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07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人物
潜行者袁建华:不动声色走在队伍前面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企老板,袁建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潜行者,而潜行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总是不动声色,但当我们再次关注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在了队伍的前面。
  
  袁建华,华盛达控股集团董事长,一如熟悉他的人所说,为人极其低调,人们很少在大众媒体上看到他的身影。2003年公司上市,但这家市值不高的公司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袁建华也没有。
  真正让这个名字开始为更多人知道的,是在2008年2月,正当诸多房企纷纷谋求IPO或借壳上市之际,坐拥上市资源的袁建华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卖壳“退市”。
  自此之后,袁建华开始较为频繁地出现在报纸杂志上,只是他为人处世的风格和公司特性未能让其成为商人中的明星——你不能告诉每个人,包括萧山国际机场商务楼在内,杭州众多楼盘建筑都是华盛达的作品;或者华盛达拥有某某银行的多少股份;或者,其实,你家的门窗、护栏使用的是华盛达的塑料建材……
  作为一个典型的民企老板,袁建华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个潜行者,而潜行者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他们总是不动声色,但当我们再次关注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走在了队伍的前面。
  
  白手起家 诚信为首
  袁建华坐在那里,表情平静,语速缓和,看起来温文尔雅,但了解了他的商业履历后,他在商业上表现出的敏感度和进取精神令人惊叹。
  1960年,袁建华出生在浙江省德清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兄妹四人,家境贫困。艰苦的生活铸就了他不怕吃苦的刚毅性格和敢拼才会赢的人生信念。
  高中毕业后,创办村办企业——星火铸钢厂,跑过运输,当过电影公司经理……敢闯敢拼的他一直是县里有名的致富能人。不过,在袁建华看来,自己创业的真正起点是在1989年。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袁建华亲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初期,市场发育还不健全,交通信息闭塞,很多东西都有很大的地区差价。只要脑子活络,动作快,就能赚钱。”袁建华常说,商机无处不在,缺少的只是会发现的眼睛。他走南闯北,随时随地都在捕捉着商机,只要有条件,他都积极尝试。
  1989年,袁建华只身南下去广州、深圳、汕头、佛山等地经商,他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既开了眼界,又赚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1992年初,他重新回到了德清老家,创办了莫干山建材经营装潢部,这便是华盛达的前身。
  1994年、1995年,袁建华相继成立建筑工程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组建集团型企业——湖州华盛达集团有限公司。2003年成功借壳上市,成为湖州市第二家上市企业。2008年,进行战略调整,主动“退市”。
  如今,华盛达集团已成为主要经营塑料建材、房地产、建筑及自主经营型物业,同时涉及银行、担保、学校等多元化投资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2年,经济形势持续低迷,很多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破产,而华盛达却是逆势而上,集团全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实现税利近5亿元,与上年同比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没有奇迹,只有成绩。
  创业,对袁建华而言,看似顺风顺水,实则步步惊心。1995年到上海做生意却险遭诈骗的经历,袁建华至今仍记忆犹新。
  商场如战场,有人说,兵不厌诈。但袁建华坚持,诚信经营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这么多年过来,我们没有延期支付过一分银行的利息、没有一笔贷款延期,也没有拖欠过税收。”
  付出总有回报。“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浙江省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浙江省诚信企业”等等荣誉尽被华盛达收入囊中。袁建华本人也被选为浙江省企业信用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德清县企业信用促进会会长。
  “华盛达在恪守诚信的经营理念中走得更稳更好。”这是袁建华不变的追求。
  
