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1年01月《小康》
  栏目:专栏
焦大给我们上的课

★文 /江岸

  在《红楼梦》中只出场两回的焦大却带给我们说不尽的话题,他就像是职场中的一个反面典型,能给我们上生动的职场课、情商课,甚至历史课
  
   整部《红楼梦》里,焦大只出场过两次,还是以骂街的形象出现的,照说形象光彩不到哪儿去,但偏偏就是这个焦大,被很多评论者认为“形象最光辉”。 甚至还有人认为焦大是个英雄,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他忠勇,曾在战场上的死人堆里把主人救出;其次,大概是因为焦大醉骂的,是他的上级,荒淫腐朽的宁国府主子们。
  当年焦大为了给主子省下一口水,自己去喝马尿,但到了晚年,贾府的后人却以马粪来“孝敬”他,这当然是因为宁国府荒淫混乱无天理,但焦大自身,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
  焦大的悲剧,其实和《三国演义》里的杨修有点类似。杨修自恃敏慧,处处洞察曹操心思,还洋洋自得地告知于旁人,终招曹操憎厌。
  想必焦大没念过什么书,不会懂得老子所说的“功遂人退,天之道”的境界,焦大自恃的,是他的劳苦功高,他占据的制高点,是道德上的清白,但这正是让宁国府的主子们厌恶的地方。他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武器来批判一代不如一代的贾府子孙。他的老资格,他的失落,他的恨铁不成钢看起来都很正义,很没有奴才视角,很平等甚至居高临下。
  看似无事忙,对人情世故一无所知的贾宝玉曾说出过一段精彩的话,那就是对“文死谏,武死战”的批评。这本来是被历代文人大肆歌颂,在老百姓心里也模糊觉得该崇拜敬重的忠烈刚正宁死不屈的行为,却被贾宝玉批了个体无完肤。他认为所谓“文死谏”,“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拼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而武将的“武死战”在他眼里也是“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将来“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拼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贾宝玉对此颇不以为然,“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
  这种见识很难说是来自才十几岁,对“仕途经济”十分厌恶的宝玉。想必是作者曹雪芹忍不住跳出来,借宝玉之口,讽刺那些打着忠义节烈名号,其实在冠冕堂皇之下难掩的虚伪和私心。
  宝玉的这段话很高明,就算你是忠臣良将,就算你是为国为君死谏死战,但如果你的行为将君王们放在“昏君”的尴尬境地,他又如何能感谢你?同样的道理,焦大的“光辉”和杨修的聪明一样,都是将上司放在了一个尴尬的位置上,有这样“光彩照人”的手下,他就会显得黯淡委琐,他所有的小心眼、龌龊肮脏、不能为外人道,都被这些自以为聪明、忠心耿耿的下属大白于天下,他不深恨你才怪!
  王熙凤那么杀伐决断的铁腕人物,遇到后院起火,捉奸不成,反被贾琏借酒劲持剑追杀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也是去上司贾母那里找庇护,她一样会哭哭啼啼,柔弱惊恐。
  我的一个朋友曾分析说,凤姐这一求救会带给贾母一种满足,凤姐再能干再有手段,关键时刻也还是需要她的保护和帮助,这会给老太太一种居高临下的良好感觉,那是成就感,也是权威。
  有时候人的心理很微妙。那些事事都能处理妥当的下属,固然让领导信赖,但这样的人又因太过强悍,反不如那些能适时找领导求助的人可爱。所以自古以来,帝王身边都是既有能臣又有宠臣,前者是他的现实需要,后者,才是他的情感需要。
  焦大这样的人,和巴顿将军一样,注定只能生逢乱世,以他的赤胆忠心,在危难之中像救世主一样显出光辉来,而在平常日子里,他既不懂上司心理,又一味躺在功劳簿上倚老卖老,在道德败坏的贾府“职场”中,他的下场凄惨不可避免。也许,和巴顿一样,如果能够选择,他们宁愿死在战场上;而庸常的生活,只会毁了他们,同时也被他们毁掉。
  
  在道德败坏的贾府“职场”中,焦大这样的人,注定下场是凄惨的,他远达不到老子所说的“功遂人退,天之道”的境界,他既不懂上司心理,又一味躺在功劳簿上倚老卖老。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1-01-11


2011年01月(《小康》)


2011年02月(《小康》)


2011年03月(《小康》)


2011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