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栏目:专题策划
美丽乡村之湖南省花垣县立新村:发展“特种养殖”留住年轻人

★文 /本刊记者 杨雅婷

立新村全貌
  
  “立新村未来要走的就是‘乡音、乡情、乡愁’路线,一来到这你马上就能融入自然。游客一听到乡音,就能感受到过去那种原始的记忆与乡情,并感受到浓浓的乡愁。这才是我们的特色。”花垣县立新村村支书吴进文说。 
  
  沿着宽阔平坦的吉茶高速公路,自东而上,大片膏腴良田映入眼帘。转入一条溪边小道,前行不到一两公里,便见群山环绕、山清水秀的花垣县立新村。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县麻栗场镇立新村是一个有着古朴风情的苗疆村寨,《小康》杂志记者在村子里看到青瓦房、吊脚楼鳞次栉比,别有风情。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各家门前庭院干净整洁,环境宜人。傍晚时分,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好不怡人。
  
  美丽乡村旧貌换新颜
  “前两年第一次来立新村的时候进村的路都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都不好走呢。”与记者一起进村的小车司机龙师傅对此记忆犹新。现今的立新村村道宽阔平坦,水泥硬化的道路两旁都建有排污沟,村道两边都种上了绿化树。“立新村这两年变化很大,且不说其它,起码现在水泥路都通到家家户户。”龙师傅表示。
  过去立新村因地处大山,交通通讯十分不便。“还是那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立新村村支书吴进文告诉记者。据了解,自2013-2014年响应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号召以来,湘西州人大机关工作组累计筹资948万元,完成了老寨至立新至澎湖4.3公里同村公路的路面扩宽和硬化,新修了4.5公里的机耕道,硬化通组路0.6公里。目前全村家家户户实现了水泥路硬化到家、洁净自来水到家、安全稳定用电到家;全村所有山塘、水渠得以修整,农田灌溉条件全面改善;全村改造危房9栋,新建房屋6栋,改造民居99户;崭新的立新村幼儿园为村留守儿童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新修的村部及篮球场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丰富业余活动的空间。
  记者留意到,这里家家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与卫星信号接收器,就连厕所也进行了集体改造。一石姓村民告诉记者:“我们山旮旯的厕所现在也实现了‘六有’,有门、有窗、有顶,有便盆、有热水器、有化粪池。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立新村被立为湖南省“秀美乡村”示范点
  
  发展特色产业才能发挥乡情作用
  在吴进文盛情邀约下,记者体验了一次苗寨纯正的“农家乐”。在记者惊叹菜肴“好吃到没朋友”时,吴进文笑着接过了话茬:“是和你们平常吃的不一样吧?今天这肉是我们传统的土猪肉,鱼是门口池塘捞的稻田鱼,豆腐是自家磨的,菜叶是田里现摘的。还有别小看这盘炒蛋,它可不是鸡蛋,是鸽子蛋。也是我们自家养的,要二三十个鸽子蛋才能炒这一盘哦。”
  怎么会有这么多鸽子蛋?原来,村里以乳鸽养殖为代表的特种养殖业已经蓬勃兴起。
  如吴进文所言,“立新村今后的发展要靠村落特色”。于是立新村开展了以乳鸽、黑豚、竹鼠、豪猪、土鸡、稻田鱼、蜜蜂等为主导的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初步显现。同时,以杜仲、烟叶、百合为主导的种植业进一步巩固,种、养殖业大户稳定在30户以上。
  吴进文身先士卒,充分发挥了带头人的作用,成立了进文特种养殖合作社。他先后学习了黑豚、豪猪等养殖技术,为的是带领村民科技致富。“做科技致富带头人很不易,但通过学习,我的养殖技术精进了许多,黑豚养殖已在全村铺开。”吴进文在湘西自治州人大、县科技局等部门的帮助下,带领该村通过现场看、骨干教学等办法,举办了五期农技培训。组织村民到长乐乡跃马、团岩坪等特色产业村学习竹鼠、乳鸽等养殖技术,参与培训的村民达1200人次,人均达2次。因技术精进,黑豚、山鸡等养殖大户已发展到25家,懂得苗鱼、豪猪等特色养殖技术,烤烟、百合等特色种植技术的农户达106户,占全村87.6%。州内泸溪、永顺等兄弟县曾先后组团到该村学习考察。
  此外,吴进文还号召村里的年轻人利用“乡情”开拓特色种养市场,服务乡村。吴进文坦言,愿意留在村子里的年轻人不多,村里近些年前前后后培养出了20来个大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返乡的却不多。于是,他从身边做起,鼓励兽医专业的大儿子大学毕业后回到乡村助力特种养殖,为全村养殖用户提供技术支持。
  在吴进文的鼓励下,村民黄清华作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踏上了蔬菜种植之路,从去年开始承包村里土地进行蔬菜种植。从豇豆到青菜到辣椒,轮季种植,直接供货到花垣县食品加工厂批量销售,销量十分可观。“第一年的收成还不错,我也愿意带着村里更多年轻人一起种,人多力量大,有钱一起赚,一起将特色蔬菜种植做大做强。”黄清华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村子里了,他深信以后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立新村开展特种养殖的乳鸽厂房
  
