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经济
奶业迎来最寒冷的冬天

★文 /本刊记者 麦婉华

广东省佛山市一大型超市内的奶粉货架,展示着降价和促销广告
  
  近日,全国多地爆出奶牛养殖户倒奶、杀牛事件。分析指出,国际奶价持续下跌,国内奶品制造企业减少或不收牛奶,导致中小奶农难以卖出生鲜奶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如今国内奶业“寒冬”的状况。
  
  2014年9月,山东,某著名奶企决定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收购青岛、烟台、威海等地市的生鲜乳,引发了当地众多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和奶农代表无奈之下倒奶杀牛。
  2014年12月,河北,由于原奶滞销,不少养殖户不得不把奶牛以亏本价卖掉,因为生鲜乳没人收就意味着每天都在赔钱。
  2015年1月9日,河南新乡,多户奶农把滞销生鲜乳先给小牛喝,喝不完就以每斤几毛钱的价格卖给养猪的,实在没人要只好倒掉。
  2015年1月14日,广东惠州,因多个奶站中间商2014年底突然中止与奶牛养殖小区的合作,并从2015年元旦开始停止从小区收奶。奶牛卖不出、产奶又没人收,只能倒奶。
  ……
  从去年山东倒奶杀牛事件首度曝光以来,如今青海、河南、浙江、广东等地奶牛养殖户的倒奶、杀牛事件也频频传出。1月7日,农业部下发《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日前,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也对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卖奶难、倒奶杀牛等情况作出回应。
  国内奶业“寒冬”现象可见一斑,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此一系列事件?现在市场上的反应如何?中国奶业有什么方法可以渡过此次危机?
  
  上游:从“奶荒”到“奶灾” 
  2013年,“洋奶粉”爆出的信任危机给国产奶带来了机遇。当时,国内奶业出现“奶荒”——原料奶供给跟奶企加工能力相差约50%,原料奶缺口大,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这正是导致原料奶从2013年4月份开始,价格连续上涨11个月的重要原因。数据分析,2013年底奶价创三年来新高,并持续掀起涨价潮。
  但这种情况到2014年2月开始发生变化。记者从中国奶业协会信息中心获悉,据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2014年2月份第3周生鲜乳价格开始出现下跌。同时,根据环球乳制品交易网的成交数据以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消息可见,全球原料奶价格也在持续下降。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中心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国内部分地区的原料奶价格于2014年2月开始出现回落。这与目前国际奶粉市场,尤其是新西兰的供给增长、价格回落以及国内节后消费回落有一定的关系。截至2015年1月份第3周(采集日为1月21日),国内生鲜乳价格继续回落。生鲜乳从2014年最高平均价格4.27元/千克下降到如今3.52元/千克,下降超16%。
  乳品行业资深行业分析师宋亮分析,由于近十多年欧美乳业市场饱和,他们便将乳制品向新兴经济市场投放,如中国、印度、俄罗斯、中东、南非、南美洲等地。“2008年金融危机,对于新兴经济体的打击较大,相继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现象,使得乳制品消费增长放缓。但是乳品主要供应国仍然给新兴市场给予了乐观的评估,因此乳制品产量不断扩大。
  所以,近几年出现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例如2011年、2012年。虽然2013年中国出现了‘奶荒’,需要大量原料奶,但好景不长,2014年又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
  
江苏丹阳奶农被拒绝收奶,一天倒掉1300斤鲜牛奶
  
  下游:奶制品变相降价  
  从奶荒到奶灾,乳制品上游出现了倒奶、杀牛的状况,而乳制品中游与下游则受到怎样的冲击?1月23日,记者走访了广州市多家超市,发现很多奶制品都在促销,不管是多用奶粉制成的酸奶,还是用鲜牛奶制成的巴氏杀菌奶都出现这种情况。
  广州某超市店员说,最近奶制品的促销力度确实比以前增大,一个货架大约80%的奶制品都打着黄色标签的促销标记。“如果单件购买其实价格和之前差不多,但要是一次买几盒、甚至一箱就会比较便宜。”记者观察到,某品牌纯牛奶一箱30元,共12盒,平均下来2.5元一盒,但如果单独买一盒则要3元一盒。
  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广州市奶牛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翔对于这样的现象分析道,这是市场营销的手段,促销可能是买一送一、买一送二,貌似单件购买没有降价,但实际来讲就是已经降价了。而且,这样是鼓励消费者一次买比较多,让乳制品销量上升更快。
  另外,某国外品牌婴幼儿奶粉经销商周文莉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底开始,其代理的品牌奶粉也开始降价。“上一年这品牌有机系列的奶粉2段800克价格是175元/罐,现在则降到了155元/罐。但是销售量与之前差不多,因为婴幼儿奶粉属刚需,购买者也不会因为便宜囤积或因为贵而不买。”
  
