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5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阳光私募PK公募基金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彭照

  
 
  私募前景一片光明是公募基金经理跳槽的最大动力。然而,李旭利等人由公转私不久便被调查,不禁令人反思:大量基金经理转战阳光私募是否意味着老鼠仓将锐减,市场自律能力将提升?
    
  刚刚逝去的2010年在业界出了个重磅新闻:郑拓、李旭利、许春茂等昔日的明星基金经理均因涉嫌内幕交易,目前正在接受调查。
  老鼠仓,这一恶性肿瘤长期顽固地蔓延在公募基金的体内——即便相关法规一再禁止从业人员投资股票市场,但他们仍可以通过亲戚朋友开设的账户进行交易。低位建仓,待基金进场股价抬升后迅速出货,受害的将是广大散户。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道德与律法的约束显得苍白无力。基金经理们如果不铤而走险,转会阳光私募或将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阳光私募基金行业是从2007年末开始逐步为市场接受的,当时的深圳国投首倡信托模式的私募基金,始称阳光私募。现在市场上一般把2008年定为中国阳光私募基金的元年。与私募股权(PE)不同,阳光私募主要投资于二级证券市场。
  据了解,运行满两年、进入两年期排名的阳光私募基金产品共150个,整体平均业绩回报为68.9%,较大幅度跑赢大盘,也远远跑赢同期公募基金。
 
  投资者的选择
  问题出现了。作为投资者,2008年以前我们会毫不犹豫在高风险的股市行情下毅然选择稳健可靠的公募基金进行投资理财。现如今,阳光私募发展迅速并且有了优于公募基金的业绩,我们当作何选择?
  阳光私募基金业绩排行榜数据显示,在单边下跌的市场中,私募基金整体跑赢公募基金,少数私募信托产品甚至取得了正收益。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则发表报告指出,私募基金适合高端、投资需求个性化的投资者群体,而公募基金则是适合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理财需求。
  据了解,大部分私募的起点认购金额为100万元,而认购费用为1%。即客户经理推荐一份私募产品,收取手续费就是1万元。公募基金的起点认购金额为1000元,门槛相对私募来说低很多。对机构而言,销售私募基金手续费与公募基金相同,但每年赚取的收入却非常可观。
  这并不意味着私募就是给大富豪准备的,公募就是给中小投资者准备的。在私募发展的早期,许多有钱人宁可把钱投向公募。从这一点来看,私募与公募优劣各异。
  首先,阳光私募基金的投资缺乏规范,比公募基金更加不透明。优秀的私募基金在投资理念和投资流程上比较正规,但大多数私募的投资运作十分不透明,对投资人也意味着风险。所以即使是高端投资者,也不宜把全部资产配置在私募基金上。其次,在流动性、费率条款上,私募基金一般也有较多的限制。并且,当私募基金产生盈利时私募基金管理人会提取其中的20%作为回报。
  在投资方式上,私募基金需要精挑细选式地准确定向,选择特定投资理念的管理人,深入了解私募基金的投资风格和运作风险,这对中小投资者存在着较大困难。而对公募基金,则更适合进行组合投资。公募基金不会进行全攻全守式的激进投资,而是提供风险收益特征相对确定的基金产品池供投资者选择、组合。
 
  从业者的选择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私募似乎有些让人却步。但站在行业本身的角度来看,私募备受基金经理的热捧。
  公募基金经理“弃公从私”已在业内掀起一股不小的风浪。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公募基金经理变更次数高达249次。 2010年基金经理们转会风头有过之而无不及。截至2010年2月底,累计有42位原公募基金经理或投研总监转投私募,占可纳入统计的177位私募基金经理的23.6%。显然,今天这个数据已失效。“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频繁的基金经理离职正在持续地为这一数据加码。
  缘何出现这“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呢?展恒理财总经理闫振杰认为,这与公募基金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有直接关系。公募的赢利靠管理费提成,与基金业绩好坏关系不大。基金公司营销做得好,市场投入大,发行规模就大,收入就好。基金经理对市场的判断对规模不会有太大影响,在投资期间作用也很小,市场下跌也不能清仓。对于基金经理来说,投资意愿不能得到实施,肯定是一个问题。另外,这只基金赚钱与否,与基金经理关系不大。公募工资低的问题,往往通过跳槽来解决。
  不仅如此,诸多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亦将合作的目光投向私募基金。
  私募基金正成为主流投资圈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银行系私募争相进入人们的视野。银行一方面利用自身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直接将信托类阳光私募、券商集合理财或基金专户产品推荐给有需求的高端客户或私人银行客户;另一方面还直接发行TOT(信托中的信托)类理财产品投资于阳光私募产品。目前多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都已经推出了这种理财模式,透过私人银行高端理财渠道来发行私募基金产品。
  业内人士介绍,实际上,银行与私募的合作其实早就存在,只不过由于监管的原因,一直很低调。2009年7月,银监会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资于境内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但私人银行客户不受此限制,这给高端理财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加之公募基金“一对多”、证券“小集合”等创新型理财产品纷纷瞄准高端理财市场,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私募基金与银行的合作最终走上台面。
  另一个趋势是券商与阳光私募合作发行产品。从目前情况看,券商和私募合作基本形式是:私募和券商合作推出一款新的私募基金,券商将帮助私募拓展客户,而私募则将交易账户放在券商。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成为未来私募基金发展的主要模式。
  为私募基金服务,也成为券商一个重要的工作范畴。近期,不少大券商开始为私募寻找信托公司并提供账户,积极代销私募产品,为私募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研究报告也开始成为券商和私募基金合作的重要内容,比如券商成立了专门为私募基金提供服务的队伍,为私募基金提供一手的研究报告,而私募基金会在该券商进行一定分仓。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5-18


2011年01月(《小康▪财智》)


2011年02月(《小康▪财智》)


2011年03月(《小康▪财智》)


2011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