华盛达集团厂区图
 
  扎根房地产 有理有据
  虽然涉足的行业领域举不胜举,但是,在袁建华心中,真正成就华盛达、成就他袁建华的,还是房地产。
  华盛达于1995年进入房地产行业,当时正值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之际,很多房企纷纷退市,而袁建华却抓住了住房制度改革和德清县治搬迁的机遇,看到了房地产开发在德清的商机和今后长期发展的机遇,果断进军房地产行业,一举拿下了德清的第一块土地。
  房地产行业,是个被国人认为油水丰厚的行业,但随着近年来国家与地方一系列严厉的调控政策影响,整个行业正在进行一场大变革,尤其是中小房企,生存环境急剧恶化。
  摸爬滚打二十年,袁建华深深地感受到,今时不同往日。“以前,房地产开发真的很好做,有房子都好卖,不需要做广告,也不需要打品牌,因为整个市场是向上的,今天不卖,明天就涨,只有真正的傻瓜才会亏本。而如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遭遇大浪淘沙般的残酷竞争。”
  面对生存发展难题,袁建华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思路。据他分析,未来房企间的竞争将是一种综合实力的竞争。一是资金,一个亿的项目可能100个人竞争,但十个亿的项目,可能就只有几个人竞争,项目越大竞争越少。二是品牌,如今购房者要买房,更要买好房。通过品牌管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从而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提升产品附加值,是企业的必走之路。三是优质的服务,将来不只是房地产开发,后期还需要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等系统的增值服务。
  考虑到华盛达自身的情况,袁建华开出的药方是:根据房产形势走向,一方面调整优化房地产业,通过转让、联合开发等形式,调整房产投资结构,降低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增加自主经营型物业。
  据公开资料显示,华盛达目前拥有浙江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杭州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德清华杰置业有限公司、德清华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红安华盛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房产公司,在德清、杭州等地分别开发了华盛达·格兰维亚、华盛达·曼城、华盛达·阅城、莫干山·华盛达山庄、华盛达·新天地商业综合体等众多楼盘项目。同时,集团已拥有萧山国际机场华盛达商务楼、华盛达科技产业园、华盛达产业化基地、华盛达综合楼等多个自主经营型物业项目,自主房产物业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
  “房地产业务,我们一直在调整,做适合我们做的,并不一定是求大、求多,或者跟人家去比较,自己的定位还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据袁建华透露,下一步,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华盛达将集中力量盯着刚需,做深杭州为中心的周边市场。
  
  结缘金融 一场美丽的邂逅
  华盛达的发展一直都是多动力驱动,除了房产外,金融投资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010年,在持续不断的政策调控之下,依靠金融股权投资来实现净利润的增长,成为众多中小型房企的“被迫”选择。不过,对于华盛达而言,参股金融,是一场美丽的邂逅,也是一次主动出击。
  很多民营企业家都有一个银行梦,但鲜有机会进入银行业去“圆梦”。如此说来,袁建华算是个幸运儿。入股银行,袁建华再次走在了同行的前面。
  凡事都要讲求天时地利人和。2007年以来,湖州银行、德清农商银行相继公布了增资扩股计划,多个村镇银行也陆续设立,听到这个消息,袁建华第一反应便是,“机会来了!”
  第一,经过近两年的“瘦身计划”,华盛达账面资金较为充足;第二,湖州银行和德清农商银行与华盛达有多年业务往来,彼此比较了解;第三,这两家银行属于区域性银行,资金需求相对较小,华盛达有能力承担;第四,银行对参股股东的要求,例如连续三年盈利,投资不得超过总资产50%等,华盛达恰恰都能满足。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做企业,袁建华坚持有加有减。经过多次“减法”后,袁建华也一直在不断寻找合适领域做“加法”。所以,对于袁建华而言,入股银行,水到渠成。
  虽然是实业出身,但袁建华对金融投资具有天生的敏感。除了银行这类较为稳健的投资标的外,近期,袁建华又将目光盯上了民间借贷。
  据了解,华盛达投资参股的民间资金管理中心现已正式营业,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撮合完成几十笔交易,累计金额达1.5亿元。
  “我们有规范的交易流程,每笔借贷都记录备案,不仅对交易款项进行监管结算,还提供资产评估、借贷风险担保、法律咨询等相关服务。”袁建华坦言,这套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完全是一种创新,但是良好的试运行情况又在意料之中。“中小微企业多、融资难,民间资金多、投资难,这是存在的问题,我们中心的成立正好可以缓解这‘两难’。”
  对于金融投资,袁建华还有很多想法,“不只是银行,证券、期货、租赁……在资本领域,今后有机会,就可以积极参与。”
  
