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年06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报道
微车市场:盛宴后谁来买单?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2009年在微车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产能过剩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来。经过三年的洗练,2013年,微车市场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微车企业该何去何从?
  
  2009年,中国微车市场迎来转变。一个一度被边缘化的行业,十年前受政策之囿黯然退出汽车消费的主流城市,十年后因政策助推重新回归主流。
  “春天来了!”是2009年人们对微车市场最多的感悟。
  2009年,很多车企纷纷上马微车市场,甚至包括陕西重汽这样的重卡车企。而微车制造商们也确信他们正在迎来1995年以来最好的黄金时期。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得不能再庞大的用户群。中国有多少县多少乡多少镇,如果仅以10%计,这个目标消费群就很惊人。这样的算术题让很多车企争相挤进微车市场。
  如今,3年多时间过去了,当初火热的微车生产都收获了吗?
  
  2010年:盛况空前
  微车市场之所以在2009年获得重视,在2010年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是源于国家政策改变。由于汽车下乡、1.6L及以下购置税优惠以及以旧换新三大政策的帮助,微车市场变得异常火爆,甚至有“得微车者得天下”之说,尽管利润不高,但在数量上却着实可观。
  回顾微车市场,我们发现,10年前受政策之囿,微车不得不黯然退出汽车消费的主流市场。但正是从那时起,为了生存,微车企业开始在二三线城市寻找栖身之处,五菱、东风、金杯等企业均在二三线城市设立了自己的营销点。他们一步步走来,颇为艰难地征服了城乡消费者,建立了一个其他轿车品牌望尘莫及的营销体系。
  10年后,这些安营扎寨的微车制造商因“汽车下乡”这一政策助推重新回归主流。但是,我们看到,除了这些微车企业,一些轿车企业,甚至是重卡车企对这个市场也是虎视眈眈,微车企业的生存受到严重挑战。
  2009年12月26日,海马汽车宣布郑州“两微”(微客和微轿)基地第二工厂竣工,其首款微客产品福仕达当年销量达到3万辆。湖南长沙,比亚迪通过改造美的客车,使微车产能达到20万辆,比亚迪微轿F0、微客C3和C6将在此生产。
  在浙江杭州,也有插足的微车守候者:他们分别是吉奥和陕汽。吉奥其萧山微车基地产能为25万辆,陕汽通过收购位于宝鸡的汉江汽车进入微车行列,将在原汉江平台基础上重新开发新平台,一期产能10万辆,二期产能30万辆。
  那时候,在每一个车企老板的眼中,微车市场都是一片光明景象。在微车第一阵营中,上汽通用五菱和新长安汽车优势最为明显,2009年两者市场集中度达到74%,紧随其后的是东风小康。2009年上汽通用五菱甚至凭借微车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一举进入百万辆俱乐部。
  因此,2010年,我们看到,跨行生产成为汽车产业从未有过的大盛况。这一年,上市很多新的微车。江淮悦悦、全球鹰GX2、奔奔MINI等,这些车的售价均在3万元至7万元之间,一上市,就受到热捧,二三线市场的汽车购买力被充分挖掘出来。
  这更加引起车企注意。各种预测纷至沓来,2008年中国微车销量不足100万辆,2009年这个数字已上升为195.05万辆,同比增长83.39%。2010年,业内乐观地将该数字预计到300万辆。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微车的销量达到199万辆。
  而且在二线城市的各大街巷,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品牌的微车营销。似乎意味着,中国车市将要因为微车而改变。
  但是,现实是,微车市场的走俏是因为借助了政策的暖风。2010年底,三大政策到期,对微车市场带来不小的打击,中汽协副秘书长熊传林曾表示,交叉型乘用车市场的下滑,甚至将对某些企业经营造成困难。那么,2011年,微车市场究竟面临怎样的考验?
  
