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4年03月《小康》
  栏目:文化
电视秀模式:买,还是不买

★文 /《小康》记者 罗屿

  随着购买模式节目的增多,一种声音悄然而至:国内电视台过度依赖模式引进,会否压制本土电视节目原创能力?在业内人士看来,引进与原创是否存在天然对立?
    
Leslie/IC
  
  对于2013年的湖南卫视而言,《我是歌手》如横空出现的一匹黑马。
  在多数人眼里,2012年的中国电视荧屏,是属于浙江卫视与《中国好声音》的。与其形成对比的,则是流年不利的湖南卫视。有报道称,当年湖南卫视收视率跌到了十年来最低——先是前三不保,继而前五,然后跌出前十,最低一次排在了全国卫视第18位。彼时的湖南人,急需一档强势节目,提升整个频道信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的《我是歌手》由导演洪涛及其团队操刀上马。最终,这档歌手竞技类节目让一度陷入焦虑的湖南卫视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第一季的热播,也为2014年1月开播的《我是歌手》第二季埋下伏笔。
  在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看来,无论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还是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的成功,都源自对原始节目制作流程的尊重。
  自2006年成功引进BBC Worldwide节目(BBC环球公司,以下简称BBCW)《Strictly Come Dancing》(舞动奇迹)后,世熙成为中国引进节目模式最早、数量最多的传媒企业,而刘熙晨也成为国内最早运用版权授权将海外模式节目引入国内的电视人之一。
  多年前,在刘熙晨最初接触国外电视版权节目时,国内大众乃至很多电视人都对“模式”了解不多。有人评价,自2012年《中国好声音》唱响荧屏后,这档自荷兰购买版权的节目,才让更多中国人认识了电视节目模式这一概念。而紧随其后的2013年,更成了很多人眼中电视荧屏的“模式胜利战”。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前6个月,共有30多档来自英国、荷兰、美国、韩国的模式节目登陆中国电视荧屏。
  然而就在2013年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做好2014年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编排和备案工作的通知》,引发了另一重关于模式的讨论。通知强调,要加强自主创新和引进管理,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每年播出的新引进境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1个,当年不得安排在黄金时段播出。
  其实,早在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前,就存在一种怀疑之声——国内电视台过度依赖模式引进,会否压制本土电视节目原创能力?
  
  模式不是拍脑袋想出来
  引进与原创,是否存在天然对立?
  在一部分电视人眼里,所谓引进压制原创,其实是个伪命题。在他们看来,通过模式的引进来学习优秀节目的制作方法,实现对节目制作流程和标准的再造,实则是在为未来自我研发新节目积蓄能量。
  刘熙晨便持此种看法。在他看来,之所以会出现“模式引进多了,会失去自己的创意”的声音,是国内电视人对模式的理解不到位,而中国出现有影响力的原创,跨不过引进模式这一关。“引进之后,学习消化吸收,从整个创意制作管理运营上提高我们的水平,之后产生自己的模式。一定是这样的过程。”刘熙晨将其类比为汽车生产,“先付别人引进费,慢慢学习技术,才可能有自己的品牌。”当谈及广电总局新规,刘熙晨认为,新规的出台,其实可以让中国电视人更加意识到不能盲目引进,要思考如何加快本土模式的研发。
  究竟何为模式?
  刘熙晨的答案是:“好的模式节目就是好的创意加制作,它的核心是制作节目的技术和经验,并以此保持节目在不同平台播出时的整体价值。模式是一种先进的创意和制作方法,是技术不是内容。
  具体而言,引进模式中都会有原版权方提供的一套“制作宝典”,其中会详细介绍节目理念、操作方法、内容环节设置,包括机位多少、进场环节、单机记录、剪辑要点、舞美灯光等都有规定。比如,《中国好声音》中的背对歌手、转动椅子、争抢学徒等元素都源自原版节目《The Voice》的“制作宝典”。
  “国外电视人把‘制作宝典’称作‘圣经’(Bible),可见他们对其如何重视。而‘圣经’会细致到连一封邀请函如何撰写都有详细规定。国外在进行模式研发时,即便是开讨论会也有一套严格流程,比如第一轮怎么开,第二轮怎么开,可见他们对制作流程的把控非常严谨。”在刘熙晨看来,国外电视制作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方式,即流程明确、分工细致,每一个参与者都了解自己的职责、方法、周期与标准。而现阶段国内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作坊式生产,导演过于依赖个人主观意识且非常自信,对模式还未理解透彻便做出“想当然”的修改,这就导致了某些版权引进节目被做成四不像、大杂烩。“电视台引进模式是想降低风险,但如果在仔细理解模式之前就动手改,则等于又增加了风险。”
  作为老电视人,世熙传媒执行总裁汪炳文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同样强调,唯有尊重模式,才能体现模式应有的价值。
  作为最早引入国外节目模式的电视人,刘熙晨对“模式”内涵的理解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2005年,他偶然看到国外一档明星跳舞节目,后得知这是英国BBCW公司出品的《Strictly Come Dancing》。在与节目制作方取得联系后,他了解到这是一个模式化节目,已经发行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由美国ABC电视台引进并改造后的《Dancing With the Stars》(与星共舞)第一季播出时,平均每期吸引了1700万人次收看,稳坐当年美国收视率冠军。
 
