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3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津膜科技:扩张与增长,受益行业大机会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吴洁

  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环保目标最大化了公司的潜在市场,让津膜科技成为大行业中的小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津膜科技是水处理这个大行业中一家规模相对较小的上市公司,公司如何生存?如何迎接这个行业发展的大时代?在未来怎样才能保持高速的增长?
  
  
  探究企业
  业绩增长获保障
  津膜科技前身是成立于1974年的天津工业大学膜分离研究所(天津工业大学是我国最早从事中空纤维膜技术研究的单位),从事膜组件技术研究已有近40年的历史,是国家发改委命名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公司于2012年7月5日在创业板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天津工业大学。
  与反渗透膜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市场格局不同,国内市场上超滤/微滤国产品牌凭借低廉的价格(30%的价格优势)和逐渐成熟的技术已占据主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超过50%。作为国内最早生产膜材料和膜组件的公司之一,津膜科技与国内其他膜厂商相比,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技术、工程经验、品牌等方面。目前天津市公布的在建和已建16座大型再生水厂中,津膜科技参与其中9座水厂建设,总投资达37亿元。
  另据媒体报道,天津市自贸区推进加速,开放力度有望在上海自贸区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整个滨海新区和港口或将纳入自贸区范围。
  一位环保行业券商研究员向记者介绍,滨海新区一直是天津市的海水淡化重地,若自贸区正式获批,拥有海水淡化技术及设备储备的津膜科技有望成为直接受益方。
  作为根植于天津市的环保企业,津膜科技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等多个水处理细分领域进行业务拓展。按照该公司2013年三季报表述,募投项目之一的海水淡化预处理膜及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进展顺利,土建建设进展较快,预计将于2014年3月31日前完工投产。
  同时,2013年11月,津膜科技“海水淡化预处理膜及成套装备产业化”项目被正式列为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201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数据显示,目前天津市的海水淡化能力为32万立方米/日。根据《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规划》,到2015年末,该市海水淡化将实现日产60万吨的目标。
  津膜科技2013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3.84亿元,同比增长3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0亿元,同比增长35.1%。增速略低于市场之前预期的40%-50%。但由于公司产品结构的变化,公司利润率水平有所提升。
  
  未来三年行业迎来大机会
  津膜科技的业务集中在超滤/微滤膜领域,其市场空间主要在市政供水、市政污水处理及回用、工业水处理和海水淡化处理领域。公司膜技术在市政污水、供水、工业和海水淡化等各个领域具有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市政污水处理领域,2014年有望迎来投资高峰。城镇污水在“十二五”期间规划了4300亿元投资,其中1907亿元(将近一半)来自于《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确定的骨干项目。2011、2012年这些项目仅完工27%,尚有31%的项目未启动。券商调研预计,骨干项目以外的2400亿元投资可能进度滞后,意味着2014-2015年的投资将大幅上升。
  饮用水提标、南水北调、海水淡化,自来水行业建设都将为公司发展提供机会。根据政府2013年在全国人大联组会议上的表态,106项新用水的指标将在2015年覆盖省会城市,地级市覆盖42项常规检查。目前仅有少数城市表示已经达标。因此预计超滤膜将在自来水提标改造中占有一席之地。
  按照规划,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预计明年全面向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供水,各地配套水厂的膜产品采购也将陆续确定。另外,海水淡化作为重要的补充水源也有望带来新的超滤膜市场。
  在市政污水处理市场,碧水源等国内企业已经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而在超滤自来水厂的膜产品供应商前8名中只有海南立升和津膜科技是本土企业。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自来水超滤膜市场也会出现同样的国产品牌主导市场的趋势,而已经占据10%市场份额的津膜科技显然已走在了前列。
  
  合理扩张策略
  按照行业特征看,环保作为重化工业经济增长的附属品,我国已经进入了环保发展的转折期,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美丽中国”目标将环保行业的景气周期提前。
  作为具备老牌技术的新兴成长企业,公司把市场容量最大限度地放大,在全国膜技术水处理这个大市场里做一个高速发展的小公司,这一发展路径清晰,也具备持续性。
  作为天津地区的企业,地域优势决定了天津地区业务的重要占比。2011年,天津地区业务收入为9200万元,占公司收入的比重为42%,而2012年的比重下降为36%,主要缘于新市场的拓展。公司在西北、山东和河北等地的五个办事处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
  另外,公司在工业领域将煤化工作为新的发展重点,并逐步从膜工程进入了EPC(工程总承包)公司。内蒙古项目的总包规模预计达到2亿元,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转折点。
  2009年以来,公司的期间费用率持续下降,主要得益于高成长带来的规模效应,也成为公司业绩弹性的重要因素。其中,2012年的期间费用率为15.1%,大约为碧水源的2倍,具备继续下降的基础。
  光大证券预计公司2014年和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67元和0.99元,对应目前股价的PE为43倍和29倍。与同类的环保公司比较,公司的估值属于正常水平。考虑到污水处理行业的高成长性和公司的规模弹性,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券商评价
  光大证券:公司目前的拓展领域除了市场污水外,稳步向工业水,包括重化工领域、印染等行业扩展。我们认为工业水处理是后续重点领域,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有望充分获得市场份额。同时随着国家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强制实施,以及沿海缺水城市新水源的开发,水净化和海水淡化也将成为重要的应用领域。维持“增持”评级。
  长城证券:从公司来看,公司订单随着行业投资的增加将逐渐增多,同时公司为“大行业”中的小公司,成长空间大;且目前水处理行业膜公司数量众多,但大部分公司缺乏核心竞争能力,行业存在并购重组的机会,公司可以进行外延式扩张。
  瑞银证券: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主要受政府政策推动,因此存在以下风险:(1)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不达预期;(2)政府资金短期吃紧使项目开工进度不达预期。因此我们认为津膜科技可能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政府资金紧张导致项目资源减少;扩张过快带来的管理风险;膜工程项目运行稳定性原因引致的风险。
  
