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下一站,写实艺术

★文 /《小康·财智》记者 晁珊珊 图 | 灿

李贵君-《潜梦》
  当代艺术盛极而衰,写实艺术沉寂匍匐,这对相互妒忌的双胞兄弟即便此消彼长,却仍旧充斥着艺术品市场,这次悄然苏醒的写实油画,有理由在金融风暴余波未平的微悉晨光中笑沐春风吗?
  “有人说过您长得有一点像梁朝伟吗?”
  “说我像很多人,就是不像我自己。”
  “您很随和。”
  “为什么不呢?”
  李剑光微笑而缓慢地对一切报以宽容的态度,包括他已经经营了近20年的画廊、偏爱的写实艺术油画和让他画廊骤然萧条的金融危机。即便在那个漫长的“有艺术无市场的艰难九十年代”,他也一直没有放弃。
  不曾遥想,这个中国画廊业的先驱人物曾另辟蹊径,开办古典家具工厂,只为挽救自己精心收藏的写实油画和画廊生计。而现在,李剑光除了经营着798灿艺术中心和观音堂的世纪艺苑,同时也是整个观音堂画廊街当初的缔造者。这一切都与他对写实油画的“宽容”、钟爱和不离不弃有关。
  在“没有市场”的市场里
  上世纪90年代,当重商主义大潮的浮光掠影晃动到学院派油画上的时候,这个商机也被李剑光发现了。
  曾经的科技报国际部记者,讲着一口澎湃的英文,机缘巧合在美院结交了一群艺术家朋友,他半开玩笑,进这个圈子“是他们怂恿的”。1991年,当李剑光最早把他的世纪艺苑艺术中心开到国贸旁边的京伦饭店时,就已经明晰了这个还“没有市场”的市场集中在那些进进出出的外国人钱包里。虽然叽里呱啦的英文和对油画的专业鉴赏能力让他比其他本来就不多的同行更有竞争优势,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油画市场却带着此番的“不成熟”憋足前行了十余年。
  “刚开始经营得不错,学院派的写实绘画的油画作品卖得很好,这也是我个人收藏的主线,其余的就是一些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李剑光至今还记得当初自己卖得最贵的一幅画,王沂东的一幅油画以3万美元成交,“在当时已经非常高了,相当于22万人民币。后来还有石良的、艾轩的,卖过1万多美金,现在一般的拿出来都是300万到400万元,一些当时几千美金的画,现在也都卖到了上百万元一张。”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3-29


2010年01月(《小康▪财智》)


2010年02月(《小康▪财智》)


2010年03月(《小康▪财智》)


2010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