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11月《小康》
  栏目:财经
“零售股王”:掉队的快时尚领跑者

★文 /《小康》记者 于靖园

  
 
  在中国市场上,这几年是机会最多的阶段,中国市场要求品牌不断变化,快时尚品牌设计更新要快,渠道从商场、步行街转向购物中心,按部就班的Esprit却没能跟上
  
  国庆黄金周期间,细心的顾客发现,人潮涌动的西单商圈,最火热的大悦城里,原本一楼的Esprit店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和它一样被称为快时尚品牌的gap。
  这不禁让人想起,9月中旬,Esprit的母公司思捷环球发布年报时,声称要关闭80家经营店面的计划。在那之后,思捷环球股票应声而跌,三个交易日跌去近一半,一度跌至7.55港元,创下10年来的低点。人们很难想象,这是从1998年到2007年,股价上涨10倍、派息比率高达72%的“零售股王”。
  
  
邢李源
 
  邢李源为何弃掉“第一桶金”
  时至今日,70后、80后的白领们都对“零售股王”当年的鼎盛状况和其原老板“打工皇帝”邢李源的奋斗史记忆犹新。
  1964年,Esprit由Susie和她当时的丈夫Tompkins在旧金山创立,7年后,这对夫妇来到香港,希望借助亚洲相对低廉的采购成本继续推进Esprit的成衣业务。经引介,香港商人邢李源经营的成衣厂成为Esprit采购来源之一,主要为Esprit美国业务提供原材料。
  1970年代末,Susie和Tomkins与邢李源建立了以中国香港及德国为基地的生产与分销网络。1989年,Susie与其丈夫离婚,Tompkins在1990年把股权出售。其后,邢李源逐渐把其余股权购入,并在香港组成思捷环球。
  思捷环球于1993年12月9日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1998年收购化妆品牌Red Earth,同年12月起在伦敦证券交易所第二上市。1999年,集团进一步拓展Esprit品牌,成功开设Salon Esprit。思捷环球于2002年12月2日加入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取代当时香港主要地产恒隆集团及大型英资集团希慎兴业。
  不可否认,Esprit成就了“打工皇帝”邢李源的神话,而他与林青霞的感情故事和林青霞身上常年穿着的Esprit服装让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可就是这个一手把Esprit收购并推向全球的邢李源,却在Esprit的鼎盛时期开始逐渐与之脱离。根据港交所披露信息,从2003年开始,曾是公司大股东也是掌舵者的邢李源,就陆续减持思捷环球的股份,至去年2月最后一次申报,期内持股量由42%大幅减至1.79%。2008年,邢李源辞去思捷环球的所有职位,同年,思捷环球的财务总监、执行董事等不断辞职,一些重要岗位甚至在空缺数月后才找到接替人选。
  2009年3月,继任的思捷环球行政总裁高汉思也辞去职位,而被外界一致看好的接班人执行董事Grote几乎同时辞职,这一切看起来是如此荒诞和无法参透。
  到了今年3月,一直追捧思捷环球的一家美国基金,开始突击减持,该基金以往一直高度评价思捷环球,位列最大的流通股东。
  很少有人知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思捷环球的灵魂人物们仿佛早已觉察情势不妙,几年间就已经陆续低调脱身。在此期间,业界和投资界就已不断发出质疑声,如此动荡的管理层,如何能掌握住这样庞大的全球公司?
  在被原高管层抛开之后,Esprit从2009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盈利下滑。根据2010年财报,Esprit纯利和2009年比下跌10.9%至42.26亿元,其间思捷环球向内地合营企业华创回购51%权益,如果不计算这部分,全年的税前盈利只有38.88亿元,较2009年下跌32.1%。
  香港天杰顾问公司首席分析员杜先杰对《小康》记者说,股东减持是对公司最大最直接的伤害,其次,则是业绩的大退步。9月15日,思捷环球发布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Esprit的上一财年净利润同比下滑98%,由去年的42.26亿港币直降至7900万港币。
  这家曾受万千白领所喜爱,门店遍布全球的公司,已接近亏损的边界线。
  对此,思捷环球给出了自己的理由:欧洲市场不景气,劳动力成本上升,剥离北美业务以及关闭欧洲门店的消耗太大。
  思捷管理层解释道,是欧洲主战场的失利导致了Esprit业绩疲软。Esprit品牌79.1%的市场在欧洲,而“欧洲当地的消费及消费者情绪因通胀加剧及财政紧缩措施而受到负面影响”。以致Esprit在西班牙、瑞典亏损连连,在最大市场德国的销售也下跌1.1%。
  业绩大倒退,令思捷截至今年6月底财政年度不派末期息,令人唏嘘的是,市场估计邢李源这些年累计减持套现212亿元,已经可以买下近期市值不到200亿的公司了,还可全数支付公司派予股东的中期息。
  
