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2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靠什么解决中国通胀问题?

★文 /孙立坚

  目前来看,国家采取的应对措施和中国民众的期待方向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认识差距”,如果不引起决策部门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那么,政府所采取的抑制通胀的办法可能会事倍功半。  
  >>孙立坚: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近日政府“国16条”出台,人民日报和发改委相继连续发文出招稳定物价,国务院六个督察组也将奔赴18个省、区、市对各地物价上涨和各级政府管理工作状况进行深入调研和认真检查。如此急不可待地治理通胀和解决产品短缺的工作态度,展示了我国政府今天对民生问题高度的敏感性和重视的态度。但是,目前来看,政企之间、国民之间对抑制物价所应采取的有效措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认识差距”,其理由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打破垄断”和“民生安全”之间的关系权衡问题。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国家常常对资源类行业实行市场准入管制来防止市场出现恶性竞争或逐利性的控制供给和价格的垄断行为。但是,大众却认为自己今天没有享受到这种本来应该出于公益性要求的资源供给方式所带来的好处,反而让他们感到上游资源类企业正是利用自己的特权和垄断地位在利用这次国家价格飙升的外部环境来谋求自己的商业利润。
  二是“放松管制”和“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权衡问题。目前政府可能更多的是从供给面的角度考虑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就会忽视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大众购买力和人力资本投资的能力,就会无视中国今天财富积累的旺盛需求和投资活动创造财富的动力。于是,如何克服成本上升财富下降的高昂代价下企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动力不足问题是今后国家在制定具有前瞻性发展的产业政策时所不能忽视的因素。
  三是政府“加息让利”和国际资本“搭便车”问题之间的利弊权衡问题。在通胀高企的情况下,人们普遍认为应该通过及时的加息让利手段,来减少国民财富的损失,来缓解企业竞争力下滑的问题。但是,政府决策部门担心今天在内外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加息实际上承担了美欧国家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给世界经济所造成的市场风险乃至第二次探底的经济风险。而让利给出口为主的国内企业,国家又担心会惹来贸易摩擦的麻烦,甚至在与外商价格谈判的时候,也让别人利用自己的定价能力来搭中国政府“补贴”的便车。
  治理通胀,仅靠紧缩的货币政策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决策部门找到一个组合拳的平衡点和政策导入的最佳时机与合理的实施力度。为此,我想提几点抑制通胀的政策建议:
  1.差异性地推行结构转型的产业政策,替代现在对所有企业一刀切的行政管制措施,采取企业自愿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方式,去控制节能减排的目标。2.努力确保供给渠道,并及时动用战略储备增加对市场的供给,并打击金融资本绑架资源类商品的投机行为。通过有效的价格控制来缓解人们对通胀的预期强化问题。3.要通过大力的政策扶持和税收制度的引导,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到企业创新的融资平台中。4.上游资源类垄断企业要对价格形成机制赋予向公众说明的义务,要接受代表群众利益的“第三方”客观的监督。
  最后,我还想特别指出的是:政府需要重视金融体系在管好百姓财富中所发挥的作用,它有时甚至比涨工资来促进民富还要有效。因为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低收入占大多数的中国百姓,新增收入的使用方法一定反映出储蓄偏好大于消费偏好,所以,涨工资不一定能看到显著的消费额增长,但是它自然会更多地进入到金融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从而导致银行存贷量的放大和金融市场资金规模的增加。若中国金融体系还不走向“成熟”,而今天决策部门又放任由此可能产生的越来越严重的通胀或泡沫问题,那么,中国百姓正在积累的消费能力即使到了明天可能也会化为乌有,从而无法产生我们所期待的“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2-20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