  
  高管访谈
  记者:膜法水资源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公司在这个传统的优势领域上,如何拓展新业务?
  李新民(董事长):膜法水资源化主要应用于三个领域:污水处理及回用、给水净化、海水淡化。这些领域的前景可概括为三句话: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市场空间巨大,持续周期较长。
  首先,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水安全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政府对水的关注度与民生一致。其次,根据国家相关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再生水规模将达到3885万吨/日,比“十一五”末增长221%;再生水利用设施投资规模将达到304亿元;还有2611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需升级改造,计划总投资137亿元。最后,行业横向纵向延伸不断,开始是市政污水处理,然后是工业废水处理,现在又提高到了能源水处理。传统的市场领域,新的能源领域给了公司巨大发展空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3月份以来,国内已有10个新型煤化工项目获批,公司也将横向延伸煤化工领域。煤化工水处理分四部分:污水处理、循环水处理、脱盐水处理、中水回用处理,其中有两部分必须用膜。煤化工耗水的特点给膜行业带来机遇,例如用膜量集中,工艺比较确定,我们都有技术准备。公司目前也拥有适当的资质,能做煤化工水处理分包业务,2012年签署煤化工合同2000万元左右。我们会循着国家战略导向,在西部煤化工业务市场寻求更大的突破。
  记者:据我所知,李董事长原来是一名大学教授,您是怎样完成由一名大学教授到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转变的?
  李新民:当时领导让我们把膜技术进行产业化,把天津工业大学的成果产业化。膜技术和别的技术转化不一样,我们尝试过把膜技术作为专利转让给企业,但不成功,所以决定自己走这条路,组建了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公司,引进第一批投资者,在滨海新区购买了100亩地,这样我就由教师变成了企业家。相对于其他一些高校并不成功的产业化,重组后的津膜科技在膜产业化的道路上成就斐然。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没有市场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技术。公司的高校背景,使津膜科技始终能站在技术的高点,但学校也有机制方面的弱势,如何进行产业化需要一个探索过程。
  记者:相对国际大型的水处理企业,津膜科技在规模上偏小,如何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生存发展呢?
  李新民:津膜科技规模偏小,亟待做大做强,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
  其一是借助资本市场,利用投资拉动市场,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等方式,跑马圈地,把工程和膜联动起来。在新一轮的环保建设里,市、县、西部都要建立污水处理厂,但资金是个大问题,而这正是上市后资本市场给公司增添的重要能力。
  其二,抓住“十二五”期间战略新兴能源的发展机遇。膜几乎是不可替代的,如煤化工耗水的回用必须用大量的膜,国家现在待批的是上万亿的煤化工项目,我们跟踪的就有几百亿的项目,我们要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系起来,抢占西部建设中大量的煤化工业务市场。
  其三,在内需中寻求增长机会。用水量大、有节能环保要求、技术难度高的行业藏有机遇。如纺织印染行业,在十大行业中用水量占到前五位,经过20年的优胜劣汰,建立了稳定的内需市场,但纺织行业过去环保技术不完备,环保意识较差,在纺织业发达的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区,水质性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津膜科技要把膜技术嫁接到这种数十年来稳定发展的产业。
  另外,膜的更换周期为2-3年,未来几年膜更换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如电力领域,近十年就有20亿到30亿的换膜需求。2005年以前,国内膜材料水处理市场上,GE、西门子、旭化成等外资占绝对主导。而2005年以来,进口替代推动津膜科技等少数国内龙头公司迅速做大。
  
  
  记者手记
  津膜科技是继碧水源之后A股中少有的污水处理企业,与碧水源类似,公司也是依托渗透膜作为产业链延伸的核心要素。虽然与碧水源同属于污水处理业务,但两家公司的差异也较为明显。其中,最为显著差异在于二者业务所对应的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
  碧水源是依托北京的市政污水处理逐步向全国延伸,目前看,业务仍集中在市政污水领域。碧水源作为市政污水技术的推广者,而津膜科技的污水处理则侧重市政和工业污水两个领域,对应的成本差异也非常明显。
  由于两家公司在应用领域的差异,也使得两家公司在业务拓展上存在差异。碧水源的市政污水重在区域性拓展,而津膜科技的污水处理则属于项目性开发,二者具有互补和互相促进的功能。津膜科技依托天津工业大学,有强大的科研力量,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开发能力。
  
  

《小康•财智》2014年第03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3-19


2014年01月(《小康▪财智》)


2014年02月(《小康▪财智》)


2014年03月(《小康▪财智》)


2014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