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5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燕郊:从睡城到堵城,这么近那么远

★文 /《小康》记者 郭煦 河北燕郊报道

  
  “挤”往北京 在燕郊经济开发区公交站上,赶往北京上班的人们在挤车上班。
  
  地铁修到了潮白河边,却没有继续前行。这里是北京,那里是河北。这么近,那么远?睡城燕郊为何变成堵城?燕郊难题正是京津冀难以一体化的缩影
  
  4月14日清晨,时针刚过6点,燕郊燕顺路纳丹堡小区门口的公交站台,顷刻间涌出了很多人,沿着街道排起长长的队伍。几辆815公交车缓缓驶入站台,停稳后不到1分钟,就被塞得满满的。
  等待公交车的队伍中, 65岁的赵玉磊是给要上班的儿子排队,像他这样在队伍中为儿子儿媳或者女儿排队的人还很多,“为的就是让他们多睡一会。”
  队伍中的王帅今年28岁,已在纳丹堡小区居住四年,“每天都是这样早早起床,能挤上公交车算是幸事。以前小区居住人口不多的时候还能在坐车期间打个盹,现在能找个安稳的地方站着,就很不错了。”
  纳丹堡小区物业公司蔺经理向《小康》记者介绍说,纳丹堡小区一共有8300户,现在基本入住。据不完全统计,有八成住户在北京上班,每天上班挤公交车的人在5000人以上。在该小区附近,如此规模的小区至少有10个。星河皓月、美林湾、上上城、三季夏威夷南岸等小区一字排开,布局在燕顺路两侧,清晨挤公交到北京上班成了这里唯一的风景。
  近几年来,北京的高房价与买房限购,使几十万北京上班族选择河北燕郊作为“睡城”。为了能挤上公交车,上班不迟到,他们几乎每天早上五点就得出门,奔波在“朝五晚九”的上下班路上,大家也将他们称之为“跑班族”。
  
  “睡城”燕郊
  “燕郊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名字是北京的,地界是三河的,历史是蓟县的,网购是通州的,公交是北京八方达,客车是河北客运。”网上流传最广的一个段子,也极为形象地道出了燕郊的尴尬之处。
  燕郊位于北京正东,距天安门广场30公里处。
  2004年,北京确立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多层次空间新发展模式,新城市规划的出台,使京城的经济带向东偏移,促进了以燕郊为代表的京东楼市发展。燕郊与河北涿州、固安等地有幸成为房地产市场的幸运儿。其中,燕郊尤为火爆。在2002年以前,燕郊没有很规范的小区,房价平均在1000元左右。
  从2002年到现在,当地开发各种楼盘超100多个,正在开发的20多个。
  “在燕郊开发房产的开发商大部分都是三河的房地产公司,也有一部分是北京的开发商。”燕郊兴达地产韩经理介绍说,“现在,燕郊的楼房价格每平方米已经涨到11000元以上,比2002年整整涨了10倍,但还有涨价的空间。”韩经理称,能吸引众多北京人到燕郊买房的主要原因就是房价低。
  “在我们小区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只需100多万元,如果在通州,就要260万元左右,燕郊到通州如果不堵车的话也就15分钟。”
  几年前,在北京刚刚参加工作的吴永和女朋友结婚,之后他开始考虑“应该有个固定住所”。但北京市内高昂的房价让他望而却步,最后他把目光投向了燕郊。2009年,吴永在上上城买了一套两居,并很快搬了进去,此时妻子已经怀孕。
  像吴永这样的购房者成为了燕郊的主力军,“根据粗略统计,燕郊现在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达到60万左右,大部分都是在2002年后买房入住此地,在房地产购买和入住的人群当中,有80%以上都是在北京上班。这样算来,在燕郊买房在北京上班的至少在40万以上,除去一部分开私家车上班,至少有35万人挤公交车上班。”三河市燕郊房管局一位负责人告诉《小康》记者。
  刚搬到燕郊的几个月,吴永还在中关村上班。每天上班他要换两次车,单程需要3个小时。每天6个小时花在路上,同时还要惦记在家待产的妻子,“那时真的感觉很累”。这样的奔波没有持续太久,他很快把工作换到国贸附近,尽管工资比以前少了1000元,但每天上班和下班路程基本控制在两小时以内,包括排队等车的时间,这是他能接受的范围。
  和吴永一样,很多在燕郊买房的年轻人大多在北京CBD一带上班,每天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能接受。
  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是,每天早上进京方向的公交车全都满满当当,但是出京方向的车却稀稀拉拉。到了晚上,正好反过来。客流呈现出明显的潮汐式特点。毋庸讳言,燕郊是北京的一座“睡城”。
  首都规划建设专家咨询组织专家开彦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地图上看,燕郊深入北京市腹地,好像“很天然的”就是北京的一部分,但不归北京市管辖。在他看来,燕郊大有潜力,“因为燕郊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具备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在文化设施和配套设施方面也很有潜力。”
  燕郊事实上也在做产业开发,在2010年11月更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河北省通讯与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园区。截至目前,区内拥有各类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企业182家。
  但这里的薪资显然仍不具竞争力。做同样的工作,在北京如果每月能拿8000元工资,在燕郊最多只能拿到3000元。如此低廉的工资,让在这里居住的北京上班族无法接受,致使燕郊不得不成为名副其实的“睡城”。 
  
