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3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迷失的洛阳

★文 /罗天昊

  
  
  古都,区域经济副中心,老工业基地,多种角色,使洛阳举棋不定,而洛阳未来的飞跃,正在看清一个千年洛阳与百年洛阳、十年洛阳不同区别的基础之上。
 
  一个拥有邙山的城市,一定有着显赫的过去;
  一个拥有黄河与洛河的城市,一定是曾经呼风唤雨的要地。
  一个拥有众多古老石窟的城市,也一定拥有多种面孔。
  十三朝古都,老工业基地,河南第二大城市,黄河流域的重要城市——
  没有哪个城市能够似洛阳一样,拥有如此多重的身份。正因为如此,洛阳的发展,就是一个未来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百科全书。它将为我们解答一系列问题:
  古都城市如何在新时代发展?
  老工业基地如何焕发新的青春? 
  内陆城市如何后发先至?
  副中心城市如何与中心竞争与协调?  
  而目前,洛阳的重新崛起,亦就是从这些问题中寻找答案的过程。
 
  洛阳产业结构的三重转型
  一直到90年代中期,洛阳都是河南经济的龙头。
  洛阳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时期,全国156个工业重点项目有7个建在洛阳,洛阳石化总厂、中国一拖集团、洛阳轴承集团、中信重机公司、洛铜集团、洛玻集团等国内著名的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洛阳,使洛阳独步河南。
  不过,90年代中期之后,大批老工业基地受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巨大冲击,洛阳与武汉很类似,除几个洛字头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其余市属国有企业纷纷关停。1997年,全国亏损的6599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洛阳就占了38家,洛阳的工业体系受到颠覆性打击,此后,洛阳经济走过一段弯路,最后,又回归到工业立市的道路上来。
  21世纪的前十年,洛阳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特别是中期的2004年和2005年,发展速度达到28%,2004年达32%,国内罕见。
  至2009年,洛阳总产值2075亿元,超过2000亿大关,跃升中国城市前50名。同比增长13%,高于河南2.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30亿元,增长15.9%,洛阳的工业贡献值达到了65.3。
  不过,在洛阳花开两度的背后,仍然存在很多隐患,在未来,洛阳要完成持续发展,需要三个方面的努力。
  其一是轻重工业的协调。2009年,洛阳轻重工业比例为13:87。重工业仍然居绝对主导地位,这一方面是洛阳的优势,一方面亦说明洛阳大众工业的不足。
  其二是传统工业与新兴制造业之间的协调。
  洛阳的经济改革模式,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很类似。最近几年,洛阳坚持实施“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在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同时,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注重发展新兴工业。
  洛阳拖拉机制造厂、洛阳轴承厂等传统大型国有企业,基本完成改制,老树发新芽。新洛轴突飞猛进,甚至神六90%的轴承部件,都是采用洛轴。中信重工特大型装备产品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一拖则风靡中亚和非洲。
  目前,洛阳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产业聚焦。形成了先进制造业、石化工业、铝加工业、钼钨钛产业、硅材料产业等六大产业基地。此外,洛阳的能源性产业,亦居全国前列。小浪底枢纽装机总容量761万千瓦。是河南省乃至中国重要的电力能源基地。
  在完成传统产业的新生之后,洛阳重点发展新兴产业。中航锂电、洛阳中硅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崛起。洛阳市多晶硅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吨,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二; 此外,洛阳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动力谷”。
  洛阳是全国重点科研院所集中、科技人才高度密集的城市,有14个国家级科研院所和15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实力不可小觑,洛阳如能有效转化,将可在高新技术领域引领河南风潮。
  如此,洛阳的传统重工业、新兴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齐头并进,改变目前工业结构单一的局面。此外在洛阳的项目引资中,除引进大项目、高新技术项目以外,更重要的是引进大批的大众制造工业,以中和洛阳轻工业不足的局面。
  洛阳经济的第三大转变,即是增加非公经济的比重。
  最近几年,洛阳经济虽然突飞猛进,但是仍然是一条腿走路,即洛阳的飞跃,主要靠的是传统国有企业的老树发新芽。目前,虽然洛阳民营企业的数量超过企业总量的90%,但是,民营企业的生产总值却仍然严重不足。2009年,河南非公经济贡献已经超过60%,郑州更是达到了67%,而洛阳却仍在40%左右徘徊。民营经济的萎缩,导致洛阳难以产生内生性企业,更难以出现企业巨头。
  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凡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无不是拥有众多的内生性民营企业巨头, 在未来,洛阳要获得二次飞跃,民营企业经济的培育与发展,当为战略重心之一。
 
