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9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碳交易潜规则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刘彦华 范颖华 胡柯

  低碳大话语下,碳交易如火如荼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它的前景如何?是有炒作之嫌,还是真的有人在闷声发财?
  
  贵州开阳县农民周发顺在领到贵阳市碳减排项目成功交易后的第一笔款项前还是狐疑了良久。直到真的把钱领到手里之后,他才明白这件事看来是真的。
  从2008年起,贵州贵阳市在开阳县开展了农村沼气池CDM试点工作,将2007年前所建的1万多口沼气池开发成VER(自愿减排量)项目,获得了芝加哥气候变化交易所的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农户沼气自愿减排项目。并成功与国际著名碳信用买家达成第一期减排购买协议,按照每户补助人民币20元的标准,一次性兑现1万多户沼气用户人民币20.8万元。
  在中国全社会低碳大话语之下,类似看似简单、便捷,如同天上掉馅饼的碳交易如火如荼。
  CDM机制最早是在《京都议定书》谈判时,针对如果发达国家在2012年未能完成减排指标怎么办这个问题,美国提出的一种碳补偿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搞可持续发展,同时又可以帮助发达国家实现它的减排目标。后来这个理念逐渐被落实下来,形成了现在的CDM机制。
  除了自愿交易,中国企业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CDM机制完成的,其流程一般为,企业在国际买家的支持下,确认项目开发资质,然后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之后再经过第三方经营实体(DOE)认证,再到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注册,由EB签发CERs(核证减排量)进入买家账户。
  从协议生效至今,中国已有600家以上的企业进行了碳交易,买卖碳的平均价格为8~10欧元/吨。短短几年时间,中国企业对待碳交易的态度也由“吃螃蟹”转变为了“尽力争取”,碳交易巨大开发潜力和投资机遇的吸引力难以抗拒。(相关报道详见本期封面报道案例一文:《碳交易,谁赚到钱了?》)
  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截至2012年,我国预期每年将会产生超过1.84亿的减排额度,占到了实际每年减排额度的近60%,远远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但是,随着2012年的日益逼近,《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即将结束,国际上却一直未有任何关于气候框架谈判的利好消息传出,全球碳市场前景似乎很不明朗。
  也就是说,CDM机制的未来,在《京都议定书》第二阶段以什么形式存在?还存不存在?现在还是未知数。(相关报道详见本期封面报道专家解读一文:《CDM的未来:大家都在赌》)
  屋漏偏逢连夜雨。7月底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EB)第55次会议上,22个项目被否决。其中20个来自中国,包括11个风电项目和9个水电项目。缘由依旧是——EB对中国的风力发电项目提出质疑:有关项目的财务可行性是否依赖于碳融资?中国政府是否故意保持低补贴以确保项目具有CDM资格?
  业界一片惊呼,甚至有人称,这是因为EB认为中国的项目太多,要对中国“大开杀戒”。中国CDM市场再一次被乌云笼罩。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9-20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