨了,家里窗户还没关;想起人民币贬值,对于我这种资不抵债的人有没有影响;想起岁数见长,一事无成……
  大量的信息从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席卷我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变成一团浆糊,能够集中注意力就不错了。有些焦虑是我能解决的,有些是无能为力的。但怎么办?不过了?依然只能一件件地做。当前,全世界最大的事,就是敲字,忘却其他。所谓物我两忘,所谓入定。
  跑步时,你想的应该就是跑步本身,既不是脑海一片空白,也不是借机想点别的东西。有许多人喜欢把跑步当作逃离日常生活的一段空闲时间,他们趁那段时间思考问题。跑步时,用心智上的能量去处理无关跑步的其他事。这也许算是某种舒缓压力的疗法,但绝不会使你变成一个更好的跑者。跑步本身,指的就是你当下跑出的这一步,既不是跑完的上一步,也不是没跑的下一步;不去想过去的10K跑得如何,也不去想在第30K到第42K时,会不会体力下降。因为你会发现,不管你想什么,大多导向焦虑。
  专心跑步,为自己而跑步,这就是我最大的心得。
  跑步不是为了凑热闹,不是为了彩虹跑、彩色跑、泥泞跑、内衣跑、僵尸跑等,那些是游戏,不是跑步;跑步后可以发朋友圈,辛苦后的炫耀,是可爱的。但跑步不是为了发朋友圈;跑步时要取安全的路线,要取干净的天气,雾霾天就不要出来了;跑步不是给生活做加法,而是做减法,将运动与乐趣相结合,既锻炼身体,又增加享受,提高了生活的效率。
  不要神话跑步,业余的跑步是一项低风险的、无对抗的耐力运动,不是极限运动,也不是对抗项目。与那些激烈对抗的项目相比,我们业余爱好者的有氧的跑步,实在只是一种享受。而职业跑者们,他们想的不只是提高成绩,而是如何拖垮对手,赢下比赛。同一场马拉松,同场竞技,跑2小时、3小时、4小时、5小时的选手们,他们的体会完全不同。
  如果你不想追求很快的成绩,满足于在4个多小时晃悠,那就做一位“不严肃”的跑者,多一些吃喝玩乐,多一些游山玩水;如果你想体会3个多小时完成马拉松的风驰电掣,那就按照半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生活和训练,多一些系统性训练,多一些饮食监控,多咬咬牙,多吃点苦。
  我个人目前还处于累积比赛数量的摸索阶段,打着百马俱乐部的旗号,其实比300俱乐部、330俱乐部(指PB在3小时或3个半小时之内),要简单;我的努力,根本还没有到拼天赋的阶段;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天赋能否支持跑进330;我还没有做好准备,为了追求好成绩,而大幅度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但我还是会跑下去,因为确实很享受。
  不管怎样,专心跑步,热心学习久经验证的经验,就够了。
  
  自我介绍
  我今年34岁,“全马+”赛事已经完成了15个,准备在45岁之前完成100个,然后再想想要做点什么。
  我希望能做到用运动员的方式去生活,让生活变得简单。
  
  
  《小康•财智》2015年第09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9-26


2015年0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财智》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