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10月《小康》
  栏目:县域
从“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

★文 /《小康》记者 罗屿 浙江云和报道

  云和继续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打造“产业名城、童话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
  
  
  《小康》:当年云和何以提出“小县大城”的发展思路?
  张建明:确定“小县大城”的概念是在2001年。云和是一个欠发达山区。当时已出台一些扶贫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但这样扶贫不如把农民转移出大山,反倒更有利于人口集中,资源节约,改善老百姓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化进程。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战略,它的效益是综合性的,已不仅是扶贫开发模式,它带来的其他效应非常明显。
  首先,“小县大城”模式推进了城市化。农民转移下山后,农村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大量集聚。由此,我们城市化率达到64%,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
  “小县大城”的另一重效应体现为生态效应。此前,山上农民靠山吃山。把农民转移出来后,土地经过复垦,生态被保护起来。
  “小县大城”还统筹了城乡发展。把农民从山里转移出来后,资源能够集中投放到几个中心村中心镇,改善其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另外,“小县大城”也推动了整个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云和有几个传统产业,比如声名在外的木制玩具,这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农民被转移出来以后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产业的发展支撑了整个“小县大城”的进程,农民的转移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综合而言,“小县大城”模式,从最初的扶贫模式转变成为云和重大的发展战略,它是统筹云和发展的一个战略,它各方面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小康》:如今云和提出由“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提升。这是基于何种考虑?
  张建明:十多年来,云和“小县大城”战略效果非常显著,我们如今提出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由“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从“大城”到“名城”,从前追求数量的增长,以后我们要追求质量的提升。
  我们提出的战略包括产业名城,在培养品牌等方面予以加强。比如木制玩具产业,首先要紧抓创意研发,提升营销环节,打造品牌,同时,在保持原有国际市场的基础上,打开国内市场。
  其次,我们要打造童话名城。把童话色彩融入城市建设中,体现我们木制玩具这张文化名片,按照童话元素打造一个童话名城。
  再次,我们要打造一个生态名城。云和位于浙西南山区,生态环境非常好。如何把生态利用好、开发好、保护好,也非常重要。
  同时,我们还要打造一个文化名城。梯田文化可能是云和最大的一张名片,它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一年四季风景完全不同,景色非常美。我们还有浙江第三大人工湖,我们的古村落也非常漂亮且保存完好。此外,1942年至1945年期间云和曾是民国浙江省政府所在地,我们的抗战文化资源也非常丰富。
  另外,我们还要打造幸福名城,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
  这五个目标综合起来的总体目标,就是要建设一个“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
  《小康》:在您看来,云和“小县大城”的发展路径,对其他地区而言,可否有借鉴意义?
  张建明:推行云和模式,第一,农民要有意愿,愿意享受城市文明,作为政府要尊重农民意愿。第二,相关的补贴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需要大量财力,所以政府财力的支持非常重要。此外,就业问题的解决,产业的支撑等方面还需要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农民的意愿、政府的支持、良好的产业基础,这些都非常重要,且互为良性互动。尤其政策的支持能够起到比较大的推动作用。
  (《小康》徐莉莉、实习记者殷红英对本文亦有贡献)
 
 

《小康》2012年第10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10-11


2012年01月(《小康》)


2012年02月(《小康》)


2012年03月(《小康》)


2012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