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4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社会
石头剪刀布:小游戏里的大奥秘

★文 /本刊记者 梁市

  
  虽然网络上对该项研究至今还有冷嘲热讽之声,但“石头剪刀布”研究暗暗收获大奖,堪称完成了一次舆论逆袭。
  
  “谁先选?”“我们来个‘石头剪刀布’决定吧,谁先赢谁先选。”
  这样的对话常见于日常生活。于是乎,我们伸出手,经过“包剪锤”的手势比划后,快速做出了决断。其实这个连三岁小儿都会的游戏背后,包含了奥妙的博弈学理论,这是浙江大学、中科院等专家团队花了四年的时间、20万元的科研基金研究得出的一项学术成果。
  然而,该研究曾一度在网上引起网友的嘲讽,甚至被贴上“吃饱了撑的”、“无聊”、“无用”等字眼。直至它被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评为2014年度最佳成果,以及入选了BBC“2014年度科技新闻亮点”,之前的言论才稍稍平息。一项科学研究引发了大众的围观与戏谑,不禁引发我们的反思。
  
  “石头剪刀布”研究什么?
  这篇“著名”的学术论文是《“石头剪刀布”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用大白话解释就是:观察游戏参与者在玩石头剪刀布中,为了获胜都采用了什么样的策略?这些小策略有没有规律,能否看出一些人们共通的行为模式?
  2010年12月,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了这项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可控实验社会博弈系统中一些非平衡统计物理问题”。
  今年3月新学期伊始,王志坚老师与许彬老师事务繁忙,婉拒了《小康》记者的采访。不过,他们传给记者关于“石头剪刀布”实验英文报道、与实验相关的音视频等的链接。记者发现,论文在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评为2014年度最佳成果后,又被英国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跨学科期刊《科学报道》收录,在学术界已经获得了一些肯定。
  论文的第三作者、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周海军,曾在2014年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战略委员会上,详细向同行们说明这个项目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思路。据了解,原先还不时传出轻微笑声的会场变得鸦雀无声。因为面对布满屏幕的公式,周海军自己都感慨:“我从来没列出过如此长的公式。”
  该项目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呢?论文的结语部分指出:“这项研究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研究发现,在宏观尺度下,对于不同激励参数,社会系统普遍存在持续的周期循环现象。”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下面这句更容易理解。“在微观层面,在玩石头剪刀布过程中,个体行为存在一种隐藏的模式:在一定情况下,赢了会更多选择保留刚刚获胜的策略,输的则更多按照‘石头、剪刀、布’的顺序转换策略,而平局的则按照“石头、布、剪刀”这样的反方向顺序变动。”
  实际上,该项研究探讨的问题远不止论文中的这些,还探讨“纳什均衡”在真实博弈中是否成立。所谓纳什均衡,就是大家为了多赢少输,出拳会倾向于三种可能各占1/3比例。但在真实实验中,开始出拳是均衡分布的,后来却有了偏向。
  
  舆论风向逆转  
  虽然5年前,专家团队们就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但直到2012年,这个项目才作为一个跨学科基础研究,成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并获得20万元科研基金,同时也经由媒体的报道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据记者观察,在最初新浪网关于该研究论文的新闻报道的1万余条评论中,有98%给了差评并认为“无用”。此后,网络舆论也多呈现出批评的姿态。
  然而风向在2014年4月下旬发生了转变。因为那个月,论文被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杂志评为2014年度最佳成果(Best of 2014);同年12月,还入选了BBC“2014年度科技新闻亮点”,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一同入选BBC的还有登陆彗星的科技新闻;之后,有100多家新闻媒体以及包括自然哲学、数学、心理学和物理学在内的专业网站报道了该研究。
  记者从浙大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处了解到,至今,该成果已多次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讨论会的内容,成为博弈论、微观经济学、优化算法理论和计算机科学领域本科教学教程的参考内容,并开始被正式发表的经济学和物理学类期刊论文引用。 
  最先发出评论的《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科学的角度,对这一研究成果的水平给出了权威评价。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是美国第一本专业的科技评论杂志,创刊于1899年。它对科技发展的评论,对科技新锐的关注,经常会在世界范围引发人们的极大兴趣。《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从2010年开始每年从其预印本库arXiv中选出约10篇论文作为年度最佳成果,2014年入选论文率约为1/10000。万中取一的获选比例反映出了入选论文的水平。
  
  一项热闹的科学研究引发的思考
  虽然网络上对该项研究至今还有冷嘲热讽之声,但“石头剪刀布”研究暗暗收获大奖,堪称完成了一次舆论逆袭。
  记者登陆浙大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平台网站,点开“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网页,发现里面有一个新闻动态栏,专门收录网络上与“石头剪刀布”研究成果相关的报道,其中有百余篇英文报道链接,数十篇中文报道链接。无论是差评、好评,甚至是激烈的抨击性言论,全部照单收录。这可见该研究团队的宽容与大气。
  论文作者之一的周海军则表示:“公众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对的,他们的批评说明他们是关心科学的,那么科学家就要尽可能用公众能听得懂的语言去表达。”
  “简单但有趣。”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对该研究评价时称,这是一项简单的博弈理论研究,但又不是简单地得出纳什均衡结论,往后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在他看来,网络上对于“石头剪刀布”研究的激烈反对,体现出社会对科学研究的不理解。欧阳钟灿表示,这体现出国内公众的科学素养还不够,对网络言论依旧缺少判断。
  众所周知,科学研究的世俗化表达,原本是普及科研知识的有效手段。然而,网络舆论却总是将之视作取笑、玩弄的对象,这不仅会遭遇现实的尴尬,更会让全社会付出长远代价。“石头剪刀布”研究也许只是一个偶然的案例,可其确实在提示人们,对基于专业分工的学术劳动保持尊重,对不了解、不理解之事保持敬畏。
  
  
  《小康》2015年04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4-18


2015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