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0年02月《小康》
  栏目:城市
“借”来的上海新地标

★文 /本刊记者 鄂璠  上海报道

  历届世博会都非常重视物质遗产,建造一个地标,可以供大家在世博会结束之后瞻仰,同时物质的地标也代表了一种时代的精神和创新的欲望
  这是发生在上海图书馆世博信息中心的一幕真实场景。
  当1851年首届世博会展馆水晶宫的历史资料向公众展示时,一个男孩看到油画家笔下的水晶宫,便睁大眼睛,若有所思地拉了一下妈妈的手,大声说:“这和我们学校的玻璃花房很像。”
  听到小孩子的话,周围的参观者都善意地笑了,母亲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制止儿子别再说话了。这时,一位著名的建筑学教授走过来,和蔼地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小朋友,你有一双智慧的眼睛。”
  穿越时空的感知
  正如小男孩所说,水晶宫的设计者约瑟夫·帕克斯顿正是采用了花房式框架玻璃结构设计了首届世博会的陈列大厅。
  1849年,英国伦敦万国工业产品博览会建筑委员会向全世界征集展馆的设计方案,但200多个应征方案无一令主办方满意,服务于英国贵族的园艺师帕克斯顿听说此事后便毛遂自荐。在这之前的有一天,他把7岁的小女儿抱放在王莲的其中一片叶子上观赏花朵,水上飘逸的绿叶居然能承载起一个孩子的重量。
  粗壮的筋脉纵横呈环形交错在巨大的王莲叶子背面,构成既美观又可以负担巨大重力的整体,这个发现激发了帕克斯顿的灵感,他首创了温室,并创造了建筑的独特构造方式。
  水晶宫从动工到完成仅用了短短5个月时间,中国清朝官员张德彝在参观后用“一片晶莹,精彩炫目,奢华名贵,璀璨可观”来描绘它,有人说:“它的贡献在于满足了人类的精神梦想,它以一种暂新的空间形象将人类未来的憧憬与过去的文明结合起来。”
  一个半世纪以后,拥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将在中国上海举行,大幕尚未开启,但世博会的影子在这座城市中已经无处不在。而《小康》杂志记者的世博采访之旅就从聆听这个美妙的故事开始,如今,水晶宫作为建筑实体已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了,但它不仅成为了引领19世纪博览会建筑空间形式的先驱,而且永久地定格在了人们的记忆之中。
  被放弃的上海地标
  历届世博会都有一个标志性建筑物。著名的埃菲尔铁塔是1889年世博会留给人类的最璀璨杰作,历经百年风雨,如今的埃菲尔铁塔仍是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地标。太阳塔则承载着人们对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美好回忆,那是世博会第一次在亚洲举行,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成为了当年一座新潮的地标性建筑,转眼40年过去了,矗立于万博纪念公园内的太阳塔每年仍会吸引150万左右的游客观光。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10-02-04


2010年01月(《小康》)


2010年02月(《小康》)


2010年03月(《小康》)


2010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