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5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邹晓辉:开眼看过世界的新型“职业农民”

★文 /《小康》记者 郭煦 黑龙江报道 

  弃文从农 放弃记者工作回归农民生活的邹晓辉回乡创办了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家乡人致富,图为邹晓辉(左二)在哈洽会上推广合作社的产品。
  
  从农民到记者,再从记者到农民,邹晓辉变换的不仅是身份,职业。一个开眼看过世界的媒体人,把他的理念带入农村,用行动带动农民致富,诠释的是一种新的选择
  
  邹晓辉最近很忙,除了参加各种产销对接会和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等会议,他的微信朋友圈最近更新频繁:“水稻种子出箱了,明天播种,播种希望!”“真高兴,水稻出芽了!”“邹理事长,开春了,订购200箱你们河套散养的鸭蛋”……
  这个季节,是邹晓辉一年中最兴奋的季节,虽然忙碌,但到处充满希望。
  
  回乡创业,从记者回归到农民  
  兰西县长江乡聚宝村高洪亮等农民边数着手里的钞票边高兴地说:“还是加入合作社好啊,今年比往年多收入5000多元,邹晓辉理事长把我们农民带上了一条新的致富通途!”
  年初,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放的这段画面真实地体现了当地群众对邹晓辉带领他们致富的认可和感激。这位刚过40的中年汉子,就是聚宝村农民所说的邹晓辉理事长,他虽然言语不多,但神气和目光中却带着精明和厚重,他向《小康》记者讲述着他从一个农民到记者,又从记者到农民的创业历程。
  邹晓辉出生在黑龙江省兰西县长江乡聚宝村。高中毕业后从事过种地、建筑工人等行业,业余时间从事新闻通讯报道。后来他又自学了黑龙江大学新闻函授课程,并被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伙伴》杂志聘为正式记者。
  做记者时,邹晓辉接触了很多乡镇优秀企业家和大型的合作社,看着这些人的成功之路和带富一方百姓的业绩,看到国家发展大农业的坚定政策,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的心中升起:“我的家乡有大量未开垦的盐碱地,土质肥沃适合种水稻,又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泥河水库储量充足,但老百姓种植水稻还是存在品种退化、技术落后、松散经营等问题,没有好的品种和规模化的竞争力,为什么不把大家联合起来走合作社道路呢?”
  放弃记者工作回归农民生活是需要一定勇气和决心的。
  邹晓辉的想法得到了时任长江乡党委书记那骋驰的支持,他鼓励邹晓辉回乡创办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提出了很多的规划和建议。那骋驰的支持增添了邹晓辉办水稻合作社的信心,他毅然辞去了记者的工作,回到家乡这片曾是贫瘠的土地。
  要想干事业首先得解决资金问题,邹晓辉首先说服妻子拿出了家里30多万元的积蓄,又卖掉了他辛勤培育了20多年的两片杨树林,筹集到了90多万元的启动资金,但计划资金缺口还是很大。“求亲靠友吧”,从来没和别人借过钱的邹晓辉为了新事业不得不放下了自尊,开着车奔波于亲属和同学之间。
  “我想办个农民合作社,能不能帮我筹集点资金?”每当邹晓辉红着脸向亲友提出这个请求时心里都在打鼓,“人家能信着我吗?能借给我钱吗?”邹晓辉一遍遍地向亲属同学说着自己的计划、说着改变农民耕种模式带领父老乡亲致富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除了有少数亲友对他的项目持怀疑态度和泼冷水外,很多同学亲友都伸出了援助之手,邹晓辉终于筹措到了资金200多万元。  
  “我一定会将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望着屯边那200多亩“兔子不拉屎”的盐碱地,邹晓辉信心十足。他要把这些盐碱地作为自己回乡创业的第一挑战,并作为以后创建种植合作社的基础。
  邹晓辉深深知道,要想做事业,专业人才是最重要的。他听说原兰西县农工部部长王录老人、原兰西县二轻局局长顾梦老师和原兰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国元老师都是兰西县出色的农业经济专家和科技专家,便决心将这三位老人请到合作社作为“镇社之宝”,帮助自己设计合作社发展的模式和蓝图。
  这些老专家认真地审视着眼前这个弃文从农的“小伙子”,“发展农业是一个风险极高又要求长远的事业,我们能帮助你,但你能坚持住嘛?”“能,只要三位老师能坚持住,我一定能做出成果来。”邹晓辉恭恭敬敬地将这三位平均年龄72岁的老人请到自己的合作社,为他们搭建了专业的农家火炕、配备了单独的办公室,并根据老人们的饮食习惯单独为他们做饭。在几位高参的帮助下,邹晓辉头脑里形成了一整套的经营思路和长远规划。为了增加科技力量,邹晓辉又专程到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省农科院作物栽培所水稻研究室形成科技依托关系,并将研究室主任李明贤老师请到合作社,进行盐碱地低产田改造项目、盐碱地耐旱项目、盐碱地高产创建等三大项1000多个水稻品种的科学实验。无论刮风下雨、烈日暴晒,邹晓辉都和这些专家们穿行于田地间,观察水稻的长势、研究出现的问题、探索新的科学思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邹晓辉在这些盐碱地、“二洼地”上两年投入160多万元,终于取得了水稻亩产500多公斤的可喜成绩。
  200多亩盐碱地的改良成功给邹晓辉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他把目光瞄向了更高更远。他决定改变以前的种植模式和单一品种问题。从2009年开始,邹晓辉与黑龙江省农科院合作创建200亩水稻科技园区进行水稻高产攻关。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和邹晓辉通过对1600多个水稻品种的耐盐碱、抗倒伏、耐旱三项有机质创制等项目实验,筛选了适合邹晓辉家乡土壤气候条件的当家水稻品种,并传授了温室车间催芽技术、水稻高产新技术。
  有了科技助力,邹晓辉的水稻园区高产攻关田2009年亩产达620公斤;2010年亩产提升到680公斤;2011年亩产突破了720公斤。
  
