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成都新姿态:双核共兴 再造天府

★文 /《小康》记者 屈一平

  
  任何一座城市都无法逃避城市现代化与老城区共存这一现实。老城区的进化之路究竟在何方?
  
  以火车北站为中心的区域,曾经因荷花池、五块石成为享誉成都的财富聚集地。然而,在经历过辉煌发展后,那里又一度成为“脏乱差”的代名词。
  3年前,网友“江天一色”(成都市民朱锐)为了弄清楚北城川陕路拥堵的原因,骑着自行车挨个停车场数票根,发现约8公里路段,每天有5000多辆车进出、停放。2011年11月,他在成都市政府网站发出《关于着力改善成都城北交通现状的建议》,最终推动成都开启近年来城市建设领域最浩大的改造工程。2012年2月,成都“北改”正式启动。
  “北改”的发端——问计于民,在之后老城区发展中,成为常态。
  曹家巷改不改,居民说了算;富森美家居怎么改,企业说了算……3年来,成都改造中心城区老旧院落400个,创建幸福美丽新村示范村100个以上。“北改”3年后,朱锐在2015年成都“两会”中就如何改善“北改”区域中小河流滨水地带路网结构再度建言献策。他发现,“北改”3年,不仅城市新了,交通畅了,在城市产业升级方面,北城也逐渐拥有了可圈可点的产业项目,曾经的“洼地”变为“高地”。
  放眼整个成都,眼下他更期待能到全新的兴隆湖边漫步。那里是“白纸画图,平地立城”的成都天府新区。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四川天府新区,这是全国第11个国家级新区。在这块占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将再造一个产业新成都。
  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这是成都将突出建强的两个“主极核”,同时培育壮大一批以卫星城、区域中心城为代表的“次极核”,按照“独立成市”、“小街区规制”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产业布局,优化城市发展格局,打造自成体系、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幸福里”变身记
  “这里原来是我们刃具厂的宿舍区,全是低矮破旧的红砖房。”成都刃具厂退休工人李海燕说起当时的生活条件,感觉不堪回首。
  1953年,2000多名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职工一起来到成都,建立成都量具刃具厂。此后,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8个落户成都。一大批大型企业在成都东郊破土动工,东郊成为工业集中开发的热土。
  职工们相对优裕的生活,让整个成都向东看齐:上世纪80年代,成都市区还是平房为主,东郊就已经都是楼房,社会上流传的是“找朋友要找420厂”的。但到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后老国有企业的没落,东郊工业区开始整体衰落,刃具厂职工的时髦住宅“红房子”也日益破败。
  现如今,这里被独具特色的商业街——“幸福里”所取代,步行街上,咖啡吧里,曾经的破旧渐渐远去。2013年5月6日,李海燕全家也住进了有电梯的高档住宅。
  参与幸福里商业街A段建设的协信集团成都区域总经理周继红在描述这段过程时说,成华区的思路是以政府规划,企业参与 “幸福里”等高端特色商务聚集区为示范,同步优化业态发展与城市形态、功能配套与形象品质的综合提升。 
  成华区属于“北改”工程“主阵地”,也就是李海燕刃具厂宿舍所在区域,共涉及10个街道的76个社区、65万常住人口,幅员面积约55.35平方公里。作为五大中心城区之一的成华区位于成都市东北部,曾是成都老工业基地,旧城改造任务繁重。
  “出发点主要是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成都市北改办宣传组长陈台荣告诉《小康》记者,成华区“北改”立足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城市病”,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打造繁荣宜居新城北为目标,创新公建配套“北改协商共建”(统筹规划+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方式,积极探索破解旧城改造中公建配套资金难、用地难等问题,合理调整产业功能布局,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机制,致力于实现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转型升级发展。
  在“幸福里”协信大厦招商处,一个办公牌引起《小康》记者注意:一站式企业服务站。工作人员小陈称自己是来自街道办的办公人员,企业办理相关税收工商等手续,在这里“一步”即可办理。
  目前,正式开街的幸福里商业街A段,3万平方米的希尔顿五星级酒店已建设完工,4万平方米的甲级写字楼和1.8万平方米的独栋商业楼也已交付使用,入住企业商家近八成。到今年底,整条商业街14.4万平方米将全部投入使用后,预计年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将达到5亿元以上,解决3000人以上的市民就业,税收达到1亿元以上。
  2015年年初召开的成都“两会”上,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提出, 将以对城市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庄严态度,坚持形态、业态、文态、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深入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加快建设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  
  
