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11月《小康》
  栏目:国际
情感上拒绝,理性上认同

★文 /《小康》记者 张旭

  在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进行的这一调查,显示出一些耐人寻味的结果,也许,中国人看日本,并非我们想象中那么“愤青”
  2010年秋,中日关系的多事之秋。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可感知的对立情绪因撞船事件和钓鱼岛领土争议而在中日两国间持续蔓延。当《读卖新闻》于10月初就日本民众的对华态度进行调查时,84%的参访者说他们“不信任中国”,89%的人认为中国在撞船事件后的反应“过分”,94%的人表示中国要求日本道歉和赔偿的做法“不可接受”。
  同一时间的中国,共计46.29%的参访者认为日本“不可信”,65.20%的人表示“当中日关系出现问题时”将“基于客观中立的立场,就事论事进行评价”,52.08%的人认为“目前中国人在评价日本和日本人时带有偏激的民族主义情绪”。
  这些数据来自《小康》杂志于9月27日至10月17日间进行的“当代中国青年的日本观”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在全国范围内选取样本,并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296份,西部、中部、东部各地区的样本量所占比重分别为16.59%、28.86%、54.55%;参访者年龄介于15岁至35岁之间,其中80.17%的人为高中生和大学生,79.71%的人正在或曾经接受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教育。
  调查结果,透露了一些不常被说到的事实。
  想到历史,未必反日
  提及日本或日本人时,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没有悬念,67.75%的参访者选择了“中日历史问题”。那么,首先想到历史问题又意味着什么?
  一种在日本由来已久的说法认为,日本和日本人给多数中国人以如此联想,主要是因为中国政府长期进行反日教育。对此,大部分参访者并不认同。他们的总体感觉是,“学校教育还比较客观”,而家庭教育和媒体信息倒是影响颇大。
  事实上,历史记忆之于当代中国年轻人并不必然导致反日情绪。今年大学毕业的张莹认为,“历史总会遗留一些问题,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于这些问题,更不应该以激进的态度去面对。”山东大学研究生樊祎则表示,她愿意相信一位日语老师说过的话,那位老师说“如果没有那场战争,日本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善良的。”
  与此结论有些关联的数据是,在回答“您对日本和日本人抱有怎样的情感”时,共计47.92%的参访者表示“非常厌恶”和“比较厌恶”,42.98%的人表示“没有特殊感觉”,另有共计9.10%的人表示“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11-15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