  “堵城”燕郊
  早晨清新的空气、楼层低密度小的田园小区、整洁宽敞的马路、40分钟就到北京大望路的干净大巴等。10年前,在燕郊买房的人看中的是宜居,这也是燕郊引以为荣的地方。
  但随着人越来越多,宜居的燕郊越来越远。
  燕郊城区内,有8所大学和20多个国家部属单位;每5-10分钟就有一趟公交车发往北京;跑在路上或停在小区里的私家车,90%以上都是京字头的牌号。随着人口逐年增多,燕郊到大望路已增开了多线路公交车,从811路到816路均可在燕郊直达北京,但公交线路早晚都拥挤在唯一的通燕高速上进出北京。
  高峰期30万人坐公交车或者驾私家车来往北京,其拥堵程度可想而知。媒体人苏更生在《燕郊纪事》中写道:“回燕郊只是一场战争,而去北京则是场灾难。我搬来后第一次上京便领教到了。那天早上我站在公交车站,身后站着一个连队的早餐客。只要有车来,他们手上的煎饼便立即消失,身体迅速压缩,挤入前门或后门。无论我怎么努力也不能把自己弄上车去。八趟车过去了,我还在原地等着,身后的人大概已准备吃午饭。第八趟车后门口紧紧贴着两个男人,其中一个扭头招呼我,说:‘来,你给我把门踹上。’我义不容辞冲上去抬脚猛踹,试图将车门踢进把这两人挤压进车厢。无奈我踢完左脚换右脚,车门还是不能合上。公车只好摇摇晃晃开走,只有等上了高速,遇到颠簸,抖落几个人下来,车门才能完全合紧。”
  这样的经历,几乎每一个家住燕郊,在京上班的人都经历过,场面和春运一样壮观。
  公交车虽然便宜,但是速度慢,而且想抢个座位也没那么容易,必须有时间和体力的双重付出。于是衍生出了拼车市场,从燕郊到北京市内,正常情况下的拼车费用为10元,远一点儿的15元。从燕郊到国贸,中间要经过两个收费站,高速费一共是15元。再加上30多公里的里程,一趟的直接成本就40元,这对一个私家车主来说,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拼车成为他们降低养车成本,又能结交朋友的重要途径。
  车可以拼,道却不能拼。
  堵车成为燕郊一族出行北京不得不承受的另一重生命之轻。一方面私家车不断增加,燕郊出租车剧增,另一方面,道路建设滞后,没有更多的通道选择,成为燕郊堵车的主要原因。
  每天早晚时段,潮白河东侧的燕顺路都拥堵不堪。《小康》记者采访调查期间,从神威北路路口开车,沿迎宾路到达102国道,本来不堵车可以10分钟到达的路程,4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在此居住的李晓生说,在这一点上,燕郊已经与北京看齐。
  堵在路上,使得燕郊族们,每天只能过着“朝五晚九”的双城生活。
  