  老城新貌 成华区幸福里商业街建成投入使用。
  
  产城融合之路径
  成都北三环川陕立交桥旁的富森美家居城北总部,正在打造中国首创的“家需求”商贸平台。占地110余亩的家居城一期主体,分为地下两层、地上5层,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 
  一街之隔就是宜家在成都的第二家卖场,对此,富森美家居商城岳经理告诉《小康》记者,根本不担心竞争。该公司总共将投资80亿元,打造120万平方米的全国首家一站式复合型超级购物综合体。其中包括一幢38层的高级酒店以及商务、公寓及休闲娱乐等多种形态的商务综合商圈。
  很难想象,一个企业何以能带动形成这样的产业集群效应?过去这里周边聚集“八大物流市场”,重型货车过往频繁,道路破损严重,富森美改造前仅20万平方米,是业态低端的建材批发市场。
  “产业布局中,政府引导必不可少。”成都市成华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建设推进办主任肖伟说,明确了“关闭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的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后,政府采取“圈层互动、政策推动、新旧市场联动”的方式,对改造区域内的各类专业市场进行调迁,为企业提升改造和引进重点产业化项目“腾”出空间。
  遵循“自主改造”原则,成华区通过充分发挥中字头、国字号等实力企业自主改造的示范引领作用,成功实施包括富森美家居提档升级等37个企业自主改造。
  “政府在规划上引导,产业自身改造增量。”岳经理表示,利用“北改”政策红利,政府鼓励企业通过积极参与“自改”,实现自身升级发展。同时,政府加大加快重点产业化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完善现代产业布局,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按照成都市发展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总体部署,成华区大力实施“产业升级”战略。截至2014年底,“北改”区域累计完成投资约1752亿元。城市形态、业态、生态、文态均得以提升和改善,北改工程“3年见成效”的预定目标基本实现。
  
  极核牵引:新老城区共舞 
  天府新区,终于告别了大城市摊大饼式的规划模式。
  天府新区规划成员、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和他的团队,把近1600平方公里的城区划出35个独立组团。
  “老城区的发展,缺乏规划意识,是‘走一步看一步’,边发展边改造。”盛毅说,这就会陷入城市道路挖了修、修了挖的恶性循环。而天府新区的发展不是以往摊大饼模式,具体筹划、规划制定、起步区建设等,充分吸纳了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全面全新规划,意识超前,不容易过时。
  “新区一开始的起点就很高”,盛毅介绍,过去从来没想到成都会发展到几百万、上千万人口的规模,因此城市的道路、地下管网、商业设施等功能区域分布都不太合理。而新区地下管网采用共用管沟,使用寿命可达几十年上百年,新区里街道“开膛破肚”的现象将大大减少。
  “白纸画图”——成都天府新区经发局副局长华敏如此形容这个面积达到564平方公里的区域,“我们的目标是做天府新区的发展标杆,布局高端产业,再建一个产业成都。”
  2015年1月24日,四川天府新区加入“国家队”后,首场专题投资促进活动共有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商协会机构等220多家的460余名嘉宾参会,其中世界500强50家、中国500强20家、民企500强18家。当日,成都天府新区在现场签约的32个项目里,签约15个(包括1个框架协议),协议投资额达117.26亿元。
  “国家设立‘新区’,实际上是赋予了它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的重任。”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戴宾教授分析说,在经济转型的战略期,东部地区的新区主要承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责任,而西部新区则是创造新的增长极。
  今年初的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度提出一个全新概念——“极核牵引”,即未来将重点建设成都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主极核”,培育壮大一批以卫星城、区域中心城为代表的“次极核”,优化各“极核”的产业层次和功能品质,使之成为牵引成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未来,成都是准备“单打独斗”还是“抱团取暖”?经济工作会明确,成都要主动参与四川天府新区、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建设,注重与周边城市优势互补、深度合作、抱团发展。
  2月6日,《小康》记者站在天府新区最大的人造湖兴隆湖的观景台往四周看,可以发现数家有着高端产业背景的企业已经开工建设。
  其中,规划用地300多亩的中国中铁轨道研发设计中心项目,建成后将整合中铁现有的设计研发业务,并引进建立中铁数字化实验室(数据模拟中心);而“中国电建金属结构研发中心”用地面积约39亩,定位于水工金属结构、特种设备设计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并逐步扩展到新能源建设金属结构等其他业务领域。同时进驻的还有中国电建下属的金属结构标准化委员会及下属部分设计院的金属结构设计业务。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在调研中称:产业是天府新区的“立区之本”。新区要坚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高端化取向,坚定不移地走高新高端高效、集中集群集约的现代产业发展之路,着力招大引强、扶新扶优,推动各类高端产业成链成群发展,加快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端产业基地。
  老城复兴与新城崛起,两个极核如龙头并行舞动,宜人成都初露雏形。
  
  
  《小康》2015年03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3-07


2015年01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上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上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