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9月《小康》
  栏目:专栏
官员应补上担当这一课

★文 /马宇彤

  用“临时工”挡箭,不仅在依法行政方面丢分,更折射出当今官场官德滑坡、担当缺失的危急现状。考量干部官德的重要指标便是有无负责的魄力和担当的勇气。官员应该尽快补上担当这一课,让担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近来,一个身影在官场上持续飘红,不论天大的过错,他都能高接低挡、化于无形;即便千夫的谴责,他都能脏水尽收、一人担当。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名字叫“临时工”。
  可别小看了这位另册管理的“临时工”,他就像百变金刚一样,上天遁地,无所不能,成为各级各类部门明哲保身的宝器——他们总会在事故问责阶段的调查关键节点处适时出现。
  用“临时工”作为“遮羞布”,对于官员来说,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调查受阻于查无对证的真空地带。
  但群众的眼睛终究是雪亮的,日前湖南中医药大学被曝在“专升本”时向学生收取一万元捐资助学费,该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接受记者采访时反问“这个事很重要吗?很大的新闻吗?”后经该省教育厅查实,该大学确有违规收费问题,但答复同时称“李让恒不是教育厅干部,也不是新闻中心主任,而是新闻中心外聘人员”。有好事者在百度搜索发现,李让恒具双重身份:一为《中国教育报》记者,二为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2005年底,岳阳工业技术学院网站有《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新闻中心副主任李让恒来我院参观》报道;2010年10月,蓝山县政府网站有《县委书记接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主任李让恒专访》报道。这位“外聘人员”由“副主任”而“主任”地开展工作长达五年,且有白纸黑字为证,该省教育厅却一直未曾“打假”,直至出现不当言论才迅速与这位“临时工”撇清关系,不知此时的李主任是否还会继续反问“这个事很重要吗?”
  在李让恒的上级眼里,他的“外聘人员”封号不过是级别较高的临时工而已,所言所行文责自负,不能代表单位的观点。而目前流行于不少部门的摆平舆论的时髦定律则是保帅必须丢车,身份必须临时,只有这样,才能马上做出严肃处理,才能不露出管理失责的马脚。
  但频频拿“临时工”作“遮羞布”和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招法实在是太过缺乏想象力和技术含量,且不说根据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临时工”早已成为历史名词,但凡签订劳动合同者均视为本单位职工,而不签合同用工则属违法行为。那么,用“临时工”挡箭,实际上已在依法行政方面先丢一分,更为可怕的是,从中折射出的是当今官场官德滑坡、担当缺失的危急现状。遇事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某些官员把乌纱帽看得“比泰山还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万一出了事,找人来顶事,哪管组织是否失望,群众是否寒心,影响是否恶劣。正是部分官员的这种阴暗心理和不耻行为,才导致很多事件发生后,辟谣之音反而加剧了传谣之速,官员愈是否认公众愈是确认,其根源就在于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的“滑脱术”——推责、诿过、遮羞、狡辩,而这些拙劣的表演和牵强的理由总是惊人地相似且频繁套用,已不是严肃的声明,而更像逗人的小品。
  由此看来,考量一位干部官德如何,其中一个重要指标便是有无负责的魄力和担当的勇气。担当应该作为当下官员的必修课,更应该作为政绩考核的必得分,入脑、入心、入行,因为这是确保公平正义的底线,是确保依法行政的前提,是确保本色不失的法宝,特别是在这个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的关键历史阶段,官员们只有强化责任,提倡担当,才可能真正做到“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才可能真正杜绝“小利益伤害大局面、小苗头酿成大事故”的痛心事件。
  
  
  很多事件发生后,辟谣之音反而加剧了传谣之速,官员愈是否认公众愈是确认,其根源就在于主管部门主管领导的“滑脱术”——推责、诿过、遮羞、狡辩。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9-02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