  异军突起 “快时尚”
  思捷管理层的解释看来很有说服力,但是从另一方面讲,却极具有讽刺意味,要知道,正是欧洲经济危机催生快时尚品牌的火爆。
  “在英国大街上,几乎满街都是Zara,H&M和本土快时尚品牌Topshop。”ELLE专栏作家顾晨曦说道。
  所谓快时尚品牌,即上货时间快、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萧条的大环境下,Zara、H&M、优衣库等快时尚品牌看准时机,扩张毫不手软,运作Zara的Inditex公司仅今年一季度就获得了11%的利润增长。
  在中国内地市场,于上世纪80年代开启了快速设计、生产与投入零售创新模式的Esprit还是“快时尚”的鼻祖。当时国内品牌从设计到产品上柜要七八个月,远落后于Esprit。但其时引领风尚的鼻祖,逐渐步履蹒跚,被以H&M和Zara为代表的后起之秀追上,将“快时尚”演绎到登峰造极,也将Esprit送进了“谷底”。
  当前,从设计到成衣摆在柜台上出售,中国服装业普通品牌一般要用6-9个月,国际品牌可压缩至120天,在快时尚家族里,H&M的尖端款式可压缩至几周,而Zara只要12天。而Esprit的上柜周期大概在2个月左右。
  “H&M每天为顾客提供新品。”H&M大中华区及新加坡总经理 Lex Keisjer对小康杂志记者说道。H&M总是推陈出新,力求并做到每天均为消费者带来新鲜感。“在适当的时间,将适当的货品发送到正确的门店,这就是H&M让顾客始终能够发现惊艳新品的关键所在,要通过高效的物流系统创造一个疾速时尚服装供应链。”
  “快时尚”行业,“快”和“变”是制胜关键词。Esprit不够时尚,更重要的是,它也不够快,而这恰恰应该是快时尚品牌的核心价值。
  在Zara,顾晨曦看到很多大牌当季流行的款式,但其价格不足大牌们的十分之一。Zara的300名设计师团队穿梭于纽约、伦敦、巴黎、米兰、东京等地的时装发布会,往往时装周结束两个星期,D&G本季流行的印花长裙、Chanel本季流行色的雪纺长裙就出现在满大街的Zara店铺了,价格还不到50美元。虽然Zara每年为此支付的诉讼赔偿达几千万美元,但得到的显然更多。
  而以“平价时尚”著称的H&M,也开创服装零售行业与顶级设计师跨界合作的先河。从2004年和CHANEL时装总监卡尔-拉格菲尔德的合作到川久保玲再到这季最新的马修-威廉姆森,设计师限量版平价服饰成为吸引大批拥趸的关键。
  “我们有自己的100多名设计师与采购、打版师等各概念团队针对顾客群。”Lex Keisjer对《小康》记者说道。
  在经济不景气时,这些标榜“一流设计、二流面料、三流价格”的快时尚品牌正合了囊中羞涩顾客的心意。
  “虽然我们总是嘲笑H&M、Zara是在抄袭大牌,但不得不说,它有它作为这个行业一分子的诚意所在,比如它追逐潮流趋势,把昂贵的面料换成便宜的面料,化繁为简,当然它们的存在肯定摧毁了一大批原生态上的服装品牌,但另外一个程度上,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优惠。”做了10年时尚媒体的顾晨曦对各种品牌相当熟悉,不过她坦言,对于Esprit,她已经“很久没关注过”。
  
  押注中国市场的拯救?
  “它也许是最早提出快时尚的,但是领头的不一定总是领头。”顾晨曦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成不变的话,不是不改变就能维持现状,因为毕竟后面你追我赶的人实在太多了,你自己不去改变的话,落后时活该了。”现在,Esprit的设计还是如以往般,迟迟看不到改变。根本无法满足紧跟潮流的白领们。
  设计老旧、营销迟缓、定价高,都只是曾以时尚、优雅、职业的风格成为许多都市白领的最爱的Esprit,内部失魂的症状而已。
  在年报里,思捷环球坦率地写道:“Esprit本质上是个强大和有利润的品牌,但品牌在过去数年逐渐失去灵魂。品牌的优良传统被忽略,顾客凝聚力正在流失。”
  继在9月中的年报里批评旧管理层短视后,思捷环球总裁范德施日前接受访问时,再次质疑思捷当前窘境,是因集团被短期利益主导太久所致。范德施表示,“过去五年间,思捷过分侧重于短期营业额和利润。”范德施承诺,思捷未来会提供更优质、更贴近潮流的产品。
  面对业绩的大幅跳水和频频流失的客户,下定决心要重拾灵魂的思捷环球宣布,未来4年将投入185亿港元挽救Esprit品牌。在这个拯救计划里,中国市场被视为了重中之重。思捷环球的决定是有它的理由的。根据公司业绩报告,2010至2011年营业额为337.67亿港元,其中,中国地区销售由前一年的7.93亿快速涨至26.75亿港元,成为集团第二大销售国家。而区内同店销售增长已达2.7%,大幅跑赢欧洲市场。
  业绩会上,思捷承诺在2015年中国营业额倍增,升至60亿港元。
  但与1992年Esprit首次登陆上海时相比,现在的竞争更加残酷。9年前在中国开设了首家店铺的日本品牌优衣库,现在已拥有50多家分店。来自欧洲的H&M和Zara4年前进入中国,总共拥有大约120家店铺。而美国连锁品牌Gap也于去年进入中国,同时强势发布了由安妮·莱波维茨拍摄的广告。
  在中国市场机会最多的阶段,Esprit却逐渐掉队。快时尚品牌设计更新快,渠道从商场、步行街转向购物中心,按部就班的Esprit没能跟上。
  “思捷以后很难再出现当年的盛况,甚至很难再做出改革。”香港天杰顾问公司首席分析员杜先杰说道,在这个市场变化飞快的时代,一个品牌建立需要很长时间,但是一旦打垮的话很快就垮下来了。
  杜先杰之前查访发现,思捷声称在中国有498家直营店以及404家百货公司内分店,经查访后部分分店地址或电话无法联系或不存在,而在广州的店面则出现重覆计算的情况。
  “这毫无疑问如雪上加霜般更加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杜先杰说。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11-03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