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6月《小康》
  栏目:社会
心理援建持久战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紧迫而漫长的心理拯救
  世界心理学界有一条铁律:地震发生,受灾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高发时节。
  4月20日凌晨2点左右,33岁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在位于绵阳的家中自缢身亡。这不是第一起自杀事件,也并不是第一起干部自杀事件。
  2008年10月3日,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在暂住地自杀身亡,这也是北川灾后首例轻生的政府官员;2008年11月17日,北川擂鼓镇发生首起灾民灾后自杀事件:擂鼓镇村民杨俊杀妻朱菊华后自戕……
  中科院心理所危机干预中心于2009年1月10日至15日对北川86名干部进行调查发现,11%的干部有较重的抑郁状态,36.9%的干部有严重创伤反应,28.6%的干部感觉心理压力很大,60%的干部感到需要心理服务。对受灾群众的调查发现,在板房安置点经常想自杀者的比率竟高达4.3%,其中北川6.9%,绵竹1.9%,什邡3.9%。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针对数据指出,单就北川县来看,幸存的1000余名干部在震后一年内出现两例自杀,自杀率高出一般人群近10倍。
  虽然陈婷表示,她所接触的师生中并没有出现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但这一年中,孩子们也发生了特殊的心理变化。地震发生后,震区的孩子们期盼复学、渴望读书的热切心情感染了每一个人,但后来,陈婷发现孩子们变了。
  王凯(化名)是聚源中学初二的学生,他曾经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读书,希望能够借此改变命运,离开山沟沟,去见识更广阔的世界。但在那些曾经一起拼搏的同学永远地离开了他之后,他的想法变了。
  “现在真的不想读书了,原来命运根本就不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拼命学习也难逃悲惨的宿命,还不如玩够呢。”王凯的厌学情绪并不是个案,陈婷和学校都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厌学、浮躁等不良情绪,读书无用论逐渐蔓延开来。从整个汶川灾区的调查来看,七成左右的学生都出现了这种不良情绪,甚至有的还出现了和老师对抗的躁动心理。
  “这种情绪在去年下半年尤为明显,并且非常普遍。其实不止是学生,很多老师也因为压力过大而引发诸多的心理问题。”很多灾区的教师在博客抒发情绪,有的说不敢再靠近学校里的废墟,地震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另一方面,来自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压力也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灾区进行了一次有关心理救援的大规模普查,普查显示,几乎所有人认为对于心理援助的需求要大于医疗援助,同时表示,心理援助的效果远不如医疗援助来得明显。这是一个十分矛盾的现象——当灾区的一些地方出现了“防火、防盗、防心理咨询师”的言论时,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灾区的心理援救工作远没有想象中的到位。
  地震刚刚发生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心理志愿者蜂拥而至。根据了解,灾区的很多心理救援工作站工作时间都不长,社工们去了很多地方,发了很多调查表,心理咨询内容简单,除此之外,就是做做互动游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孙学礼说,心理干预工作绝对不能走马观花,不是谈一谈话、做一做游戏就能解决的。
  “整个四川灾区一度有2000多名心理学工作者,但其中只有大约四五百人是有组织的专业人士。至于其他人,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张侃表示,在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志愿者提供的服务水平确实是参差不齐,同时也的确存在把灾民当研究对象采集完数据就走的人。
  “这是不道德的。”
  更多的心理专家强调,心理援助应该是持久的过程,绝不是短期行为。陈婷对此很是担心,那些心理志愿者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因为越往后需要的志愿者越专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6-12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