华盛达•格兰维亚项目实景图
 
  坚守实业 守望收获
  探寻华盛达的成长基因,集团旗下的华之杰不可不提。
  华之杰的塑料建材业是华盛达集团的重要支柱产业,虽然对集团的利润贡献率并不大,但对袁建华而言,华之杰寄托着他的“实业梦”。“一个集团公司,需要有实业来支撑,虽然目前制造业环境不容乐观,但塑料建材还是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值得长期用心经营。”
  华之杰,成立于1995年,2004年被华盛达收购,是全国知名塑料建材生产商,拥有80余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12万吨,总资产达3.5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波兰、德国等几十个国家。
  正如很多企业家所言,如今,实业难做,塑料建材亦如是。华之杰的产品原本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出口额雄居全国同行业首位。但进入2008年以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国际市场迅速萎缩,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也在不断蚕食本就不高的行业利润。
  面对“内忧外患”,如何突围?袁建华给出了一个响亮的答案:品质铸就品牌。
  华之杰公司将技术开发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设立了浙江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与华东理工大学等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实现科技实力的快速发展。目前,华之杰公司已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并先后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奖等荣誉,多项产品荣获省级新产品认证;同时获得专利81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24项,外观设计54项,为公司的产品升级与更新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华之杰技术中心也成功入选为2012年湖州市“365”优秀创新团队。
  再好的产品也离不开市场推广,外销转内销,加快布局国内销售网点一直是华之杰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仅去年一年时间,华之杰就完成了安徽、河南、山东三省的销售网点布局,形成浙江、江苏、上海等九省市主要销售区域,大大提高了市场覆盖率和占有率。
  谈及2013年的打算,袁建华的回答是,“继续培育发展塑料建材业。”
  
  接班大业 儿女各有安排
  今年是华盛达成立21周年,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53岁的袁建华也不得不面对接班人的问题。如何将手中的接力棒顺利交给下一代,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困扰所有企业的难题。袁建华有儿有女,早在几年前便定好了“接班人计划”。
  儿子统领实业,女儿分管股权投资。袁建华坦承,“我没有很大的欲望,要把公司做到多大。我的希望是他们兄妹成家后各走各的,可以合作,但不要在一起做。”
  对儿女的培养,自他们上大学选专业,袁建华就已经开始铺路。儿子接掌实业,去英国留学学习建筑房产管理;女儿分管投资,如今正在澳大利亚学习金融会计。“前段时间我和女儿在视频交流的时候,我把我女儿骂哭了,就因为她没和我商量,就把金融专业改成了营销专业。”至今提起此事,袁建华仍旧心存不满,“我对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回来以后,让她去银行做股东董事。学营销,到那里能做什么?”
  不过,这不意味着袁建华是个专制的老爸。儿子袁世杰2006年从英国学成回国,一进公司就担任了华盛达副总,分管集团下面两个小公司,开始熟悉公司业务。
  “他不像有的富家子弟那么招摇,比我还节俭,做人比较谦虚、低调,而且做事比较努力、踏实,也比较冷静周全。” 谈及儿子袁世杰,袁建华深感欣慰。
  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升级OA办公系统,在人事上推行“定编定岗定员”……一步步走来,袁世杰的表现得到了袁建华的认可。2010年,袁世杰成为华盛达集团总裁,按照公司制度规定,很多事情无需再向父亲汇报,自己就可拍板。
  袁建华计划五年内真正退休,不过,现在他已经开始憧憬退休生活:找几个好朋友,在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建一个有一定规模的休养所,包括餐饮、娱乐、医疗、车队等配备齐全,大家喝茶聊天,一起生活,或者一起坐着大巴去游山玩水……
  
