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10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60年国家生日的难忘瞬间

★文 /本刊记者 张旭 孙晓青

  阅兵、狂欢与献礼工程
  从1949年到1959年,共和国每逢国庆便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在这11次阅兵中,民兵、公安、火箭炮、伞兵等方队被纳入受阅队伍,骑兵部队在1954年以后再未参加分列式。空军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1957年国庆节时,国产轰炸机、歼击机首次受阅,不过1956年的“十一”,空军部队却没有出现在天安门上空,因为那天下了一场大雨。
  那场雨令当年参加群众游行的张儒至今仍记忆犹新。“我上初二,被选上参加国庆游行别提多高兴了”,张儒回忆道。“当时学校要求自己预备白裤子,我没有,所以就向同学借了一条。”没料到,那天的雨给举红旗、穿白裤的张儒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五十年代的时候,咱们国家红旗的质量也不是很好,雨一淋就开始掉色。游行的时候光顾着看毛主席了,根本没注意到这些事,到家之后才发现白裤子已经被染花了。”赔不起同学裤子的张儒焦急万分,但那个时代的问题自然有那个时代的办法来解决。“当时北京还有染布的店铺,旧衣服染个别的颜色就算是有了件新的。”结果,张儒花了不多的钱,他的同学收回了一条黑裤子。
  令陆定一的长子陆德印象深刻的是1959年的十周年大庆。那年陆德被选入“民乐方阵”吹笛子,他说他当时吹得相当认真,而且并没有被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所吸引。“在中南海里经常见到,已经不新鲜了”,陆德在游行时少了点激动,却多了些专业精神。但激动还是有的。“那时候每次国庆都是白天阅兵,晚上在广场进行群众联欢。十周年联欢的时候我负责放炮”,陆德兴奋地说,“当时老师给我们几个同学每人发了50个‘二踢脚’。其他同学跳集体舞的时候,我们站在指定的位置,听到老师说‘放’,我们就带上白手套放炮,那时候真是狂欢。”
  1959年的国庆节确实有不少事值得狂欢,就在“十一”前不久,一大批“献礼工程”刚刚完成。1958年中央决定,为给“十年大庆”献礼,北京将在1959年10月1日前建好万人大会堂、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十大建筑”。当这些建筑破土动工的时候,可用工期已不足一年。“十大建筑给我的最深印象就是神速”,张儒回忆说,“当时根本没有吊车这样的机器,全凭人力突击。有人累得坐在脚手架上就睡着了。”除了“十大建筑”,那一年的献礼工程还包括《青春之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林则徐》等10余部电影。日后国庆拍献礼片的传统大抵可溯源至此。
  游行、游园与邮票
  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当年国庆不阅兵,且未来的国庆节“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时阅兵”。此后10余年间,群众游行成了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上的主要活动。
  “1961年的国庆游行我也参加了”,张儒说,“那年我刚考上中央民族学院(即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当时学校要求我们这些汉族学生游行时也穿少数民族服装,我们多少有点不理解。”不过至少在那一年,穿少数民族服装的学生被安排在了游行队伍的第一路,即最靠近天安门的一列纵队,这使张儒有机会再次目睹毛泽东的真颜。“毛主席有时候会进城楼里面休息,这时候经过天安门的人就看不到毛主席了”,张儒回忆道。实际上,当时很多人为了等毛主席,往往会在天安门前放慢脚步,后面的人却希望尽快到达天安门,在临近天安门的时候开始加速,结果游行队列常常在南池子一带“断线”。为了不影响游行的观看效果,有关部门想出了事先在南池子集结预备队的办法,一旦此处出现空白,预备队群众立即补上。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9-28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