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8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栏目:特别策划
对话新媒体专家杨溟:中国微电影的困惑与憧憬

★文 /刘彦华

《小康·财智》:据一些业内人士反映,微电影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商业模式尚处于市场探索阶段。其收入主要来自广告植入或者付费观看。对于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你有什么看法?

  杨溟:什么样才是新媒体产品的商业模式,没有一个约定俗成或者一个固定模板,微电影也一样。不同的微电影类型,甚至不同的电影,它的商业模式都是不一样的,你把它放在新媒体的场域去分析,就会有不同于传统的机会和模式出来。有的靠个人魅力,靠粉丝经济、范围经济。也有的属于微电影定制,还有一些靠贴片广告,等等。微电影的商业模式千变万化,我认为,只要有需求,只要有人愿意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里面去接受这样碎片化的故事和视频影像,就一定有它的商业模式。
  人的需求有时是被激发和创造出来的,它未必是为了一个刚性需求去买单,所以功能满足不是唯一的,有的时候他完全是柔性的为了精神的满足去买单。千金难买我愿意,只要找到这个痛点,它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商业回报。
  《小康·财智》:其实现在在网络上热播甚至观看数据逆天的微电影,却经常引发如潮恶评,为什么会这样?
  杨溟:我觉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就是我们审美或者审丑趣味一定有它的道理,这里面包括有代际之间的差异,包括不同的年代、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态、不同的阶段。比如我们已经进入后喻时代,你要试着理解或者向年轻的后辈学习一些东西,而不是武断地批评。恶评与好评,或者先好评后恶评,这些一定有它的道理,不可以简单结论。我相信,既然它能赢得那么高的点击率,那就说明它里面一定有某种生存需求被捕捉到,对它的恶评也是一种宣泄。
  另外,恶评增多也可能因为与院线电影相比,微电影观众的宣泄渠道多了很多,也方便了许多,豆瓣、优酷、土豆等等,上面评价都很多。其实稍微比较一下,大片的恶评一点也不少。有人观察,如果一个片子出来大家都说好,那么大约在6到8个小时后,负面的声音就会形成另一种声浪,再过大概12个小时,又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形成较多元化的声场,它有一定的规律。
  新媒体其实是给了人们更多一种的意见表达的机会,不只是针对微电影。
  《小康·财智》:那么,在您看来,目前,制约微电影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杨溟:大约有四个方面吧:第一,管理上,监管部门很头痛,短片应该怎么管,管也管不住。现在主要是谁分发谁传播谁负责,也就是平台有责任进行监督监控,出了事情找你问责。
  第二,微电影的专业性指导做得还不够。时代在发生变化,但不管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其实都需要去做大量的知识和专业普及,我们的传媒教育还没有实现转型。虽然现在很多人有愿望、有设备、有条件去拍片子,但怎么能拍出好的东西来,大家可以学习的机会很少,我们的培养机制没有形成。
  第三,我们在微电影的一些选拔机制上,比如一些重大赛事或者活动还没有得到更高层面的关注和重视。现在上海电影节等已经有了微电影单元,但大电影和微电影之间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微电影源自草根,没有大资金的支持,虽然最终靠市场来投票,但作为一种草根创新,要推动它的健康发展,在前期特别需要得到更多的支持,需要一定培养的土壤。
  第四,微电影里面的技术性含量亟待进一步增强,它的新媒体属性决定了微电影在拍摄技术上有更多需求,也可以有较大的拓展空间,重视技术有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小康·财智》:最后,您对中国微电影产业发展还有什么其他的建议或意见吗?
  杨溟:其实我是非常希望看到技术、艺术和商业的进一步融合,实际上它的新媒体属性应该既包括艺术的部分,也包括技术和传媒的部分。传媒部分,比如新闻微电影、纪实类微电影,它是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去做的微电影,用影像的方式表达具有特别强的影响力。而艺术的部分,没有好的创意,没有好的表现形式,它会很烂。另外,技术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中国不太重视技术,但其实技术在未来微电影的发展中,在这样一个产业的形成过程中,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是整个微电影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小康•财智》2015年第08期 

 
编辑:容与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8-25


2015年0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财智》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