  改变模式,一个合作社的诞生
  把盐碱地改成良田,把旱田改成水田。
  邹晓辉的初步愿望实现了,但是他心中的梦想是要成立合作社,让乡里百姓走共同富裕之路。
  但附近的乡亲对这一新鲜事物还是持着怀疑态度。
  邹晓辉只好先从自家人下手,他首先说服自己的两个弟弟、一个妹夫和一个同学加入了自己的合作社,到工商局办理了农民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只有5个人参加的光辉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这样迈开了第一步。
  2009年秋对于邹晓辉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季节,喜的是合作社指导统一种植“稻花香”2号优良品种获得了丰收,产出水稻4000多吨。忧的是合作社成立时和自己签收购订单的企业毁约,不但得打官司,让这些优质水稻卖上好价钱、让农民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成为最大难题。“认可自己赔钱、认可自己多受罪也要兑现对入社会员的承诺,让他们经济上不能受到损失。”邹晓辉让生产经理负责家里的收购工作,自己亲自驾车开始了漫漫的销售路。 
  邹晓辉首先想到的是黑龙江省五常市的高端市场,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驾车出行,到每一个米业公司递上米样时都要细致地讲解合作社种植的“稻花香”2号和五常稻花香品质的媲美性、基地施用有机肥增加米质的适口性。邹晓辉的真诚和合作社优良的米质赢得了很多商家的认可,达成销售协议和委托加工协议水稻3000多吨。有了这3000多吨的销量,邹晓辉的心里松了口气。他又坐火车开拓南方市场,先后与北京紫炎天成农产品销售公司、广州金宣米业公司、锦州合顺东北特产销售公司等商家达成销售协议,将剩余的1000多吨水稻也都销售出去。
  很多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2009年年关将近,还有一个企业的70多万元粮款没有打过来,邹晓辉亲自到该企业跑了几趟,企业老板承诺“过年放鞭炮前款一定给你打过去”。可是离过年只剩两天仍然没有消息,邹晓辉再到该场催款时,企业大门紧闭,人家放假了。再打那个老板电话,提示已经关机。还有10多户合作社成员的粮款没付呢,“自己家不过年也得让合作社成员过个好年”。邹晓辉和妻子商量后,拿出了自己家的全部现金,又筹借了一些,最后甚至将过年买东西的钱、留给孩子的压岁钱都拿了出去。望着最后一个合作社成员领走粮款,望着和自己风风雨雨的妻子孩子,邹晓辉心里酸酸的。那年,邹晓辉为合作社每户成员增收3000-5000元,为全体成员增收200多万元。而邹晓辉和自己的妻子孩子,过了有生以来最清苦的一个春节。
  刚开始的几年里,邹晓辉种的水稻也施化肥喷农药,后来,他发现农民们从不吃自家大田里打下的大米,而是在承包田里预留一小块地,所种的水稻不上化肥也不喷农药,秋后留作口粮,邹晓辉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心种植有机水稻,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大多数社员的反对,大家认为种植有机稻挣不到大钱,不符合办社的初衷,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邹晓辉投资100多万元辟建了百亩有机水稻科技示范园,还大胆创新加入了稻田养鱼养鸭项目,秋后一算账,有机水稻相比一般水稻增收了2倍多,社员们看到了效益,最终认可了邹晓辉的想法。
  “我种完自己的稻田后在合作社的蔬菜大棚打工,一年多收入2万多元,合作社又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挣钱的门路。”薛家店屯农民李春发告诉记者。
  由于光辉合作社采走种高端米、集中打特色品牌的道路,合作社的各种精包装有机大米也为邹晓辉和加入合作社的成员们带来了滚滚的财源。聚宝村、长江村、万宝村三个村的村民纷纷加入进来,2011年邹晓辉的水稻合作社成员增加至将近800户,范围也扩大到了全乡所有水田区域,达到3万多亩(其中有机水稻500多亩),年产水稻1.5万吨。
  
