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08月《小康▪财智》
  栏目:往事
美从未消失:近代丝绸业的中日较量

★文 /张亚雄

  外商、官办以及民营的力量给中国近代缫丝业吹进了一缕工业革命的凉风,却在国家命运的颠沛流离中烟消云散。
 
  
  日本对中国的丝绸之路始终是抱有敬意的。几个世纪以来,中国丝绸的灿烂文化传播四海,全世界都曾为这种“世界上最好的衣服”而疯狂。日本人对拍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视频节目乐此不疲,在网上广为传播。
  中国在丝绸业的领袖地位,曾在19世纪末的40年间,被日本超越。这个产业在日本迅速崛起,从传统手工业转向近代化,日本丝绸业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甚至,出口到中国。甲午战后,“东洋缎……成我华市场上最为适销者。”
  在1850年以来的几十年间,日本逐渐成为生丝产量大国,并在1905年以后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生丝产地,从1870年到1930年,日本的生丝出口所占比重始终在其外贸总额的20%到30%之间,成为日本外贸的一张王牌。丝绸业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利润,为日本近代化发展和军国主义道路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丝绸产业在日本又被称为“功勋产业”。
  近代如此重要的一个产业,日本是怎样超越中国的?那个时候,中国在做什么?
  
1915 年,日本手工业作坊
 
  10年养成大产业
  1873年,中国生丝出口量是日本的7倍;到1930年,日本是中国的3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日本生丝垄断美国进口生丝的90%。进入30年代,日本出口生丝不但独霸美国市场,而且占据了世界生丝市场的3/4。与此同时,中国生丝出口虽然数量上仍维持增长的趋势,但在国际生丝市场上的地位已大不如前。
  日本从1869年开始重视生丝业,立为国策,政府出台了奖励养蚕的政策。随后开启了政府主导的系列动作。
  从明治二年(1868)开始,京都府为了扶持生丝业推行的项目层出不穷:
  1868年,救济贫穷的西阵(一个以纺织为主营业务的地区)织户,设立西阵物产会社。
  1869年,设立舍密局和授产所,研究印染、陶瓷漆器等的制作工艺,这些都是京都传统的支柱产业。
  1870年,设置养蚕场,研究推广新的植桑、养蚕、制丝技术。设置制革场。开设法语学校。
  1871年,设置女学校。派遣西阵物产会社的佐仓常七、井上伊兵卫、吉田忠七到法国里昂学习和购买新式织机。
  1872年,设置栽培试验所,研究推广桑、茶、草药的栽培技术。
  1873年,设置织工场,放置西阵物产会社的佐仓常七等人从法国购买的纺织机械,开始传授技艺。佐佐木学习团从意大利学习防止蚕瘟的细菌学说,带回最新的养蚕工具和显微镜。
  1874年,全国规模征集学徒,在织工场内由佐仓常七等人传授洋式纺织技艺。在舍密局内设置染殿,由留学归来的中村喜一郎传授西洋染色技术。
  1876年,设置宫津舍密试验所(舍密局分局)。向法国里昂派遣近藤德太郎等8名长期留学生。
  密集的扶持措施让人惊叹于政府的决心。随后,日本从技术面和商业面对全世界蚕丝业进行观察和报道,光是对中国的就编成40册。
  这个由政府出资组织的会社,免费为民众传播技术,统销统售,却并未在短时间内取得好的成果。西方最先进的设备未必适应当地的使用,比如日本当时缺乏铁器,用木头替代的设备不能发挥作用,还有动力的使用并不方便等。
  幸而日本人善于模仿和改造,他们的“发明创造”就是将别国的纺织技术不断研究和本土化,“和洋折衷”,直到真正成熟、普及,这就花费了10年的时间。
  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有融合法国和中国技术改造而成的提花机龙头,以及适用于本土的动力织机。新科技的成果有使用豆饼当桑树肥料,让秋天不长叶子的桑树一年四季多次长叶,蚕茧产量在夏秋两季与春季相当。而中国长三角的蚕业一直沿用古法,被日本学者批评为老旧落后。
  到1896年,日本有了4367家机械缫丝厂。机械所产的丝又被称为“厂丝”,质地更佳。
  经过多年的实践,西阵物产会社统销的“官办”形式被批评为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缺乏经济效益。明治政府及时发现弊端并果断纠正,形成“民营官助”的经营方式,将会社私有化,政府只做好整个行业的管理和扶持工作,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减税、奖励出口等,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
  至此,日本的蚕丝生产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从传统的手工丝到质量更佳的机械丝,这是日本近代工业化的成果,更是日本明治维新中,工业革命、平民启蒙、经济体制、教育体制等系统改革的成果。
  
