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5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栏目:财智观察
刘伟:谨慎预防通货紧缩

★文 /刘伟

  中国经济出现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退出之后,企业没有跟进。如今,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必须尽快明确地方政府的新动力、新资源、新预期。
  
  刘伟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经济数据,第一季度,中国GDP增长7%,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2%,从增长速度和通货膨胀的关系来说,合乎经济这一阶段的特点和内在逻辑,今年全年经济增长政策目标是7%,一般一季度起步不会很突出,属于比较平稳。
  按照过去的经验,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CPI如果降到2%以下,考虑到统计误差,则需要警惕出现通缩。但是,这其实是有争议的。严格意义上的通缩有两个负增长,一是GDP负增长,另一个是物价负增长,从目前中国的情况看,GDP增长是正增长,7%,CPI虽然处于2%的警戒线以下,但也是正的消费品价格增长,因此,面对目前的这种状况,我认为,应该是谨慎预防通货紧缩这样的定调。
  前段时间我们常说通胀潜在压力和经济下行严峻威胁双重风险并存是新常态下的一种新特征,但如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现在下滑的问题比通胀的问题压力更大呢?
  在我看来,通缩也好,迹象也好,实际上是由两种因素导致的,一类是需求疲软,一类是供给方面问题,这两种因素一个是恶性的,一个是良性的,要区分开来,采取对策。
  需求疲软因素属于恶性的,无论是投资需求也好,进出口需求也好,还是消费需求也好,如果需求疲软就会导致增长乏力,增长乏力则会带来失业。而供给方面的因素是良性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也会对中国国民经济总成本产生影响。
  中国目前的通缩迹象,有良性的因素,也有恶性的因素,总的来说,恶性因素的影响大过良性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但从2013年以来降到了20%以下,这种趋势要有所警惕,一旦形成趋势就不太好遏制。
  中国投资需求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是企业的投资出现了问题,产业结构升级,空间不够,创新能力上不去,因此,国有大企业虽然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渠道基本畅通,但就是投不出去,而劣质产能大背景下,更投不出去。中小民营企业倒是有投资冲动,但银行不信任,很难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
  一些西方机构评价中国体制为什么防御风险能力这么强,首要因素就是中国政府具有超强的动员投资能力,但是在危机背景下,政府投资短期内可行,长期靠政府则会有问题。数据显示,从2010年10月开始,政府投资开始逐渐退出,中国经济则随之出现了连续21个月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主要原因就是政府退出之后,企业没有跟进。
  现在问题同样出来了,企业没有信心,政府再去做能力有限,经济增长下滑从去年持续到了现在,很重要的是来自地方,它们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现在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改变了,GDP指标不再像之前那么重要了,二是对地方政府的约束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中央对地方债约束力度,市场方面,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的约束,都在逐步增加。这恐怕是现在所谓的投资需求出现疲软趋势非常重要的因素。
  对此,我们需要加大改革力度,采取应对措施,对地方政府新的资源和明确新的预期,这是中国的实际。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旧的一套在逐渐扔掉,新的一套又还没有树立起来,地方政府没有动力、目标、资源,人们可以批评它不作为,但怎么作为,目标是什么,激励、资源、约束等方面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尽快明确。这个如果不明确,我们想要遏制经济下行就很困难,这是中国特殊的国情。
  
  (注:本文由本刊记者刘彦华在对作者采访基础上整理而成,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小康•财智》2015年第05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5-30


2015年01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财智》下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财智》下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