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1月《小康▪财智》
  栏目:理财
到李开复的工场去创业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这个阶段,也就是创新工场的最具成就的阶段,孵化。
  孵化
  创新工场计划每年推出3-5个公司,然后由创新工场提供帮助,从这些公司中获得相应的股份并最后获得利润。对此,业内认为风险很高。李开复则称:“推出的公司,总会有做的不错的。”
  此番创新工场成立,最让业界津津乐道的是,创新工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融资了8亿元,而且出资者都是财经界的大腕,柳传志、俞敏洪、郭台铭、陈士骏,这些人的加盟,把本来就已经高烧的创新工场再次推上了一个高度。
  在和媒体聊天的时候,李开复说,这些知名的投资人也会抽空来创新工场指点江山。所以对于创新工场的孵化李开复看上去自信多于担忧。
  除了创新工场万里、千里挑一挑出的人才,再加上这些商界大腕多年商场拼杀的智慧,创新工场的“1+1+1(天使投资+猎头+孵化)”模式似乎挑不出毛病。而且李开复本身在IT界20年的职业经理人传奇就让人对创新工场的好感倍增。
  根据创新工场的投资方向和它的商业模式,最后我们基本上得出一个结论,创新工场的产品就是更多的高科技产品。
  事实上,看完整个创新工场的模式之后,不难发现,创新工场的这套模式其实是美国天使投资和中后期投资的合并,也就是说,创新工场利用自己的模式,把一个企业从最初的创业一直跟踪到最后的成熟或者上市,这就等于是一个完整的投资流程。唯一不同的是,被创新工场选中的项目或公司实际上就是诞生在创新工场内部。
  成功VS失败
  创新工场借助名人效应走红,无论是总裁还是投资者,都是大有来头的人,所以,截至现在,创新工场已经成功融资11500万美金。
  在风投界打拼20多年的刘玉环在评价创新工场的模式时说,创新工场摆脱了中国市场上的财务式投资,使天使投资在中国实现了规模化。而联想总裁柳传志看中的则是李开复本人的社会经历和他的创新思维。
  虽然创新工场的正面新闻使人们几乎相信创新工场就要在中国实现如美国硅谷一样的传奇的时候,业内质疑的声音也开始响起。对于创新工场的这种模式,有人表示了怀疑,认为从头到尾,都感觉有点虚。
  怀疑者的声音主要集中于他们认为中国的确需要大量的天使投资者以及能够对新创企业提供管理支持的创业辅导者,但是他们认为李开复创造的这种类似母公司对子公司提供资金和管理支持的模式,是否真的能够成为创新孵化器则有待时间证明。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李开复本人的光环太过耀眼了,盖过了所有创新工场的光环,他们的担心是现在的创新工场因为有李开复的光环有人投资,一旦光环退去,谁来投资。8亿元的资金,李开复曾说,是两年的运作资本。
  对此,李开复称,即使创新工场不成功,但这些企业总会有一些成功的,并且他认为这些创业者从创新工场走出去总能做出一些成就。那么,创新工场就算是成功了。
  据记者了解,创新工场目前已经接到了很多要注资的创业者的信件,据悉,半年内创新工场会将整个平台搭建完毕,开始正式走上轨道。而对于特别优秀的创业者,李开复说,就是三顾茅庐也要把他挖出来。
  创新工场的商业模式虽然新,但是他的业务并不是唯一的,对于行业的竞争,李开复表示,创新工场的最大优势就是吸引人才,人才吸引来了以后还会进行培养。他说:“我们这么多聪明的人聚在一起,优化和筛选项目,把人脉、信息、资金整合在一起,还能有什么不成功。”
  另外,他还称,他敢于让对手来挖他的人,即使是把他计划的每年招的108个人都挖走,他也能很快的再召集108个优秀的人才。单从这一点上,李开复的魄力多少让我们认为创新工场最后的结果应该是胜算比较大一些。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1-18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2009年02月(《小康▪财智》)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