  同一时代的不同道路
  日本人抱团、合作的精神值得称道,在丝绸业的发展之路上也是表现如此。
  由政府设置的西阵物产会社对蚕丝通过契约养蚕和收购,产品集中后,以专业的设备干燥储存,政府为生丝业兴建了专用铁道进行运输。
  会社对出口生丝的质量严格把关,成立生丝检查所,保证出口生丝在国际上的口碑与竞争力。
  营销方面,日本将手直接伸到国外,外派工作人员直接在海外成立出口业务商行,形成一个庞大的外贸业务网,力图摆脱外国经销商的价格控制,同时派出技术人员,方便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学习最新的技术。
  相比日本,同时期中国长三角地区的蚕丝生产并无质的变化,家庭散养,自行处理,水路运输,造成大量蚕丝质量不均、更没有干燥保存;没有现代化的工厂,还时不时遭遇政府的盘剥,抽取重税。虽然数量众多,但质量上良莠不齐。营销渠道是丝绸行商,竞争激烈,造成以次充好降低成本,在国际贸易中,丝绸商的主要利润被外国商人赚走。
  茅盾1932年写成的小说《春蚕》中,详尽描写了蚕农的境遇:蚕农养蚕是自发的,没有政府或者行业的信息帮助;收成很好,却卖不出去;自家用船运到更远的地方去卖,被收购商压低价格,最后忙乎一季,反倒欠了更多的债。
  小说反映出的是中国丝绸业养蚕者、收丝者与丝绸行之间的剥离,更说明政府在其中的无所作为。
  在对日本近代生丝业的分析中,专家认为明治政府在行业的发展壮大中是最为关键的推动力,最初的技术学习推广都是光花钱不见效益的,但是政府坚持了10年之久;行业发展起来之后,政府放手给民营企业,同时还提供了运输、管理、税收等方面的便利条件。这些才是生丝行业最终成为“功勋产业”最根本的原因。
  此时的中国真的无所作为吗?中国从不缺乏有识之士,1872年,日本刚刚开始研究生丝,广东人陈启源就在广东南海创办了继昌隆缫丝厂,采用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机器技术,以蒸汽机为动力,使用机器缫丝,所缫之丝粗细均匀,丝色洁净。陈启源“次年获利颇丰”,却被那些从未接触过近代工业文明的亲友们“危之”,“议之”,视为不祥之物。
  1874年,有人在广州开办缫丝厂,四周地价大跌,被人认为是破坏了风水。
  最极端的例子是1881年,手工业行会“锦纶行”的手织工人聚众几千人捣毁了裕昌厚丝厂,杀死3名丝厂工人。政府衙门也火上浇油勒令所有丝厂停工,查封机器。理由都差不多,认为西洋机械属“奇淫技巧”,“机器与民争利”,夺走了手工业者的饭碗。
  陈启源等开明的丝厂资本家最后不得不或迁厂出境,或停业。
  此时的日本,正努力近代化、工业化,号召平民启蒙、朝野一体、文明开化,生丝业勃发出欣欣向荣的生机。
  愚昧阻碍了中国缫丝业的进展,历史却不会停滞。海外资本家投资兴建的近代化机械化缫丝厂在长三角地区颇有成效。1861年开始,外商在长三角甚至山东省普及使用“新式外国机器”,生产的生丝用于出口,价格比土丝高出20%到50%。尽管外商的目的是赚取高额利润,但历史的演进总是那么辩证,先进技术和开化理念逐渐在长三角地区得到普及。
  另一方面,中国也不缺乏有远见的官员。李鸿章、梅启照、张之洞都曾经惊叹于机械缫丝的神奇,曾致力于创办近代缫丝工业。外商、官办以及民营的力量给当时中国的缫丝业吹进了一缕工业革命的凉风,却在中国近代国家命运的颠沛流离中烟消云散。
  