一波三折 2006年,世熙传媒将英国BBCW公司出品的 《Strictly Come Dancing》 引入中国的经历可谓一
波三折。最终世熙与湖南卫视签约,共同打造出《舞动奇迹》。
 
  虽然当年对“节目模式”这一概念还很陌生,但刘熙晨还是决定购买BBCW《Strictly Come Dancing》的版权。具体而言,世熙传媒引进的是《Strictly Come Dancing》整套的节目制作流程,包括“制作宝典”、飞行制片人的指导,也包括模式方呈献给制作方的一些节目样片成片。“这整个的一套打包才叫做模式授权,不能分割。”
  2006年世熙与BBCW正式签约后,刘熙晨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与电视台合作,让《Strictly Come Dancing》这一模式落地。当年大部分卫视未有模式购买概念,手握《Strictly Come Dancing》的世熙传媒也经历了递出的材料如石沉大海般悄无声息的窘境。当他们与浙江卫视终于达成协议,由浙江卫视出资将《Strictly Come Dancing》的中国大陆制作权买下,并将中文名定为《与星共舞》时,又传出消息,一档相似的明星舞蹈竞技类节目将在其他卫视播出。这也直接导致了世熙此后的版权维权行为。
  当年,世熙虽一再公开声明,只有他们才拥有《Strictly Come Dancing》正式版权,但《与星共舞》的冠名商还是临时取消了对节目的广告投放,而光靠电视台和制作商则很难撑起一档节目,刘熙晨决定,需为《Strictly Come Dancing》寻找新东家。最终世熙与湖南卫视正式签约,并联合香港TVB,共同打造出明星跳舞竞技节目《舞动奇迹》。
  “湖南卫视当年为何具有模式概念?因为他们的快男超女做完后迅速成为一个国际性品牌,湖南台因而也就具有了某种国际视野。”刘熙晨说。
  
  注重细节,不厌其烦
  在将电视模式引入中国的过程中,让刘熙晨感触颇深的,是国外电视人对细节的一丝不苟。
  当年在英国看《Strictly Come Dancing》录制时,刘熙晨记得,现场是一位83岁的老主持人。每次彩排时都有一名主持人撰稿负责记录他的话,三次彩排结束后,会把每次彩排中老主持最精彩的语言汇集起来,当最后直播时,节目组会把整合过的语言放在提示器里,由老主持一字不差念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所有精彩的东西,可以在一场全部说出来。另外,主持人念提示器时,说的其实也是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念别人写好的对他而言生疏的语句。”
  与刘熙晨说法形成呼应的,是英国电视研究专家、牛津大学媒体研究员周康梁在其所著《做严肃的电视——英国电视为什么好看》一书中,所提到的“英国电视人不怕麻烦”。
  周康梁表示,英国电视十分注重细节,且不厌其烦。“比如节目里访者敲门、主人开门、双方拥抱握手寒暄和进门整个过程,他们往往会用全景、中景、特写、反打等多种机位表现,而且还不穿帮。熟悉电视制作的读者能想象一个进门的过场这样拍会很麻烦,但呈现出的画面和信息量却是我们通常采用的长镜头所不能比拟的。”
  周康梁记得,自己曾在小城伍斯特的博物馆瓷器展厅碰到一个摄制组拍摄文化节目,主持人是一位青年文物专家,前后半小时,主持人几乎没动地方地跪在一个放在小桌子上的古董茶杯后面,反复说一段串词,导演则盯着监视器,指挥摄像师不断变换景别和角度拍摄。
  “博物馆位于一幢老房子里,展厅铺设的是木制地板,走动起来即使放轻脚步也还是会发出‘嘎嘎’的响动声,于是每次开拍前,担任摄影助理的小姑娘就会过来很有礼貌地提醒为数不多的几位参观者暂时不要走动,以免噪音被采录进去。为了避免光线杂乱,摄制组在征得博物馆同意后,还关闭了拍摄位置一侧另外一间展厅的灯光。”周康梁如此记述。
  其实在近两年的节目模式引入热潮中,中国电视人关注的不仅有欧美模式,还有韩国电视节目,除湖南卫视《我是歌手》外,该台《爸爸去哪儿》、湖北卫视《我的中国星》、四川卫视《两天一夜》等,也都来自韩国。
  而韩国电视人的细致程度同样不容小觑。2013年8月,在北京举行的“2013秋季欧美最新电视节目观摩会”上,《我是歌手》韩国总制片人金荣希就详解了韩国版“歌手”的制作过程。
  金荣希表示,为签下最难签的歌手李秀罗,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调查她的资料。她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东西,喜欢怎样的人不喜欢怎样的人,喜欢什么样的经纪人,喜欢什么样的导演,等等。一个月之后,金荣希在这位女歌手喜欢的餐厅与她见面,并点了她喜欢吃的意大利面,而他手里还拿着李秀罗喜欢的紫色的花。最终,歌手同意参加节目。
  金荣希还提及,韩国版《我是歌手》节目中的作者团队有一个主要作者,负责撰写整体的主持稿、节目流程和剧本。和歌手沟通的作者叫担当作者,他负责每天跟歌手通话,并把具体情况写成总结稿交给主要作者,再由主要作者进行编写。主要作者的从业经验一般需要20年以上,在其之下会有两位有15年工作经验的作者,再往下还有担当作者。一般来说,担当作者工作15年以上会升职到只写稿的作者,再做5年就会变成主要作者。
  金荣希另外也表示,录制现场的观众对节目的成功与否同样重要。“因为涉及名次和淘汰,评判必须公正,所以不能找某个歌手的粉丝作为大众评审。为此,我们下了很大工夫,第一场的500名听众是对5000多人面试打分的结果。”
  无论是欧美电视人,还是韩国电视人以上这些做法,或许都可总结为一点:细节决定一切,电视也不例外。
  
