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4月《小康》
  栏目:特别报道
“钝刀切肉”难解财富分配困局

★文 /《小康》记者 李秀江 北京报道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个税起征点等“局部”手术,犹如“钝刀切肉”,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要在破除垄断、治理灰色收入等问题上敢于下刀,通过顶层政策设计来统一推进收入分配改革
  
  “现在月薪1800元,要是能涨到3000元,我就满足了。”来自黑龙江的农民工张天昊,对未来的薪金期望并不高。
  在北京,像他这样的中低收入者并不算少。今年1月,一家公益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的打工群体中,有47%的打工者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尽管今年北京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到了1160元,个税起征点也在酝酿上调,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似乎并不能直接改变自己的收入状况。
  从2004年开始,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在国家层面已经达成共识,但困难多、阻力大,且改革方案在很多方面没有触及核心问题,操作乏力。对于老百姓而言,他们最关心的是收入有没有提高,贫富差距有没有缩小,而这些似乎都没有明显改观。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收入分配关乎全局,不仅有短期的问题,还有中长期的问题,最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现在是到了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收入分配改革不等于加工资
  “三年前来北京的时候,自己就挣1500元,现在几年没怎么变化。”三年来,张天昊一直在努力工作,希望通过“勤劳”增加自己的收入,而结果却令他灰心。
  收入分配对于老百姓来说,最直接的就是怎样才能提高收入,而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直接关系着财富蛋糕分配是否均衡。而收入分配改革推进不下去,就会直接影响到老百姓们的收入。
  中国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为什么农民工的收入增长却如此缓慢?
  迟福林认为,首先是制度安排不合理,所谓农民工是制度歧视,农民工工资水平只是同类职工工资水平的60%左右,有些地方更低,“干一样的活,收入和福利却差距很大,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这种制度歧视早就不该存在了。”
  另外,收入分配的结构性问题导致劳动报酬所占份额不够公平。2000年到2008年间,政府收入比重上升0.1个百分点,企业收入比重上升7.4个百分点,居民收入比重下降7.5个百分点。在财富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政府和企业切的多一块,劳动者切的就会少一块。
  “收入分配改革不就是要给我们加工资吗?”和张天昊一样,大部分老百姓对于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解,就是政府指令企业为员工加工资,显然这是不现实的。
  “工资主要由市场决定,使用行政方式要求企业提高工资水平的可操作空间是有限的,并不是政府想给他加多少就能加多少,收入差距问题不能依靠涨工资来解决。”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这样尤其解决不了农民的收入增长问题。
  同样,调整个税起征点,对于张天昊这样的打工者来说意义也不大,不论调与不调,他目前的收入都在免征范围内。
  根据统计局数字,2009年农民工平均月薪仅为1417元,4.8亿职工中,月薪不足2000元的约占50%左右,也就是说,提高个税起征点,对于这些真正的低收入者来说,并不能起到帮助他们提到收入的作用,对在农村就业的3亿人更无帮助。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个税起征点调整对于财富分配是有局限性的,起征点调得越高,对收入低的人将越发失去意义,受益人群如果快速减少,反而可能恶化收入分配格局。
  “不过,上调个税起征点,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个积极信号。”迟福林称。
  