  郑州洛阳  双雄争霸
  郑州与洛阳对于河南来说,正是如此。
  2009年,洛阳GDP为2075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45位,在河南排名第二。而郑州2009年GDP为3300.4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23位,河南第一。
  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一直是河南乃至中国的龙头,那时,郑州还是河南的一个小镇,郑州崛起不过100年,如今,这个曾经的小弟,却已经是河南事实上的“老大”。
  城市的经济实力,一直都是动态的,改革开放初期,洛阳尚超过郑州,甚至在1992年,郑州直接喊出赶超洛阳的口号。
  洛阳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之一,“一五”计划期间,国家156个重点项目中,有7个建在洛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洛阳上缴给国家的利税总额,超过整个广东省。国家还在洛阳建立了一批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洛阳高技术人才密集。每百人中就有10名科技人员和一名工程师。当洛阳有5个院士时,郑州还一个都没有。
  长时间占据河南“龙头”位置的洛阳,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一落千丈,当时,在国有企业改革浪潮中,很多重工业基地都只保住了龙头型国有企业,其他中小型企业则纷纷倒闭,洛阳瞬间丧失了原有的地位,而郑州凭借优势的政治、地理、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商贸和轻工业,以民营经济为先导,得以迅速超过洛阳,确立了其在省内的老大地位。
  而在2003年之后,河南方面正式公布《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战略构想》。在这一构想中,第一层是郑州都市圈;第二层是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洛阳为次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为节点,构成中原城市群紧密联系圈。
  就河南的经济版图而言,郑州显然比偏西的洛阳,更有辐射力。郑州的“十省通衢”之势,是河南更需要的。
  事实上,在很多省域经济中,都存在着双雄争霸的局面。如浙江的杭州与宁波,福建的福州与厦门,广东的广州和深圳,辽宁的沈阳和大连,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经济活跃,才这种双雄争霸的局面。
  但是,双雄争霸,也对中原城市圈不利。近年来,中部城市群之争逐步激烈,就省域经济实力而言,河南先行一步,2009年,河南GDP为19367.28亿元,湖北为12831.52亿元,湖南为12930.69亿元,河南已经遥遥领先。但是,就龙头城市而言,河南却远逊于湖南湖北。郑州2009年GDP为3300亿,而武汉为4560亿,长沙为3744亿,郑州的总量,在三个中部中心城市中最小。
  虽然在《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构想》中,郑州被设想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物流中心。但是,由于郑洛争雄,郑州在中部城市群竞争中的地位反下降。
  相对上海在长三角经济区中的绝对核心地位,以及武汉在武汉都市圈中的一城独大,郑州的中心城市首位度很低。洛阳的经济总量,相当于郑州的三分之二。
  郑州的中心作用的模糊,导致了城市之间协同效果的缺乏,最终导致无序发展,产业雷同。
  如在铝工业发展方面,河南众多城市,都以其为主导产业。河南省有丰富的铝矾土和煤炭资源,电解铝、氧化铝产量居全国第一,铝加工材料产量居全国第二。括郑州、三门峡、洛阳等城市,都将铝工业作为支柱型产业。
 
  泛中原经济区的枢纽
  在中原城市群中处境尴尬的洛阳,完全可以将眼光投向更广袤的空间。
  所谓的逐鹿中原,最原始的地方,就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而后来,历朝历代疆域扩大,中原方为今日河南之地。洛阳更一度成为世人眼中的“中国”。
  如此,中原与关中,本来命同一线。正如洛阳与西安,兴衰沉浮总是同步。洛阳在未来,可以与西安一起,谋划泛中原经济区。
  在古代,洛阳与西安,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兴废同步,显示了历史的吊诡之处。西周都西安,东周都洛阳;西汉都西安,东汉都洛阳;隋唐时期,隋炀帝一度以洛阳为中心,其大运河,即是以洛阳为龙头。而盛世大唐,西安与洛阳,亦并称两京,甚至武则天时期,洛阳一度成为“神都”。
  其时,洛阳是真正的天下中心,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洛阳与西安共进退,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洛阳盆地狭小,不利于开疆拓土。西安八百里秦川,宜于发展。但位置偏西,交通不便。只有洛阳与西安互补,方可有进有退。
  唐末以后,长安被兵乱破坏,自此以后,不复为首都,而后的洛阳,也随之衰落。此后千年,洛阳与西安,便被遗忘在黄土高原之上。
  就全球领域来看,现代内陆型大国有一种很奇特的发展曲线,即先是沿海区域的发展,然后达到全国发展的大致均衡。最典型的是美国,首先是东海岸靠近大西洋的一些州,其后才逐步推进到全国,目前,美国各个州,已经基本普遍发达。
  中国的区域发展曲线,与美国非常类似,由此可以预见,以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泛中原地区,在未来的中国均衡时代,亦值得期待。
  在现实中,洛阳与西安一起,打造泛中原经济带,亦存在很大合理性。西安是除北京之外的北方最大城市,是西北及蒙西南、晋西南、豫西的总部经济所在地,是中国的创新中心和重要的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枢纽。
  而洛阳,则是河南西部,山西南部,陕西东部的重镇,其重工业发达,最近几年新兴制造业,亦是整个河南、山西和陕西等中原区域的楚翘。洛阳联合河南西部的三门峡、山西南部的临汾等地城市,以及陕西的关中经济圈,一起构筑泛中原经济圈,亦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行性。
  相对于中原经济区内的洛阳与郑州争雄,并且群龙无首的局面,洛阳作为泛中原经济区的东部龙头,优势更为集中。
  同时,未来时代即将打通的新欧亚大陆桥,亦将促使洛阳成为泛中原经济区的重要龙头。新欧亚大陆桥由连云港和日照出发,经陇海线,连接哈萨克斯坦,最后到达荷兰的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港。是目前亚欧大陆东西最为便捷的通道。
  在欧亚大陆桥中,洛阳至西安段,可谓是中心。往东,是沿海区域,往西,是延绵数千里的边疆区,在未来的内陆经济时代,洛阳又重回中国中西交通的中心区域。
  目前,关中城市群生产总值占到陕西省的70%,人口总量占到全省的63%,而洛阳、三门峡市以及其他豫西城市的总值,亦可占河南的20%左右,未来的泛中原经济区,其总产值,可以接近乃至超越大武汉都市圈和中原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的独立一极。
 
