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9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公共危机与治理挑战

★文 /《小康》编辑部

  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是绕不开的现实命题,各级执政者需要直面这种挑战,更要看到挑战带来的机遇,只有勇于重构社会利益分配体制,对社会发展作出智慧而务实的改变,使社会民众真正做到有序参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引导中国步入法治社会。
  
  在网络时代,任何人和机构都有可能被置于聚光灯下,成为焦点。
  大连PX事件、故宫“十重门”事件,红十字会与青基会的“美美”困境,起因不大相同,但后果同样严重。这些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事件,引发了不同的公共危机,而各个部门与管理机构的应对之道看起来五花八门,但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换言之,无论是经济发展命题的设定,还是公共文化机构的运行,再或者是公益慈善机构的一举一动,都已经不是单一政府部门、某一机构能独自享有话语权、操控权的时代,民众在这些涉及自身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每一起事件上的集体发声,都在显示社会发展和变革所带来的进步,而把握和理解这一社会心态,调整和改变社会治理的方式,正在成为新的执政挑战。
  这种挑战事实上是多重的。首先是对各级政府执政、治政、理政能力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思维,程序化的处理方式,僵化的语言沟通,已经无法适应这个时代民众的渴求。
  如何面对这种挑战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寻求治理之道。“十二五规划”中单独把“社会管理创新”独立成章,显示中央高层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创新社会管理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行动。如何把利益协调机制、公平博弈的规则机制、市场法治体系机制综合起来,是每一个想要解决公共危机的政府部门都需要思考的事情。
  因之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社会建设的转型必须提上日程。在迈向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如果经济的发展没有惠及民生,如果改革的成果没有得到共享,如果社会的公平问题没有整体解决,社会各阶层就会因不同的不平而产生共同的怨气,而由此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就会汹涌澎湃,不可阻挡。
  更要看到的是,在若干年的沉淀后,业已造就了一批逐渐适应现代社会,并具有公共意识的中国新人。他们对于经济发展的命题,对于公共事务的构建,对于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等方方面面的议题,都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有着共同参与的迫切需要。这种来自一个群体的心理变化,需要得到主流社会的正面回应。
  事实上,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指出,要“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培养公民意识,履行公民义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 现在需要做的,则是当公民意识出现时,各部门及机构如何做好让民众依法有序参与的准备,使之朝良性的方向发展。
  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是绕不开的现实命题,各级执政者需要直面这种挑战,更要看到挑战带来的机遇,只有勇于重构社会利益分配体制,对社会发展作出智慧而务实的改变,使社会民众真正做到有序参与,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引导中国步入法治社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9-01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