  为何出现国内奶业“寒冬”?
  国内奶业上游、下游如今都出现不程度的反应,特别是上游的奶牛养殖户影响甚大,而中游的奶品制造企业也遇到巨大压力。乳品行业资深行业分析师宋亮认为,国际奶价持续下跌,国内某些奶制品制造企业不收牛奶,导致某些中小奶农无法卖出生鲜奶等一系列因素造成如今国内奶业“寒冬”的状况。
  他告诉记者,2013年国内出现严重的“奶荒”,国内奶品制造企业因此更多地使用进口奶粉来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这让中国奶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加深,从而使得国内原奶价格和国际原奶价格、国内原奶供求和国际原奶价格实现了联动。所以,当国际原奶价格出现失衡的时候,必然会触及到国内,导致国内原奶价格下降,供过于求。
  “其实国内奶业和国际市场的联动如此快,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国际原奶价格长期低于国内原奶价格;另外,国内出现‘奶荒’后,奶品制造企业为了保障市场供应,不得不使用奶粉来作为原料生产乳制品。”宋亮解释,这些乳制品是指除用鲜牛奶制作外的产品,如花色奶、酸奶等。由此,众多奶品制造企业甚至大量囤积奶粉以除后顾之忧。
  当出现供过于求后,供求平衡的状态迅速被打破。数据显示,2014年初国际奶粉价格大幅下跌,进口奶粉每吨价格约为1.8万到2.2万元,但国内奶粉生产企业每生产一吨干粉成本价是4.4万元,价格严重倒挂。
  “因此,国内很多中小型奶品制造企业就不生产了。而他们的奶源基本上就转给了大型企业。而那些与大企业没有形成稳定合作关系,或是与中小型奶品制造企业形成松散合作的中小奶农就受到巨大冲击。他们的原料奶没人收,所以倒奶、杀牛的多为这类人群。虽然大型奶品制造企业仍在收奶,不过都是收和本企业直接有合作关系的。尽管如此,大型奶品制造企业的收奶量还是多了,所以很多奶只能入库,所以他们压力也比较大。”宋亮说。
  
奶业进入“奶剩”时代
  
  或有助于中国奶业机制改善
  2015年1月2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发布会上,对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卖奶难、倒奶杀牛等情况,表示除了进口的冲击,跟国内乳制品产业整体水平较低及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信心不足也有很大关系。可见,造成如今局面的原因多样,而要突破中国奶业倒奶杀牛“怪圈”,行业、政府都应分别作出努力。
  广东省奶业协会秘书长、广州市奶牛研究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翔提出,从行业内看,处于上游被冲击最大的奶农应作出改变。“2014年可谓中国奶业真正融入全球奶业的启始年。但与国际原奶生产相比,国内生产成本甚高,奶农竞争力有限。因此,奶农要先考虑如何去强壮自身来抵御全球市场的波涛——提升设备、饲料、人员等各项管理科学水平和精细化水平,让生产成本降低,增强竞争力。”
  另外,他建议奶农解放思想,广开门路,建立自己的鲜奶消纳渠道,并按照市场需求来适度规模地搞鲜奶生产。“2014年在北方以山东、陕西为代表的地区,鲜奶吧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有效缓解乳品制造企业随自身利益向奶农转嫁的商业风险。就此,国内其它地区也可从中借鉴经验。”
  除行业自身的改善,汪翔认为政府也应作出相关措施,帮助奶业往健康方向发展。这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有助于中国奶业机制改善。“早在前几年,国家就发布了不少关于奶业的文件,例如2007年国务院发布的31号文《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但很可惜没有实施到位。虽然大多都做到以补贴的方式帮助,但这不是治本的方法。”
  就此,他建议政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可在稳定奶价上出力,虽不建议直接影响市场价格,但可每年设定最低原奶收购价等,这对奶价稳定有良好作用。第二,政府应加强对乳品加工厂的原材料监管。现阶段,由于国外进口原奶材料(奶粉)价格较低,因此很多奶品制造企业用奶粉来代替鲜牛奶以产生巨大的替代效益。但从营养价值出发,鲜牛奶制造的巴氏杀菌奶与奶粉调制的还原乳还是有一定差别。
  “尽管1999年、2005年和2010年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控制用奶粉调制还原乳的数量,但落实情况让人担忧。”所以,汪翔建议借此时机,国内应开始实行产品标鲜,一方面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知情权,同时也是切实保障养殖业生产的稳定有序地开展。更重要的是,可从法律上规范乳品加工厂必须给养殖业支付“鲜奶”的“专利费”。让奶品制造企业更多使用鲜牛奶,而不只是用奶粉调制出还原奶。
  
  
  《小康》2015年02月中
 

 
编辑:康小君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3-02


2015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