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2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农村与城市还隔几道墙?

★文 /《小康》记者 李秀江 成都、重庆报道

  那么,破除城乡户籍制度,就能缩小城乡差距,拉平贫富悬殊吗?
  事实上,户籍对于人口的流动管制已经放开,农民工可以选择到中国任何一个城市打工,但大量农民工转移到城市中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二元社会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分析称,“中国农民工的转移,在一定阶段中没有消灭二元结构,反而产生了新的、双重的二元结构。”他说,原来的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二元结构存在,农民工进城之后,在待遇上与本地居民相差很大,形成了新的二元结构。
  为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建议,统筹城乡一体化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现在无论从城市还是农村来看,都应该把农民工市民化提到一个日程上来,“十二五”期间应该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显然,户籍制度与二元结构是不可逆的,二元社会的产生与户籍制度有关,但仅仅统一户籍并不能解决因户籍制度而衍生的种种不公平。专家认为,如果农村的人口、农村的资金向城市单向集中,只会使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只有到了人口在城乡之间是双向流动的,资本在城乡之间也是双向流动的,才是真正进入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农民进城该不该收回土地
  张玉林当年希望得到城市户口的愿望如今举手可得,为什么现在的心态反而不那么迫切了?
  张玉林告诉《小康》记者,转为城市户口,农村的土地就要被收回,虽然他那三亩多地已经租给别人种了,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秦代红则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误解,成都统一城乡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但并不以收回土地为条件。”
  实际上,这不能怪张玉林误解,有些省市在推进户籍改革中,确实是把“户口”与“土地”挂钩,转为城市户口必须放弃农村的土地权利,“土地换社保,土地换住房”在很多地方是真实的现象。而转为城市户口,农村的土地该不该收回,也是政府和学界争议最大的一个问题。
  赞同“收回”的官员和学者认为,农民变为市民就享受了城镇社会保障,如果再不交出土地,不就重复享受了吗?这是制造新的不公平。“这种观点从理论上讲并没有错,但它却是过去社会二元结构的逻辑。”西南政法大学副校长刘俊认为,这是目前理论界的一大误区。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土地制度是以“生存保障”为目标,改革开放30多年,土地不再是农民生存的唯一保障,农村土地制度正渐渐转变为以“利用效率”为目标。
  刘俊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怪圈在于:当强调农民生存保障时,就会拿老制度理念与规则说事,当强调农村土地利用效率时,又拿市场经济理念与规则说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逻辑,用其中的任何一种制度逻辑去评价另一项制度,都只能得出一个错误结论。
  因此,农民在农村的土地权利,与变为市民后享受城镇社会保障是毫不相关的两件事。
  “土地是农民自己的独立财产,怎么处置,什么时候处置,均由农民自己决定,与是否转为城市户口无关。”刘俊近一步解释:农民在农村的土地使用权,已经在最近一轮土地承包时,固化给了现在拥有土地的农民,而且通过《物权法》在法律上固化成了一项独立的财产权,不能与户口挂钩。
  统筹“土地”还是“农民”
  近日,关于农民“被上楼”、“被城市”的新闻引起社会强烈关注。中央原本期望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倒逼出城乡统筹下的“集约用地”,但不少地方政府将之异化为扩张城市用地的手段,以至于有专家称“统筹城乡”变成了新一轮的“圈地运动”。
  城乡统筹的重点是土地,还是农民?
  迟福林在接受《小康》专访时坦言,城乡统筹的实质是城乡一体化,目的是提高农民的收入,但在实践中有些方面确实走偏了,而且有的还是相当严重。“所以国务院准备开始规范‘增减挂钩’的试点,不再扩大。”他说。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2-09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