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年02月《小康》
  栏目:小康指数
2011~2012年度中国消费小康指数:79.8

★文 /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

  2012年1月,《小康》杂志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从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等五个方面来对我国“消费小康”进行了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加权处理,并参照国家有关部门的统计监测数据,得出中国消费小康指数为79.8分,比上年度78.7分增加1.1分。其中,民众消费观念状况、民众对消费满意度、中国消费环境状况、中国消费政策和中国消费结构指数分别为71.3、79.1、73.7、91.3、78.0分,比上年分别增加1.7、1.1、1.6、0.2、1.5分。
  本年度中国消费小康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影响居民消费
  劳动者报酬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GDP份额大小直接反映居民的消费能力。近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偏低且呈现出下降趋势,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和政府倾斜的趋势比较明显。目前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已由2004年的50.7%下降到2010年的45.0%。而从国际比较看,劳动者报酬占比的世界平均水平为50%~55%;日本、韩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时期,劳动者报酬占比也曾出现过低于40%的年份,但从未出现过持续性的下降;英、美、德等国家在工业化时期,劳动者报酬占比始终是最高的。另外,城乡、行业、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公与差距过大,基尼系数(国际上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异即贫富差别的指标)2010年估计达到0.46左右,超过0.4的警戒线。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居民消费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居民储蓄意愿较强制约消费倾向提高
  消费和储蓄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居民储蓄率过高必然会抑制消费,造成即期消费需求不足。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现阶段,住房、教育、医疗等明显增加了居民的支出预期,储蓄成为居民自我保障措施之一,相应限制了消费需求。“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意愿强烈,人民币储蓄余额年均增幅高达16.5%;边际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弹性系数)逐年递增,201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边际储蓄倾向分别为0.54和0.43,比2005年分别上升0.23和0.25。加上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人口逐步老龄化、预期收入不佳等原因,即使人们短期内增加了收入,由于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而产生后顾之忧,消费信心也就不足,特别是中低收入者支出预期进一步强化。自2005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逐年走低,2010年为70.5%,比2005年下降5.2个百分点。
  
  (三)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偏低
  消费率高低并不反映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是只反映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反映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状况。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低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为75%,高收入国家平均为62%,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57.5%,全球平均为61.5%。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却低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由于居民消费慢于经济增长,使居民消费率(即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呈不断下降的趋势。1978年居民消费率为48.79%,八十年代基本都在50%左右波动,但九十年代以后,逐年下降,2010年降至33.80,比1978年下降了14.99个百分点。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对全体居民消费的影响也此消彼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逐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逐步减小,1990年,城镇居民消费规模第一次超过农村居民,成为居民消费的主导部分。之后,这一趋势不断强化,2010年,在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消费的比重已达到76.8%,农村居民消费的比重只有23.2%,农村居民消费率也降到历史最低点,只有7.84%。
  
  (四)居民支出结构不平衡抑制消费水平上升
  目前城乡居民消费总体上正从传统的基本生活消费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转变,但由于内部消费结构不平衡对整体消费的扩大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购房支出在居民支出中不断增大,它虽然可以带动一部分消费需求,如对家具、装潢、居住服务等的消费,但购房支出是直接计入投资需求的,同时住房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分流普通商品消费的支出,因此居民购房支出变化对消费需求的扩大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育、医疗支出等过快增长,大量挤占了居民家庭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影响了整体消费增加。三是食品、衣着等基本生活商品支出呈现刚性增长态势。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1.1%,其中食品与衣着支出分别年均增长10.5%和12.5%。在收入增长还不够快的情况下,基本生活商品支出的稳定增长,使居民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消费需求。
  
  (五)公共服务还存在不足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特别是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主要公共服务支出比重会明显上升。2010年,我国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为29.5%,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5000美元之间的国家相比,分别低近14和25个百分点。政府服务供应不足,说明在国民收入第二次分配时,居民所得极少,迫使居民用自身收入来支付本应由政府支出的开支,客观上挤占了居民消费,并从心理上降低了居民的消费预期,导致储蓄率偏高。
  
  (六)服务业发展依然滞后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进入小康,恩格尔系数下降,从商品消费到服务消费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我国服务业不发达,特别是金融、教育、咨询、医疗、家政等行业发展滞后。20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3.1%,而世界平均为68%,发达国家为72%,发展中国家为52%。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升级,也影响全国的就业水平。
  
 
  
 
  
  
  
  《小康》2012年第02期
  

 
编辑:赤子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2-02-08


2012年01月(《小康》)


2012年02月(《小康》)


2012年03月(《小康》)


2012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