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2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进城!四亿人的身份之变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未来20年,中国将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化。然而,在关于如何看待农民市民化的调查中,身份歧视、社会保障不健全、没有稳定的收入等问题都让这条道路变得崎岖而艰难   
  在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未来20年,中国将以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化。“十二五”期间,中国的城镇化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土地的集约化和农民工的市民化将同步推进。大背景下很多地区也确实在加大城乡一体化的步伐,撤村转居、户籍改革一波接着一波,激起热议不断。
  面对热情高涨的农民市民化过程,我们看到的却是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艰难,没有归属感、没有齐全的社会保障、就业难、子女教育困难等问题都在显现出一种与大环境不和谐的矛盾。农民变市民到底有多难?是他们本身适应不了城市,还是城市缺乏开放和包容?
  《小康》杂志通过新浪网对网友进行了有关“如何看待农民市民化”的调查。69.7%的网友认为,农民工问题的存在是对政府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就业、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政府必须下力量来解决。而在探讨农民工未来发展前景的问题时,认为“只有少数人会被城市接纳,成为城里人”排在了第一位。
  仅4.8%城里人认同“新市民”身份
  “农民工”一词在今年年初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占据了显眼的位置,随着更多对农民工的关注,整个社会也掀起了农民工市民化的浪潮。其实近年来许多地方为了消除农民工对城市的隔阂,都陆续开始改称农民工为“新市民”,像浙江、广东等省还推出用“居住证”代替“暂住证”制度,希望摒弃过去政策上的歧视痕迹,给农民工提供免费就业培训、社会保险等部分福利。
  尽管如此,今年早些时候,兰州大学做的一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显示,仅有2.8%的农民工认为自己是“新市民”,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仍然认为自己是农村人。同样,在《小康》杂志的调查中显示,仅有4.8%的城里人认同农民工的“新市民”身份。可见,“新市民”一词仅是一个美好的虚名,无论政策如何制定,都还没有打破人们心中固有的思维藩篱,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显然都没有对“新市民”的认同感。
  20岁的张琳在一家餐馆做收银员,10岁时跟着父母来到了北京。她能讲一口京腔,但她心里知道,自己永远都不是北京人。张琳清楚地记得,上学的时候去同学家玩,她习惯性走进屋里,同学妈妈赶忙拿来一双拖鞋,并告诉她:“我们家和你家不一样,要换拖鞋。”和同学妈妈聊天的时候,她也总觉得对方有意无意地宣告着自己身份的特殊,像个异类。“我相信当时同学妈妈不是故意的,但我还是觉得心里挺不舒服的。”张琳说。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2-10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