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12月《小康》
  栏目:专栏
越完美,越荒凉

★文 /江岸

  巧者劳而智者忧,聪明而悲观的宝钗为即将到来的荒凉命运做好了一切准备。只是,不贪恋繁华旧梦,不眷念友情爱情,活着,成了多么了无生趣的事情
    
  经常有人引用张岱《陶庵梦忆》里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但这句话却常常被人们误读。实际上,张岱的这句话,后面才是重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依恋过、痛悔过、深陷过,就没有深情可言,你永远也不可能在生命里的任何时段与之结为知己。所谓知己,是要同悲同喜,以心相交的。
  所以《红楼梦》里的人物,评价最不一的人,就是宝钗。爱之者谓之冷静完美,宜室宜家。厌之者谓之伪善冷酷,没有温度。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那些所谓完美的大善人,向来招人非议。就像刘备、宋江,表现得越是完美无私,越是让人怀疑他们的伪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太过完美、太理想化的人和事,会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宝钗身上。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少女,宝钗却超人般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然而正是因为她少有缺点,很少有真性情的时刻,反而让人对她感觉疏离、陌生,甚至反感。
  和宝钗相比,黛玉是诗人、文学家,她的烦恼,多是内心与世界的无声冲突。而宝钗要操心的,却是世间种种,经营生意、人命官司、人际纷争。出生于人丁单薄的皇商之家,父亲早逝,母亲无能,哥哥是只会闯祸的“薛大傻子”。从懂事起,宝钗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从她出场时薛蟠为了香菱打死冯渊,葫芦僧误判葫芦案,到后八十回里夏金桂大闹薛府,误食毒药而亡,宝钗时时要操心的,都是最琐碎最难缠最不堪的家务事。她所见识的人生,远比宝玉、黛玉、探春他们所见所闻的,要复杂残酷肮脏得多。
  金钏之死一节,宝钗安慰王夫人的话向来为读者诟病,觉得她无情。但这就是宝钗习惯性的思维,对她而言,金钏之死是个要处理的事情,就像被金桂折磨的香菱,她用带她走的方式来庇护一样,两种行为都无关当事人本身,她考虑事情从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如此。
  宝钗之为人处世,就像宝玉所看《庄子·南华经》里的那段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人世间,总是那些更聪明、更敏感、更有追求或是野心的人活得更劳累更忧伤,那些自认有补天之才的人,更是会承担起很多也许本不属于他们的担子,才能平庸或是心性散淡的人,才有可能“饱食而遨游”,才能体会“泛若不系之舟”的随意和自由。
  经历过丧父之痛和家世败落的宝钗,其实是悲观的人。她为即将到来的荒凉命运做好了一切准备。她从来衣饰素淡,房间像雪洞一般,任何装饰玩物皆无。是因为她做好了繁华可能落尽的准备,家族的颓势不可逆转,她的准备,让她能承受任何艰苦、不可预知的环境。
  只是,即便在隐隐而来的命运面前,宝钗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但不贪恋繁华旧梦,不眷念友情爱情,活着,又是多么了无生趣的事情。所以宝玉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思念的,却仍旧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因为只有黛玉,是和他同悲同喜,感受过爱与美,体味过生命中那些又寂寞又美好、又煎熬又甜蜜的种种深情的人。繁华过后的凋落才格外悲凉,温暖相聚过后的离散才格外让人惆怅。
  聪明完美的宝钗,为命运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唯一料不到的,却是人心。
  
  
  江岸:爱美丽也爱媒体。闲读红楼,注解人生。
  
  人世间,总是那些更聪明、更敏感、更有追求或是野心的人活得更劳累更忧伤,那些自认有补天之才的人,更是会承担起很多也许本不属于他们的担子。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12-07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