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2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抑制产能过剩选好政策着力点

★文 /王岳平

  对于产能过剩问题,支持突破关键环节、提高环境准入标准是更好的切入点。
  对产能过剩,不能一言以概之。要看是什么时候产能过剩?什么样的产能过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产能过剩?针对怎样的市场过剩?尤其是从产能过剩形成原因来看,过去一段时期为什么在有人认为存在产能过剩的条件下,还有那么多企业进入?
  这样看来,其一,有可能没有产能过剩,人们所说的产能过剩只不过是与想象中的需求相比。其二,相对于需求而言,确实是产能过剩,但由于人为地降低了企业相关成本,使得企业可以在低于正常水平的开工率的情况下生存。其三,适当的产能过剩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具有先进生产水平的产能需要针对未来需求不断进入,会有可能高于目前的需求规模;而过时的产能未必能够满足未来的需求,是需要真正淘汰的产能。其四,还要看在国际市场上是否有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上,即使产能过剩,但有竞争能力或竞争能力是上升的仍然可以生存。同时,上述因素也并不是孤立地存在。
  当前,产能过剩被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但产能过剩又这么复杂,有时甚至都很难说判断是否准确。可以说,产能的形成是企业根据市场信号做出反映的结果,关键是“市场信号”是否准确、是否充分;同时,也需要用动态的眼光来考察。对比较优势下降的行业,过剩的产能是需要转移或者淘汰的;而对于比较优势上升的行业,是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走向国际市场来释放过多的产能的问题;对增长性行业,当前短暂时期的产能过剩也是正常。
  从对产能过剩的判断能力来看,企业比政府更能判断是否产能过剩或哪些产能过剩,并对因此产生的误判而负责。曾几何时,我们曾出现过新建电厂一个都不批,随后电力供应紧张;也出现过现实经济表现超出政策预期。比如根据200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制止钢铁行业盲目投资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03年底,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将达到2.5亿吨,目前在建能力约0.8亿吨,预计到2005年底将形成3.3亿吨钢铁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2005年市场预期需求”。实际上,2005年我国粗钢生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均为3.5亿吨,生产能力4.7亿吨。一方面,生产能力扩张很快,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超过预期。也正因为如此,国家一方面执行比较严格的产业政策,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实际上是控制了国家能够严格调控的大型企业、大型项目;而民营企业、中小型项目则对市场能够做出灵活响应,使得近几年,我国钢铁等一些原材料行业中大型企业发展较慢,而小规模企业发展快,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局面。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产能过剩的产品中,高档产品有时甚至会比低档产品更突出。同时,一些产业政策支持的新能源设备制造业也呈现出产能过剩的态势。关键是能否适应未来需求。
  因此,判断市场需求具体多少,这是企业的事情,政府要做的事情是:从长期来看,解决产能过剩要有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要摆脱对加工制造环节的过度依赖,实施突破关键环节(即突破研发、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品牌等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从近期来看,应严格环境准入标准和技术准入标准,降低退出障碍,建立健全优胜劣汰的机制。产业政策规定淘汰落后产能的依据也不应该是产能过剩,而应该是环境标准和技术标准。(作者: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2-23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2009年02月(《小康▪财智》)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