  一己之利与行业未来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刘熙晨强调,引进国外电视节目模式,最终目的是在学习消化后形成自己的节目模式体系,再输出到海外,向全世界传递中国人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
  2009年,世熙传媒和湖南卫视联手,共同完成了全民卡拉OK节目《挑战麦克风》的模式化,并将节目模式销往泰国。在与湖南卫视成功合作后,2011年初,浙江卫视主动找到刘熙晨,让他推荐几个节目模式,最终双方把目标锁定在BBC一档当红节目《Tonight’s The Night》(就在今夜)上。这一节目围绕如何实现普通人的梦想,草根是其中主角。在与版权方多次沟通后,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随之诞生。节目前两季严格按照原版模式进行操作,第三季中在圆梦大使周立波的加入下,节目模式有了全新升级。另外,节目组也按照国际规范的节目模式操作流程制作了一个“节目模式宝典样本”,包括灯光、舞美、音响、节目设计与流程等多个方面。2012年末,浙江卫视官方微博发出这样一则消息:英国BBCW公司有意购买《中国梦想秀》的节目模式版权,包括节目模式宝典、舞美灯光设计图、第三季节目视频等,双方正在进行洽谈。此消息表示,BBCW有意回购《Tonight’s The Night》这一节目模式。
  虽有积极消息,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全球模式节目交易市场中,中国的模式节目输出量少之又少。
 
本土改造 购买自BBCW公司出品的 《Tonight's The Night》 的《中国梦想秀》,在第三季中对原版节目进行了全面升级,BBCW也表示有意回购这一节目模式。
 
  制约中国电视原创能力的瓶颈是什么?
  刘熙晨认为,中国电视节目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创意的尊重不够充分,缺乏成熟市场机制,比如版权意识淡薄,就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据悉,欧美的模式节目产业依靠诚信和行业自律。一般而言,节目创意者会把知识产权卖给销售商,销售商再卖给电视台,每卖一次的收入都会与版权所有者分成。而在中国,这方面的法律保障是欠缺的,行业内部也没有形成自律之风。
  “有些电视台缺乏契约精神,为了省下几百万的版费,就去抄袭、跟风,不惜去破坏行业规则,甚至剽窃国外一些节目模式的核心创意加以包装,再冠以‘原创’之名。”刘熙晨觉得,除了对未引进节目的盗版和抄袭,国内电视台抄袭弊病还表现在对他台热播节目的模仿,而这某种程度也是有些成功的国外模式节目,在国内办了一、两季后就销声匿迹的原因。“一个成功的模式节目出现后就会出现很多跟风节目,这样只会过度消耗资源与题材,导致节目生命周期缩短。”
  在刘熙晨看来,中国长期以来抄袭模仿,客观上讲,封住了创新的源头。因为倘若大家都不尊重创意、不尊重模式的价值,就会导致谁都不投入人力财力去做创意和模式,好创意自然无从形成。这是个恶性循环。如果大家都尊重创意和模式,则会产生一种良性循环。“一个有责任的中国电视人应为创意产业未来着想,不应为一台之利一己之利,罔顾整个行业的发展。”
  
  
  《小康》2014年第03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4-03-06


2014年01月(《小康》)


2014年02月(《小康》)


2014年03月(《小康》)


2014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