  
  对话袁建华
  
  盈利本身就是企业最大最起码的社会责任
  
  《小康·财智》:2008年华盛达卖壳退市,在业界反响比较大,您做出这个决定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袁建华:真正的原因,坦率地说,我想简单一点。上市以后,成为公众公司,很多事情比较麻烦,今天这儿要开会,明天那儿又要检查,监管部门有时候突然叫你去,你就得去。有次我正在烟台出差,刚到烟台,证监会一个电话让我第二天到北京去,我说有事延后行不行,还不行。所以,就是感觉有些事情很无奈。
  另外就是作为上市公司,人家做可能比我们做更好,对企业而言,对中小股东而言,我觉得退出反而更好。
  《小康·财智》:我看到当时有篇报道,因为这件事情,将华盛达称之为“套利者”,对此您怎么看?
  袁建华:这个不对。作为企业,哪一家不想获利的。“套利者”也好,还是怎么样,我认为关键是一个,这件事情合不合法。合法的就无可非议的,不合法的那就不行了。
   《小康·财智》:不过,您选择的时机非常棒,2008年华盛达退市后不久,就爆发了全球金融危机,简直可以称之为“神来之笔”,您怎么做到的?
  袁建华:我只是在恰当的时候做了该做的事情。
  《小康·财智》:其实,无论是游戏机、建筑材料、房地产,您涉足了很多领域,对商机的这种把握相当敏锐,您的这种敏锐是天生的吗?
   袁建华:这个,我觉得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后天培养的。很多人智商很高,但就是对这方面不敏感,他可能有很多机会,但因为没有进入这个角色,就没办法把握住这些机会。
  天赋是一方面,但是后天环境也有很大影响,如果我一天到晚在农田耕作,也不可能知道什么游戏机、房地产的商机。
  像我们长期做经营的人,可能这个生意我不是很懂,但靠不靠谱,我们还是比较有判断力的。经历得多了,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会有所提高。
  《小康·财智》:那凭您的判断,下一步中国的楼市政策会走向什么地方?
  袁建华:总体来看,我国房地产市场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城市化、城镇化进程还在不断推进中,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都会在较长时期内存在。政府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已实施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相信,政府下一步的调控将会更加科学、有效,最终会使房地产业逐步走上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这也是我们的期望。作为企业,下一步除了继续关注国家政策走向外,要更加重视企业管理、提升房产品质,练好内功,增强竞争力。
  《小康·财智》:现在大家都在说,房企下一步就是打品牌战略。您在房地产领域摸爬滚打二十年,对于房企做品牌怎么看?华盛达的品牌核心是什么?
  袁建华:品牌核心实际上很难说。凭良心说,我们也曾做一些尝试,比如打造“城市美丽风景”、比如“与理想同行”,以及我们的理想是什么、业主的理想是什么,等等。但是我总觉得比较空泛。做企业,不管有怎样的理想,关键是能够顺应市场,不顺应市场,这个理想就是空想。所以我们的理想就是我们的房子适应市场需求,要有人要,同时公司要能赚钱。
  《小康·财智》:对于房地产行业,大家有很多非议,就连房企做慈善,讲社会责任都被人们讲成作秀,您如何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
  袁建华:慈善我们每年都在做,社会责任我们也在积极履行,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企业,最基础的还是能够赚钱,上缴国家税收,解决公司这么多人的就业,大家能够安安心心工作,团结和谐,有问题有困难,大家帮忙,能够内部解决。这是我们做企业的最基本的事情。
  《小康·财智》:华盛达马上就要迎来21周年了,打算怎么庆祝一下?
  袁建华:去年20周年时我们开了个座谈会,组织了公司演讲比赛,活动很简单,主要回顾总结华盛达昨天的发展历程,不忘华盛达人的创业艰辛和来之不易的成果;激励大家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做华盛达人、办华盛达事、创华盛达业”,共同规划我们华盛达人美好的明天。
  今年是华盛达成立21周年,搞点排场庆祝一下,不是不可以,但感到没有必要。因为我们跟某些产品企业不一样。某些产品企业通过活动能够展示自己,然后很多客户过来,这个就有效果了。但对我们来说,这么做的实际作用不是太大。不是为了省几个钱,关键是没什么太大意义。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我们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小康•财智》2013年第07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07-17


2013年01月(《小康▪财智》)


2013年02月(《小康▪财智》)


2013年03月(《小康▪财智》)


2013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