  多重壁垒
  沿燕郊北部的京秦高速向西行驶,在快要驶入北京边界的地方,一个醒目的红色“X”号指示牌告诉记者——此路不通。指示牌下、断头路边,视线越过潮白河,对岸通州的村落、厂房清晰可见。
  京秦高速密涿支线段是连接三河市与北京市、天津市的一条快速通道。然而,这条2012年便已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如今仍是一条断头路,只能在三河市境内通畅——东连不上天津、西跨不过潮白河。三河市委书记张金波说:“实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要越过有形的河,更要跨过无形的河。”
  北京已于2012年开通的6号线,其东小营站距离燕郊只有一河之隔。
  作为一条贯穿中心城的东西向轨道交通骨干线,6号线西起海淀区五路站,东至通州区东小营,并与S1线相连到达门头沟新城,是北京地铁“三环、四横、五纵、七放射”中重要的“一横”,共设27座车站。在燕郊各大网站论坛,网民都在梦想着,该线地铁能在以后延伸到燕郊,这样将大大缩短北京与燕郊之间的通行时间。
  地铁每公里上亿的投入,是燕郊甚至廊坊市都无力完成的任务。但在北京6号线2015年的三期计划中,并没有这样的连接规划。
  “造成上述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三河市的热情根本没有‘打动’北京,只是一厢情愿而已。”燕郊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小康》记者了解到,经过三河、通州两地共同筹划多年的徐尹路潮白河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密涿支线跨潮白河大桥也已开始规划。潮白河上,即将架起燕郊进京的新通途。
  除了交通,困扰居住在此的“京漂一族” 还有其他方面的种种问题。
  医疗就是其中之一。在燕郊,公立的人民医院是规模比较大的医院,其他的中美医院、燕郊二三医院等都属于合资医院。由于燕郊医院和北京的医疗保障体系没有挂钩,在燕郊居住的北京人在此就医无法享受公费医疗和大病统筹。
  “现在住院患者只有300人左右,床位闲置率高达70%。”燕达国际医院副院长周怀龙遗憾地告诉《小康》记者,北京各医院人满为患,有的医院里核磁检查要排队一个月,而燕达国际医院的核磁检查等医疗设备却闲置着“睡大觉”。造成这种现象的最大原因是燕郊和北京医保报销不对接。对于家住燕郊在北京上班的人来说,医保不能对接给他们带来了很大不便。
  教育则是另一大难题。家住北欧小镇小区的王春2008年移居燕郊。2013年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经过几轮考试,孩子进入三河市第六小学读书。“孩子上学第一天,我吓了一跳!四十几平方米的教室,挤了73名学生。孩子上了一学期视力明显下降,到医院花了1000多元视力也没有矫正过来。”王春现在每晚都要抽出2小时左右辅导孩子,因为在学校老师根本没有时间辅导,“学生太多了,怎么能顾得过来?”
  10年前,燕郊只有一所三河市第六小学。随着人口的增加,现在增加到了8所小学,但这仍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
  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短缺,对于燕郊族们来说是最大的考验。这些问题,正需要进入京津冀一体化主导者们的视野中。
  
  如何突围?
  早在2011年1月12日,“河北省加快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产业发展协调工作办公室”(下简称“环首办”)就在燕郊挂牌。尽管挂牌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但这个“鼓舞人心”的消息,还是成为当时燕郊所有销售员必讲的大利好。
  “环首办”当时的工作报告中,曾称要在年底前“实现环首都13县(市、区)固定电话全部使用“010”区号,移动电话与北京无漫游。”
  13个环北京县(市)包括:涿州市、涞水县、涿鹿县、怀来县、赤城县、丰宁县、滦平县、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廊坊市(广阳区、安次区)、固安县。
  但时至今日,这一通迅一体化工程尚未完成。今年3月11日,京、津、冀三地的官员们再次商议此事,承诺在2014年底完成这一工作。
  “环首办”当年的攻坚战项目中,还包括在北京至廊坊城际铁路上开通永乐店站;京石城际铁路、北京至衡水城际铁路、北京通州至燕郊轨道交通3条铁路要启动前期工作;北京-廊坊-天津-沧州城际铁路,力争铁道部同意利用京沪高铁在该区间开行城际列车;北京房山至涿州城际铁路。
  河北省政府的领导们为此专程拜访了北京市领导,双方当时达成的共识是:力争环首都地区2—3年内与北京实现“同城化”。
  三年后,这一共识仍在路上。
  燕郊难题,事实上可以推而广之。环首都13县也好,京津冀一体化也好,都需要有新的手段来破除这些现实难题。
  “潮白河是北京和河北的省界,地铁迟迟不能通到燕郊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北京市政府和河北省政府协商的难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顾朝林认为,这不单纯是城市规划的问题,而是政治协商层面的问题。北京已经把地铁修到远郊区县,修到燕郊也不存在技术上的难度。但燕郊属于北京市以外地区,其中涉及一系列有关修建、运营维护、对周边经济的影响甚至河北省经济布局战略等问题,这都需要两省协商。
  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对产业空心的填补,实现人口的安置和稳定,将是燕郊问题的主要解决之道,也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思路吻合。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表示,就近上班、就近上学、就近购物、就近活动,是世界上的优秀城市当前奋斗的核心方向。政府需要在城市布局与规划上,改变过去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多建卫星城,通过卫星城的规划来分散就业教育及医疗资源,使居住工作能够一体化。比如北京大兴的生态城、通州的卫星城等,在这些卫星城创造出一定数量的、有价值的就业岗位。
  要跳出“一亩三分地”,就要打破一些固有利益。上述分析人士表示,为破解北京“城市病”,疏解城市功能,北京方面应支持引导三级甲等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在郊区布局,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京外周边地区发展。同样的,教育等方面亦可以如此布局。
  通往燕郊的地铁开通的时候,或将是京津冀一体化结果的时候。
  
  
  睡城 河北廊坊三河市燕郊经济开发区密集的住宅楼群,已成为北京上班族的“睡城”。
  
  
  
  通途 燕郊至北京的通燕高速路上来往车辆络绎不绝,北京上班族“跨省上班”天天遇堵,燕郊族们期待有更多的通道连接北京。
  
  
  《小康》2014年第05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5-06


2014年01月(《小康》)


2014年02月(《小康》)


2014年03月(《小康》)


201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