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0月《小康》
  栏目:城市
三亚:北纬18度上的绿色野心

★文 /本刊记者 刘彦昆 三亚报道

  早在县级市时代,朱家仁等决策者在国际机场的选址上就已有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三亚凤凰机场选择在凤凰坡建设,而没有“拦腰折断”三亚湾来扩建原有的三亚机场,为这座城市日后的发展保留了一条黄金海岸。2007年,位于荔枝沟的有着31年历史的华盛天涯水泥总厂拆迁。为此,三亚市政府每年少了2000万的财政收入,但占三亚城市粉尘污染总量高达80%以上的这个污染源从此消失。水泥厂的原址上建起一座职业技术教育学校。
  在孙冬这样的景区创业者中间,环保意识也伴随着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孙冬还成为“蓝丝带”海洋保护活动的创始人,他希望有一天他的“蓝丝带”能上升到国家影响力,潜移默化地让人们爱护海洋、爱护生态环境。孙冬说,他理想中的两类城市,一种是紧跟时代脉搏的大城市,另一种就是三亚这样风光秀美、幸福指数很高的城市。
  如今,三亚的美丽已经声名远扬,但是她短短20年的发展历程,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终究短暂。河北游客林先生说:“三亚的海边太美了,酒店别墅都建得很漂亮,但是,三亚市区怎么还像个小县城呢?”来自安徽的出租车司机王师傅说:“三亚的路有些窄了,城市再发展几年,车子就跑不开了。”
  张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不讳言三亚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此类不足之处,她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三亚启动了升格为地级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系列规划重编或新编工作,即“1+7”规划,以《三亚统筹城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战略研究》为总战略,开展7个方面的规划编制工作:城市总规新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人口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民生建设发展规划和系列产业发展规划。其中涉及包括旅游业、现代农业、海洋渔业、商贸产业、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等6大产业。
  在张萍看来,一座53万人口的小城市每年接待超过800万以上的游客,市民主人意识、环境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过去的17年创城历程中,在每一次精心策划的文化活动中,原本‘与世无争、大度包容’的三亚人有了空前的参与热情。”2006年,市民热情参与了城市精神的评选活动,“极力争取”成为大家广泛认同的“三亚精神”,三亚人用这四个字,总结这座城市20年历程中每一个成就。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10-14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