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李松山:现在是走进非洲的最好时机

★文 /《小康•财智》记者 范颖华

  “现在是中国的小工业生产企业走进非洲的最好时机。”李松山在接受《小康·财智》采访时做出了这番表述。“现阶段最优势的不是做贸易,而是大量的工厂过去,又卖原材料,又卖技术。不但利润高,当地政府也更容易接受。”
  李松山现任坦桑尼亚中非民间商会名誉会长、坦桑尼亚山得隆木业董事长,松山合力矿业(北京)董事长和坦桑尼亚国家马孔德艺术协会主席。他不仅是坦桑尼亚著名的华侨企业家,非洲艺术品收藏家, 还是非洲文化学者,斯瓦西里语专家。李松山的人生经历也异常不同寻常。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李松山和夫人韩蓉开始学习一种在非洲使用范围很广泛的语言——斯瓦希里语。两人曾是中国外事部门“毛选”翻译室的翻译,参与对外宣传工作近三十年。
  李氏夫妇曾多次被派驻坦桑尼亚,参加经济援外专家组,医疗队和中国驻外文化机构的工作。由于把中国的人力三轮车引进到非洲,李松山还曾经受到坦桑尼亚时任总统姆维尼的嘉奖。李松山告诉《小康·财智》记者,如今非洲的三轮车的叫法——“GUTA”, 就是他所创建的三轮车公司名字的缩写, 现在已经是斯瓦西里语的一个名词了。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年近五十的李松山和夫人韩蓉,决定自费去非洲坦桑尼亚当“个体户” ,出去创业。夫妇俩凑了8000美元。买完两人机票以后,仅剩3000美元。
  到了非洲,租住一间简陋民房,连床都没有,最后还是一位黑人老朋友借给了他们一个床垫凑合了好几个月。当年,中国人去非洲创业的还比较少。过去,他们去坦桑尼亚工作是中国政府的官员背景,而现在两人是在远离祖国的非洲的“个体户”,落差是很大的。
  凭借勤劳、诚信以及与当地人的友好相处,原本不会做生意的李松山夫妇,边学边做,生意做的很是红火。最好的销售纪录是,一天里卖十几个集装箱的货物。由于建立了相互的信任,李松山从国内订货时根本不用看货样,外方也是货到直接付款。
  1994年后,手里已经有了一些积蓄的李松山决定不再做贸易,进军实业。 通过收购坦桑尼亚南部最大的一个木材厂,开始做起了木业,渔业。始终是“文化人”的李松山夫妇,更是把生意上的盈余用于文化投资。他们深入接触坦桑尼亚马孔德木雕,以非洲木雕艺术为纽带,开始做起了中非文化艺术交流的事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5-07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2009年02月(《小康▪财智》)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