  2011年:市场负增长
  在多项刺激消费政策退出后,2011年一季度,微型客车成中国唯一同比负增长的细分车型。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中国车市增幅大幅回落,从两位数的增幅到同比增长8.08%,车市步入调整期。其中微型客车一季度销售70.76万辆,同比下降5.60%。
  微型车产销量居行业首位的上汽通用五菱2011年一季度销量虽然出现小幅增长,但其3月份的销量则延续了2月份的同比负增长。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汽车下乡补贴、小排量购置税优惠等政策的退出是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其实,从2008年开始,中国车市就进入了一个“疯狂增长期”,到2011年,三年时间,中国车市的汽车产销量均翻倍增长。2010年,中国国产汽车产销1800多万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车市。其中,微型客车是发展最快的车型。
  截至2011年底,中国已经有20家车企生产微车,产能达到年产500万辆。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的是,持续的通胀和加息压力始终笼罩着人们,再加上缺乏政策面上强有力的支持,期待微车市场的再度爆发式增长已如镜花水月。
  而车企的卖力生产将会引来产能过剩的恐慌。2011年,各大微车企业都上调了产销目标,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微客和微卡销售目标约为120万辆,长安计划产销微车102万辆,东风小康则提出了45万辆的销售目标。仅这三家汽车的总销量目标已超过260万辆。数据显示,2012年微车市场的需求只有330万辆左右。
  因此,产能过剩从恐慌变成了现实。众所周知,微车利润较小,往往靠规模取胜,产能过快增长,遇上销量下降,对微车企业来说将成为一个巨大难题。尤其是对上海通用五菱这样的微车主要生产企业来说,不能增加销量就会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而对于像北汽微客这样的“新人”而言,无疑将面临更加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品牌口碑和销售网络方面,和其他“先行者”相比,新人明显还有较大的差距。
  从2010年的微车盛况来看,广汽、一汽、奇瑞、陕汽按照计划都是2011年将在微车市场大有作为,项目基本上都在十万辆以上。而2011年,实际上,市场能剩下的份额也就70万辆左右,这区区的70万辆对于“新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012年:转型
  时间滑入2012年,微车市场迎来了更多的考验。让我们先来看两张图表(图一、图二)。
  从上面销量环比和同比可以看出:2012年微型车市场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2012年1-10月份,微型车的销量大大低于去年。销售同比全部呈现负增长态势。从11月份开始,市场慢慢苏醒,出现小幅反弹,销量同比呈现正向增长。
  从市场份额来看,与去年相比,呈现出大幅缩水的态势。从去年的波峰到今年的波谷,市场份额紧缩了3.06%。这个数字对微型车市场的份额来说,近乎是一半的消费能量流失了。如此剧烈的市场衰退充分表明,在微型车市场内部,现有消费人群的消费能量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剧烈变化。
  对于市场的由盛转弱,逼迫一些车企不得不做出转型选择,长安商用车事业部部长杨大勇就说:“2012年的销售主流主要集中在低档区段,中档产品竞争力缺失,这等于拱手让出了一大片市场空间。”
  2012年微型车在国产乘用车的市场份额大幅宕落,既往的市场基础已经发生结构性坍塌。微型车市场正在上演生死时速竞赛。
  但是也必须看到,奇瑞在这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市场中,旗下的QQ3表现出了逆势飞扬的态势。业内认为,QQ3之所以能在变弱的市场里保持竞争力,一是源于其价格有竞争优势,QQ3的车型起步指导价是2.68万元,另一款则是3.29万元,均明显低于同类车型。二是因为奇瑞品牌在微车市场有交情的影响力。奇瑞这个品牌是区别于商用轿车和家用轿车的第三类轿车。
  因此,微车市场的变化其实给这个市场带来的不仅仅只有坏消息。五菱在这个市场依然是一枝独秀,和奇瑞不相上下。
  
  2013年:何去何从?
  2013年,中汽协数据显示,微车市场2013年1月产销量分别为18.07万辆和19.71万辆,产量同比下降9.07%,销量下降1.59%。相比之下,来自乘联会的1月微车市场销量达24.3万辆,同比增长28%的统计数据则好看很多。
  这组数据,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微车市场的未来。之所以我们会看到两个不同的结果,是因为中汽协从1月份起将高端化微车产品五菱宏光划分到MPV细分市场进行统计。因此,个性化、高端走向似乎成为2013年影响微车市场的关键词。
  全国乘联会副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从外部环境看,微车销量的低谷期已经过去,今年微车市场会保持正增长。”理由在于,国家今年对城镇化的建设加快了速度,对“三农”问题也更加关注。
  而且,经过2009年、2010年的蓬勃发展,到2011年、2012年的萎缩竞争,很多的微车企业已经成熟,对市场的把脉更加精准,但是有一点不会变,那就是微车企业靠规模取胜。因此,在2013年,业内估计,可能我们会看到强势企业蚕食小企业的变局。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2009年的扩张生产,已经暴露出微车领域的一些问题,在微车产能迅速扩张的同时,微车产能过剩的问题已经充分暴露出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微车销量仅216万辆,还不到已经建成和正在兴建的微车产能三分之一。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市场消化,那么,即使市场有更多的好消息,也难以看到好的起色。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微车销量为636438辆,相对于去年同期的686569辆,下滑7.3%。我国微车销量排名前三的上海通用五菱、长安、东风三家企业的微车业务也出现下滑,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滑9.2%,长安同比下滑20%,东风同比下滑1.1%。
  也就是说,求变依然是继2012年之后,微车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借助政策东风火了一把的微车产业,在政策放空之后,又恢复到了低迷状态。不转型将难以在市场存活,如今,已经有企业率先开始了求变之路。例如,海马汽车日前就已启动了郑州微车基地的转型项目。
  此外,从产品层面看,“目前微车的轻型化和MPV化也更加贴合农民的多样化需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原本逐渐萎缩的微车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点。”专家称。 
  但是,对于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中的微车项目,实现转型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方面的投入,在产业升级之后,能否以全新的技术和车型投入市场,这都将成为企业转型道路面临的挑战。 
  所以,2013年的市场,究竟会何去何从,现在也许还看不通透,但是通过几次政策刺激和市场变化,微车市场已经更加成熟。
 
 

《小康•财智》2013年第06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3-06-20


2013年01月(《小康▪财智》)


2013年02月(《小康▪财智》)


2013年03月(《小康▪财智》)


2013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