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12月《小康》上旬刊
  栏目:封面故事
个人之变:八零后“北漂”的成熟时刻

★文 /《小康》记者 于靖园

  有了个体的变化,才会有家庭的变化;有了家庭的变化,才会有国家的变化。如果改一下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也可以这样说:你选择什么样的变化,国家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北漂京梦 像李燕希一样希望在北京扎根的常住外来人口多达802万人, 图为地铁八通线上乘车的女孩。
  
  2014年,李燕希把它定义为自己的承上启下年。这一年,她度过了自己的三十岁,“三十而立”在她身上做了最有力的证明。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她,和大部分在首都打拼的“北漂”一样,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北京工信委的数据显示,北京IT从业人员在2015年将达到70万人,这其中大部分人是“北漂”。在这座拥挤的国际化都市中,核心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了两万人,像李燕希一样希望在北京扎根的常住外来人口多达802万人。
  他们期待在这座城市里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存款稳定自己
  六点五十起床,七点二十从劲松的家出门,七点四十步行至劲松地铁站,七点到十到国贸地铁站换乘班车,八点四十到达望京的公司,遵循这个时刻表,可以让李燕希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在公司的食堂吃早餐,然后九点整,打卡开启一天的工作。去程要比回程舒适,回程没有合适的班车,李燕希只能做547路公交车到芍药居地铁站再坐到劲松站走回家。
  这是“地铁族”们每天必做的功课,北京地铁现在平均每天的客流超过李燕希甚至开始下意识的节省开支,在服饰等“享受生活”的项目上尽量做到合理分配。因为婚姻意味着新的开始,这个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更重大的任务:买房。
  今年7月份,李燕希和其男友第一次有了买房的想法。但北京高昂的房价,对于并非出自特别富裕家庭的“北漂”一族来说,是一个顶级奢侈品。但内心比较传统的他们也不想继续再租房“漂”下去了,想有一个“落脚”的地方。
  李燕希其他“北漂”的朋友在近年购置的房产均为300万以上,这远远超出李燕希和其男友所能支付的范围,直至今年8月,她在网上看到北京房价下跌的新闻。
  8月18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了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7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4个,占比达到了91.4%。较上月的55个又增加了9个城市,显示房价下滑的趋势还在进一步蔓延。北上广深环比同时出现下滑,其中北京更是首次出现下跌。
  就在9月中秋节的三天假期里,李燕希和其男友开始看房,并且几乎把他们在北京市所选定的常营区域里所有的楼盘都看遍了。最后,他们找到了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合适并且价位可以接受的二手房,并在当天晚上就与房东和中介签订了协议,80平方米,总价215万元。
  
  “10+6”年,终于在北京买房
  短短三天的时间,完成了李燕希与她男友两个人人生中第一件大事。签订协议的当晚,每一个细节都刻在了李燕希的记忆里,协议签订后已近午夜十二点,地点就在离家不算太远的一家麦当劳,回到他们在劲松的家已经凌晨一点。
  这一晚,李燕希和她的男友都失眠了,用她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他们都
  特别兴奋,但不是激动与快乐的兴奋,而是感慨的兴奋。毕竟,她自己来北京已经6年,她男友则是10年,相当于他们加起来一共在北京奋斗16年,才可以支付一套位于北京五环的房产。
  当天晚上失眠的还有李燕希男友的父母,五味杂陈的感慨也“传染”给了他们。在他们眼里,这两个在外打拼的孩子为了买一个房子实在太艰难了。他们想方设法为这个房子凑齐首付65万元的款项,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着实是不小的数目。
  11月底,在双方家庭的资助下,李燕希和男友付完了首付,并且批下了公积金加商业贷款组合贷,多年的积蓄全部投入在首付里,李燕希只能向朋友借款三万元作为简单装修的费用,明年即将等待她和她男友的是,每个月7500元的还款,并且持续整整30年。
  不过,这已经比她身边去年在房价巅峰期购房的“北漂”一族要好太多。与
  李燕希平时交好的两个年龄相仿的“北漂”朋友,来自贵阳的孙迪与来自长春的刘敏敏都于去年底在北京五环内买了房,而那个时候房价还未开始下降,她们分别以385万和286万购下80平米和100平米的房子,高企的房价让她们不得不每个月付还一万至一万五千元的房贷,并因此换职到工资更高但是工作强度更大的岗位上。
  “北漂”的生活与境遇,在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的相似。在房子过完户,结婚日期商定好后,李燕希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这块石头带来的是稳定,也是压力。走到了买房这一阶段,她无法避免想到未来有了孩子后,如何解决孩子北京户口的事情。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她未来的孩子就必须每月花费3000元以上就读私立幼儿园,而且在大学以前的教育都需要交纳借读费,最后还得回到户口所在地高考。
  去年还没有告别“剩女”的她,今年已经开始为未来的孩子做着计划。就如电视剧所上演的一样,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让李燕希欣慰的是,今年是两个人、一起奋斗,压力虽然更大,但是却更有力量去解决压力。房子给了她客观物质上的家,而即将步入婚姻的男友则给了她主观精神上的家。
  仅仅一年的时间,李燕希内心深处的焦虑减退了,取而代之是新的蜕变,让她的三十岁“立”了起来。工作转岗后的积极忙碌,学车考驾照,拍婚纱照,筹备婚礼,装修……12月的每一天,李燕希都像风火轮一样不停地转。在她看来,所有她过去三十年应该解决的事情,都在一年里还上了,接下来,她将要开启她人生新的篇章。
  李燕希的故事,不仅在北京城里上演着,在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在中国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年轻人们都在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而努力。与前辈们相比,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压力。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需要为自己的未来寻找答案。
  爱情、事业、家庭——看起来仿佛每一代人都会经历。但不要小觑这一阶段的变化,八零后曾经骄傲无比,也曾经彷徨失措,当人生都会经历的阶段与正在嬗变的社会相碰撞,有的人选择后退,有的人选择躲避,但更多的人选择的是——拥抱变化。
  有了个体的变化,才会有家庭的变化;有了家庭的变化,才会有国家的变化。如果改一下那句流传很广的话,也可以这样说:你选择什么样的变化,国家就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小康》2014年12月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12-06


2014年01月(《小康》)


2014年02月(《小康》)


2014年03月(《小康》)


201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