  一个远去的产业
  上世纪80年代,日本放弃了这个曾为日本带来巨大回报的生丝产业。从1975年到1998年,日本蚕丝产量从两万吨直降到一千吨, 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丝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现代日本已经无利可图。
  事实上,从二战伊始,由于日本国内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外贸结构的变化,生丝业已经逐渐失去发展的动力。
  1980年至1993年,从出口增长看,貌似中国丝绸又一个外贸黄金时代到来。日本放弃了产丝,中国丝绸出口额又迅速增加,成为世界丝绸出口大国。因为国际上的丝绸消费量并未有大的波动,包括日本在内,他们虽然不生产丝绸,但仍然消费丝绸,导致大量丝绸进口。
  在业内人看来,中国并未抓住那个黄金时代,令丝绸业重新辉煌。大量劣质丝绸充斥市场,损毁了中国丝绸的千年美誉。那个刚刚从贫困中走出来的中国,一是没有质量意识,二是尚未意识到“奢侈品”这个概念会有多值钱。
  直到现在,中国丝绸在国际上仍被定位于“中低档”产品。
  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都已将蚕丝业视为低端产业。日本选择了放弃,中国选择了向西部转移:“广西干得正欢。”
  
  从未消失的美
  丝绸之美从未消失过。法国、意大利仍然有着最先进的养蚕和纺织技术,将这种世上最美的布料用于华丽的服饰和室内装饰,欧洲皇室仍延续着大量使用丝绸和丝绒的传统。包括日本在内,从未停止过钻研,如何运用高科技织造出更美丽耐用的丝绸。
  法国的丝织业曾经在城市的繁荣中占有过十分重要的地位。自16世纪起,它就是里昂最重要的手工业。丝绸生产给城市带来了最早的一大批财富和不可忽视的政治地位。直到今天,里昂依然是世界高级丝绸的重要产地。
  法国政府也在努力以各种形式保护其所剩无几的丝绸企业。2006年法政府颁布“充满活力的遗产企业”新政令,以保护“特殊和稀少的工艺技能,能够形成经济遗产的著名的或者祖传的小企业”。
  这个称号主要颁发给了里昂地区丝绸和绣花行业中的中小企业。
  意大利,目前似乎成为了丝绸业的焦点。根据国际丝绸协会统计,意大利目前进口生丝在欧盟国家排名第一位,每年进口生丝3800吨左右。按照欧盟内部分工,欧盟丝绸行业的重点现在在意大利,原设在法国里昂地区的国际丝绸联合会也已经搬迁。  
  日本的丝绸研究除了养蚕、丝织、染色等丝绸科学外,还涉及到了人造皮肤、生物传感器以及机器人制造业的应用。
  以经销高档丝绸围巾而闻名世界的法国爱马仕集团,收购了专为奢侈品公司供应丝绸产品的企业Bucol,在丝织业最不景气的时期实现营业额40亿欧元。
  丝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她美丽而高贵的品质,脆弱的生物蚕丝必定要经过高科技的洗礼,成为更加耐用与高档并存的奢侈品。
  日本、法国与意大利都已经在路上,不知道中国是否还会错过这次历史给丝绸带来的机遇?
 
 
 
  

《小康财智》2013年第08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08-23


2013年01月(《小康▪财智》)


2013年02月(《小康▪财智》)


2013年03月(《小康▪财智》)


2013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