  品牌、电商、旅游——“职业农民”新思维
  “我们家河套边散养的笨鸭蛋,贴上邹晓辉办理的‘泥河鱻’统一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一枚多卖5毛多钱,有他我们啥好事都能借上光啊。”聚宝村妇女姜小云喜滋滋地说。
  有机稻的畅销,让邹晓辉意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他决定把品牌延伸到各个产品的制造上。邹晓辉和他的合作社根据家乡处在黑龙江泥河水库灌区内,并且种植土地全是寒地黑土这一资源优势,自己研制绿色有机肥,同时在国家工商局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河顺”牌有机大米和杂粮,并委托生产设备先进的米业有限公司生产。  
  在合作社长足发展、社员们普遍增收的时候,邹晓辉却发现,种粮的没有加工的挣钱,加工的没有买卖的挣钱。于是,打造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成了邹晓辉努力的方向。
  为了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邹晓辉将传统加工模式与现代销售模式有机结合。他先后带人到广州、大连等地参加电商培训和现代企业销售模式训练,自己带头和员工“充电”。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各种农业发展论坛、农业产品展会。现在,邹晓辉企业的产品不但拥有自己在“淘宝”、“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的销售店铺,还与上海雨木电商公司等多家电商合作、让其分销,产品分布在20多家电商平台。
  邹晓辉又把眼光投入到了农业的纵深发展上。在田间水线上建起了文化长廊、水上餐厅、游乐园、采摘园等设施。游客在这里既可“听蛙声、观稻浪、尽品农家佳趣”,又可“认领稻田播种、插秧、除草、收货,独享田园生活”。休闲农庄吸引附近市县的游客纷纷到这里游览认领稻田耕种,既增加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又带动了附近村民休闲农业的发展。
  晓辉合作社建设了立体生态养殖园,分为养鱼池和森林养殖两部分,每年效益可达30多万元。同时带动附近村屯120多户家庭妇女加入到养殖队伍、共同销售产品,每年为当地群众增收100多万元。2014年,邹晓辉又在基地投资300多万元组建了“兰西县米稻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加工有机大米、杂粮、有机亚麻籽油、鲜玉米等绿色有机产品。同时又和合伙人共同投资2000多万元开办了“黑龙江安兰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两个农业发展公司都上马了先进的粮食加工设备和杂粮包装设备,公司四大类30多款绿色有机产品很快铺向全国。
  打造出品牌后,邹晓辉开始打造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销售。2013年,他在广州、北海、珠海、南京建起了自己的有机大米直销店,聘用员工60多人,其中20多名管理人员是合作社社员。设立直销店专营公司产品和黑龙江特产,家乡黑土地上的农产品不但走出了黑龙江,还飞到了全国各地的高端市场。
  光辉合作社五年间就实现了飞跃式发展,邹晓辉被县里人称为“水稻大王”。绥化市总结探索当地“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时,提出要加速培育像邹晓辉一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连续三届当选绥化市人大代表的邹晓辉却并不满意自己的成绩,他还有一个更为远大的蓝图——“公司将投入先进的农产品加工设备,研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同时广辟门路立体开发,形成米业、农副产品、低碳产品等高端产品高效农业,引导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社和入股公司,让我家乡的农民家家奔小康,都能过上更加富裕的新生活。”
  
  休学创业
  4月17日,福建省下发了名为《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创业导师制度,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各高校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
  
  
  
  《小康》2015年05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5-06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