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6月《小康》
  栏目:国际
X光透视名画惊天骗局

★文 /《小康》记者 罗屿

  造假大师们时常能顺利骗过文物鉴定专家,有些不过几小时便被仿制出的艺术赝品竟被博物馆、美术馆当做“镇馆之宝”,挂在墙壁上骄傲地展示了几十年
  6月,对于英国国家画廊而言,或许是个尴尬的月份。因为,这家欧洲老牌艺术机构要做一件自揭伤疤的事儿——从仓库中搬出40多件一度被他们以为是大师真迹的艺术赝品向公众展示。
  国家画廊举办这场名为“近距离检测”的展览倒也并非是血泪控诉被骗经历,展出的赝品其实更像“犯罪实录”中被揪出的反面案例,用来反衬科技的高明——展览中将详述国家画廊的鉴定专家如何利用处于时代尖端的X光探测、色素分析、年轮分析等技术,最终“侦破”赝品背后的惊天骗局。
  “那是科学家耍的花招而已”
  进行X光透视等技术分析,是近年来艺术界常用的名画“体检”手段。去年年末,有科学家用13种波长的光照射《蒙娜丽莎》,结果发现达·芬奇原本给蒙娜丽莎画了眉毛;几年前,有专家对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拉·福尔纳里娜》作X光处理时看到,画中半裸女郎左手无名指上原本佩戴着一颗红宝石结婚戒指,只是后来不知何故被画家“除掉”,专家因此推测,拉斐尔与画中模特互生情愫,借画赠戒指给她。
  还是这幅《拉·福尔纳里娜》,在被曝出“500年爱情之谜”后,又有专家觉得它大概是幅赝品,原因是X光照射下,画像背景两侧有一座双拱桥、一座塔的废墟,而这种建筑风格实在不符合画家生活的城市佛罗伦萨。
  通过“隐藏”于内的建筑风格判断名画真伪,多少显得证据不足。相对而言,这一次英国国家画廊提供的运用X光等技术的“侦破实例”,明显更具说服力。比如一幅收藏于1990年的荷尔拜因肖像画,之所以被判定为赝品,纰漏出在其亮蓝色的背景上,这种亮色涂料直到18世纪才有,而荷尔拜因死于1543年。  
  同样因涂料被推测为赝品的,还有英国国家画廊1924年获得的一幅16世纪意大利画家弗朗西斯科·弗朗西亚的画作。这幅绘有女神、孩子和天使的作品曾被视作珍品挂在国家画廊展示了30年。然而1954年,一幅几乎与之一模一样的画作出现在伦敦的拍卖行。一时间,孰真孰假,争论四起。起先,国家画廊这幅还占有上风,可在高科技手段下它却疑点凸现。通过红外线照射显示,画中天使的头发应是出自石墨铅笔,而在16世纪的意大利,石墨还只是个传说。
  展览赝品,倒也并非英国国家画廊首创。很多欧美博物馆面对伪作时,多半不会遮遮掩掩,将其公诸于众仿佛已成惯例。多年前,德国纽伦堡日尔曼民族博物馆就曾对照展出过两幅难分真假的画家伦勃朗自画像。其中一幅来自荷兰海牙,其画笔生动,线条流畅,一直被认为是真品。而德国纽伦堡出现的那幅伦勃朗画像,由于画笔粗糙,被很多人判断为“某模仿者一时冲动所作假画”。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6-10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