  敢不敢打破垄断行业?
  “现在的问题是敢不敢下决心解决棘手的难题。”迟福林表示。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收入水平低,再分配力度不够,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灰色收入、腐败性收入比例大,政府要下决心解决收入分配领域中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很大,“比如垄断行业,这个方面社会已经形成共识,但政府没有下大力气去解决。”
  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控制垄断行业的工资总额,控制高管的工资收入,缩小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占全国职工总数8%的垄断部门职工所有的工资,相当于全国工资总额的55%。“这个问题已经很清楚了,现在是能不能下大决心去解决的问题。”
  2010年国企盈利近2万亿元,但上交国家红利仅440亿元。2010年中石油净利润1399.9亿元,等于日赚约3.8亿元,高管们惊人的高薪与农民工微薄的收入形成强烈反差。
  “如果是自己做生意发了财我并不嫉妒,但很多当官的也就挣那么点工资,他们那么多钱都不是正路来的。”张天昊所指的“当官的”包含了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而“非正路所得”即指灰色收入。
  “央企净利上缴比例太低,现在是15%,我认为‘十二五’末期最少要达到30%,其收入主要应该用于解决社会问题。”迟福林称,不打破垄断行业,收入分配改革就难以取得实质成效。
  另一个造成收入差距的问题是灰色收入。王小鲁认为,2008年中国居民隐形收入超过了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主要因权力产生的灰色收入竟然高达5.4万亿,这个数字超过了当年中国GDP的六分之一。
  灰色收入很普遍,实际占的比重比较大,社会对此反响强烈,有些灰色收入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重要的是公开,治理灰色收入是时候了。”迟福林表示,要重点治理那些不合法的灰色收入,这是收入分配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国富”与“民富”
  长期关注收入分配改革的迟福林,在今年“两会”中提出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全新视角——国家发展导向下的收入分配改革。
  从国家层面看,收入分配除了社会矛盾、社会风险、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之外,已经成为牵动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收入分配也高度融合了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收入分配不解决,转变发展方式就破不了题。  
  “我们这几年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老百姓的消费率在下降,如果消费率上不来,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发展方式转变就实现不了。”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发展方式转变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收入分配就显得非常紧要。
  迟福林认为,国家发展导向对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至关重要,“为什么我提出要由‘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这关系到是按照继续做大总量的思路进行收入分配改革,还是按照藏富于民的思路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问题,在不同的导向下,解决收入分配的思路也不同。”
  迟福林说,如果做大总量,投资主导,国富优先的发展特征就会非常突出,“国富”和“民强”都很重要,但是“国富”不等于“民强”,而“民富”则一定“国强”。“做大总量,国富优先,毫无疑问是压低劳动成本的,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快于老百姓收入的增长,更快于消费能力的增长,所以存在城乡差距、贫富差距。”
  在迟福林看来,如果是“民富”优先导向,可以释放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能缓解现在的收入差距,可以走出一条比较公平的发展路子,这些都是一个大前提。“要把收入分配纳入发展政策导向下的收入分配,才能有紧迫感,才能有一个基本标准,只有民富优先导向,才可能让老百姓尽快地提高收入,尽快把消费率提高。”
  “当然,在国富优先前提下也可以进行收入分配改革,但与民富优先的动力和标准不同。”迟福林说。
  
  收入分配改革核心取决于政府转型
  从月薪1800元到3000元,接近于翻一番,张天昊这个“低层次”的收入倍增梦想,从今年“两会”中提出的“两个同步”来看似乎很简单——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同步。问题是,张天昊这样一个底层的收入倍增计划,有什么保障呢?
  “能不能实现,关键要看这些指标能不能成为约束性指标。”迟福林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收入增长的比例确定了,就是不低于GDP增长,现在的难题之一,就是这些指标能不能成为约束性指标,如果能成为约束性指标,这些难题就有办法去解决。如果不能成为约束性指标,只是一些原则,恐怕就很难问责。”
  迟福林提出,要把收入分配改革作为约束性指标,争取“十二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不低于8%,劳动者报酬年均增长不应低于10%,如果推进收入分配改革,五年就会翻一番。
  另外,收入分配中,现在重要的是要加快劳动报酬的形成机制,没有这套机制,政府又不能规定企业的工资,企业可能会只执行最低标准,北京是1160元,深圳是1300元左右。“最低工资标准太低,这些钱在北京、深圳能活下去吗?”常有老百姓就此问题不断发问。
  在收入分配改革错综复杂的问题中,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被许多专家视为当务之急,而不是单纯地上调个税起征点。在过去做大财富总量的情况下,现行的财政税收体制功不可没,但在调节收入分配上却不够“给力”,切给老百姓这块的少,切给企业和政府的多,而且在切给老百姓的这一块上,切得又不合理,所以需要尽快进行财税体制改革。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8万亿元,和中国急剧增加的财政收入相比,民生方面的开支上升缓慢。当前,居民最大的支出是房子、医疗、教育,这些恰恰是需要政府来解决的,如果把保障性住房、基本医疗、子女教育这些问题都解决好了,老百姓的私人消费就可以增加了。
  王小鲁认为,改革财政体制,调整财政分配体系,加快政府转型,加强公共服务建设,这些都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经过统筹推进。
  “我们原计划是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但中国现在居民收入接近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了,我们现在有条件在‘十二五’初步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能再拖到2020年了。”迟福林表示。
  迟福林认为,解决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取决于政府转型,这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涉及到整个社会经济转型、政府转型,在这样一个高度下才能看到,收入分配改革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牵动中国前三十年后三十年的成绩问题,关系着能不能通过民富优先走向民富国强的路子,如果只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找不到一个中长期的机制,收入分配改革将难竟全功。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4-06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