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12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卷首语:时代需要行动者

★文 /《小康》编辑部

  2013年的公众年度心情是累、累、累。
  这样的结果出乎我们的预料,却在社会学家的意料之中。整个国家、社会都面临急剧转型,不是一种转型,而是多重转型,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从计划体系转向市场体系,从传统体系转向现代体系,这种快速的转化、挤压、塑造,使水面之下的每一个个体都感受到了时代的震荡。
  与此同时,另外一组数据则显示了国人生存状态的另一面。(详见本期2013中国全面小康综合指数调查)《小康》调查显示,2013年国人消费指数首次跃过80分的大关,高居榜首。紧随其后的幸福小康指数,同样得分超过80。这两组数据揭示的现状是,人们在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在此过程中人们的幸福感不断上升。
  累并快乐着,这种矛盾的交织,足以勾勒出这一年中国人实际的生存状况。
  有位名叫马克思的德国人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抛却哲学层面的思考,对应在现实中,会发现大多数的累,是因为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无法明确自己的未来。于个人,是与家人亲友的关系、与上下级同事的关系,与爱情、金钱、事业、社会的关系。于国家,则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民众和社会的关系。
  理顺这一切关系,至关重要。因此,当2013年,甚至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政治会议——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了一揽子的改革计划后,即将搅动和改变的是数亿人的社会关系,也即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曲线。
  企业家们想知道政府放开了哪些限制,放宽了哪些领域,提供了哪些机遇。政府官员们想搞明白政府自身的改革会动谁的奶酪,削权、限权背景下的人、事、权等具体的利益将会如何分配,普通民众期盼的则是生个二胎、上个学校、看个医生、办个企业,是否比以前有了更多方便、更多保障。
  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打破现有的制度惯性、路径依赖,改变现有的利益格局、体系窠臼,需要再多一些行动者。在时代变革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才会在社会转型的时候不迷惘徘徊。大时代的脉搏,在于自身发展的逻辑。经济学家厉以宁回顾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历程时,得出的结论是:闸门一打开,农民和一切愿意外出创业的人便像潮水一样,涌出闸门,势不可挡。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当下的变革。
  个体的意义寻找要与国家变革的趋势结合。浪潮之下,需要切实地把语言变为行动,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才会沿着自身发展的逻辑不断向前,穿越当下转型的历史三峡,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小康》2013年第12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12-06


2013年01月(《小康》)


2013年02月(《小康》)


2013年03月(《小康》)


2013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