    第二大古都为何文化凋零?
  洛阳素称“十三朝古都”,是中国第二大古都城市,其名望仅次于西安。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建都时间最长,历经帝王最多的古都。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带,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冠绝国内。但是,拥有如此灿烂文化积淀的古都洛阳,文化产业却仍很落后。
  2009年,洛阳文化产业总产值为96亿,占比4%强,而国内其他古都城市,文化产业都已经成为重要支柱之一。北京2009年的文化产业,占比已经达到12.3%,西安文化产业占比5.5%,杭州最高,达到12.6%。
  坐拥如此雄厚的文化资源,洛阳却没有成为文化大市,是一种莫大的遗憾。昔日的灿烂,如何变为今日的辉煌?
  洛阳的文化产业,缺少三因素,即:现代化,商业化,产业化。洛阳需要培养自己富有特点的龙头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
  同为古都,杭州就可以为洛阳借鉴。
  杭州虽然也是著名古都,但是,杭州的文化产业,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灿烂之上,而是融入现代潮流。在动漫、艺术等领域,杭州亦开始崛起。目前,杭州拥有5个国家级动漫基地,生产动画片居全国之首,其中,中南集团一家即累计生产动画片12个系列24部、近4万分钟,杭州已经超越了北京、广州、长沙等动漫强市,加冕中国的“动漫之都”。
  反观洛阳,其文化产业收入,更多来自传统的风景旅游点的门票收入。更多是“吃过去饭”。洛阳未来需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如动漫、新闻出版、文化创意等产业。
  同时,洛阳的传统文化资源,需要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这个方面,杭州的宋城集团可以借鉴。
  宋城集团将杭州的传统与历史,浓缩为舞台剧《宋城千古情》,获中国舞蹈界最高专业奖项“荷花奖”。 至今已有2200余万人次观看《宋城千古情》,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
  洛阳成立了马金凤豫剧艺术演出公司,其龙头产品《河洛风》和《十万宫廷乐舞》崭露头角,在未来,马金凤可以借鉴宋城,将传统的文化资源与现代商业化运作结合起来,在演出收入方面,争取获得大的突破,打造知名的文化演出品牌。
  目前,洛阳的文化资源急需产业化。洛阳的众多古都遗址,以及龙门石窟、白马寺等著名风景点,“三符(河图、洛书、八卦)”、三彩(唐三彩)等传统文化资源,都需要以产业化的模式,成立商业化的组织。
  而洛阳的龙头项目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需要走出洛阳,打造成为全国性的文化品牌。早前几年,连战访问大陆时,就称自己是“河洛郎”,在未来,河洛文化节,可以打造成为面对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重要品牌;洛阳馆藏文物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可以通过文博会汇聚洛阳的文化资源,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
  更为重要的是,洛阳需要开放包容的社会文化。洛阳是一座典型的内地城市,从人口构成方面看,洛阳对于外地人才的吸附能力欠缺。国内的北京和深圳、杭州,都以开放包容著称,故文化产业发达。北京容纳了各种各样的人才,而在曾经一度流行的“画家村”里,众多边缘人士中,很多人后来崛起为国内名家,很多著名的歌手,亦曾经在街头的酒吧驻唱;而深圳,更是广泛容纳三教九流,有开放的胸襟气度,方可成就文化产业的繁荣。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3-17


2011年01月(《小康▪财智》)


2011年02月(《小康▪财智》)


2011年03月(《小康▪财智》)


2011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