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7月《小康》
  栏目:城市
世博镜头:朱家角模式求解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上海报道

       朱家角规划者的设想
  从上海人民广场出发,坐沪朱线高速巴士,一个小时就直达朱家角。事实上,这是离上海市中心最近的水乡,这一大优势是朱家角的一块金字招牌。很多上海人都把这里当作了近郊休闲养心的地方,时不时来这里走走。
  5月9日上午8点,尽管下着绵绵细雨,但沪朱线高速巴士上还是载满了乘客。这是高薇薇和男友第二次到朱家角,吸引他们再来的原因有很多。有别于上海人的距离感,高薇薇对角里人热情好客的印象尤其深刻,“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一家婆婆在灶头忙着做饭,很好奇她做什么,婆婆特别热情的告诉我们烧的是什么菜,还邀请我们进去一起吃。最后我想给钱的,婆婆说什么都不要。”
  朱家角古镇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状似折扇,以漕港河为界分南北两岸,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这些小巷里不但掩藏着如课植园、城隍庙、大清邮局、王昶故居、圆津禅院等诸多知名景点,也遍布了砖木结构、临水傍桥、屋脊起翘的民宅和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此的角里人。
  地地道道的朱家角人沈海英在古镇上做导游已有10年,她带着客人穿行在北大街。北大街上都是老宅样式,各种店铺林立两旁,除了丝绸、工艺品、纪念品,还有各种馅料的甜咸粽子、箬叶烧肉、荠菜炒年糕、卤汁豆腐干、扎肉、熏青豆等特色小吃。桥边傍水的房子大多是饭馆,以卖当地淀山湖和江浙的河鲜、野菜为主。这里除了外来的人,还留在古镇生活的老朱家角人大都是中老年人,到处都可以看到推着小车出来炸豆腐、或者在门口包粽子的婆婆们。一些半掩着的木板门里,也有聚在一起或闲话家常、或打麻将的角里人,面对喧闹的游客,他们照样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以最自然的姿态面对好奇的游客。
  这正是朱家角的规划者们最初的设想。中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唐子来在最初规划朱家角发展时就表示,朱家角作为一个水乡古镇,从规划司的视角看,最有智慧的地方就是让空间成为充满活力的生活场所。
  很多人仍然拿它与周庄比较,相较于周庄节节攀高的门票和越发浓郁的商业气息,晚一步开发建设的朱家角一直在反思,它刻意避开了周庄模式,原来负责朱家角开发的上海朱家角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鲁千林此前曾表示,撇开周庄模式,就要找到景区门票依赖之外的经济增长模式。
  杨辉明在接受《小康》记者专访的时候表示,这样的开发模式并不容易,在保护上其实有很大难度。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7-15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