  特色文化才能留住乡愁
  立新村是一个苗族文化村,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曾获民族文化之乡的称号。在立新村,除了整齐古朴的青瓦房,随处可见身着苗服、讲苗语的村民们。山寨里的人淳朴忠厚,文雅,热情好客。当你入村时,穿着干净整洁的苗服老人们总会面带微笑亲切向你打声招呼,让你备感亲近。这个深藏在大山深处的苗寨至今还有很多老人不会说汉语,因此苗族文化在这个小山村里保存得很纯粹。苗歌、苗族刺绣、织锦、花带,以及苗族武术蚩尤拳应有尽有,除此之外还有着长桌宴、舂米、打年把、捡田螺、捉黄鳝等许多原始的风土人情保留至今。
  吴进文说:“我们立新村未来要走的就是‘乡音、乡情、乡愁’路线,一来到立新村你就马上能融入自然。游客听到乡音,就能感受到过去那种原始的记忆与乡情,并感受到浓浓的乡愁。这才是我们的特色。”因此在特色文化推广方面,吴进文每年都组织村民进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最具苗族特色的长桌宴、舂米、打年把、捉黄鳝等最接地气的风土活动,以吸引各方游客。
  为保留村中的苗绣技艺,2014年7月28日,在吴进文的主持下,立新村村部开设苗绣培训班,有立新村以及周边村共100人报名参加培训,学习与发扬传统手工技艺。据了解,近年来麻栗场镇高度重视苗族文化传承保护,多举措弘扬和发展苗族文化,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18个村相继建成了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狠抓苗族文化培训,多次举办苗绣、苗鼓、苗族武术、苗歌等文化传承保护培训班;强化苗族文化宣传,组建多支苗族文化文艺宣传队,进村入户进行文化宣传。
  “本土的就是最好的,那些我们容易忽视的好的本土产品一定要挖掘出来好好利用。”因此,吴进文提倡将后山被人忽视的但营养价值极高的野果八月瓜与当地未被重视的药材五加皮加以利用,创造更多的价值。他打算在各家各户门前建好竹架、竹栅栏。用三年的时间,让八月瓜爬上各家各户的竹架,让五加皮遍布全村的栅栏,等到八月瓜开花结果、五加皮缠满栅栏的时候定是全村一道独具特色的靓丽的风景线,以此来建设绿色入户长廊,打造美丽乡村。
  社会在发展,农村在变美。在纯朴的人文生态、天然的环境生态与纯粹的文化生态滋养下,如吴进文所言,“立新村的明天定会是精彩的。”
  
  
  《小康》2015年02月中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5-03-02


2015年01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2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3月(《小康》中旬刊)


2015年04月(《小康》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