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4月《小康》
  栏目:社会
赵本山的二人转生意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特约记者 李芒

  于是,《刘老根》开拍了。那是他第一次亲自指导“触电”,熟悉赵本山的人告诉记者,当时,赵本山大胆启用了那些压根没有演戏经验的徒弟们,他认为如果这个剧拍好了,收视率高了,他的徒弟们就出来了。
  这是一次很大的冒险。赵本山投了五六百万。刚开始,那些二人转艺人没有电视剧的表演经验,根本就不会演,甚至有人还晕镜头。赵本山亲自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演给他们看,一遍遍地教。他有足够的耐心去调教他的那些徒弟。
  拍戏的时候,赵本山不允许没戏的人回房间休息,都让他们坐班,要跟着剧组一起,在没戏的时候就演群众演员。赵本山事后回忆也觉得自己当时是霸道的,“这部戏第一次加入了二人转表演在里面,里面也全都按照我心目当中的东北人是个啥样,生活状态是个啥样演的。做这个东西必须要霸道。我这种霸道也不是见谁都红眼,见着谁就看不上谁。我是很有人情味的,只是在艺术上非常严格。”
  正是这份霸气与坚持,赵本山成就了《刘老根》这部戏。2002年央视播出后,《刘老根》火了,里面演出的徒弟们也跟着火了起来。此后,赵本山组建了辽宁民间艺术团,建立了专门的二人转演出舞台。同时,他也再接再厉拍出了《马大帅》、《乡村爱情》、《关东大先生》等一系列赵本山式的、融合二人转艺术在其中的电视剧,部部火爆荧屏。
  电视剧带动了二人转艺人的名气直线上升,当这些艺人在大舞台上表演时,观众们感到了亲切和新鲜。于是,2007年,赵本山又借势而上,投资1500多万,把大舞台改名为“刘老根大舞台”,全力打造中国第一个二人转主题剧场。赵本山说,他希望这个主题剧场集餐饮、娱乐为一体,让大家感觉服务周全、看二人转也是一种享受,但同时不能失去东北民俗的韵味。
  2008年9月末,刘老根大舞台面貌一新,这座比照了好莱坞和百老汇模式的大舞台带给观众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听觉享受。2009年3月5日,尽管开演那天沈阳下起了雨夹雪,但来看演出的人颇有踏破门槛之势。
  “那天晚上正好广州文联来了20多人点名要看二人转,他们都说特别喜欢,乐坏了。”崔凯说,在赵本山的影响下,二人转早已经不是只属于东北群众喜爱的演出,而是成为全国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地方文化表演。
  巨人的肩膀
  与一些传统艺人不同,赵本山不遗余力猛推力挺新人是他最为可贵之处。他的徒弟们,站在他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向上走,自然比别人的起点高得多,获得成功也就越快。
  徒弟们刚走到他面前时,都像一匹匹野马似的,浑身是劲儿,带着从黑土地里沾染的野性。驯野马不能上来就拉套儿,否则就把绳儿拉断了,弄不好还回头踢你两脚。赵本山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刚带这帮徒弟的时候,亲朋好友都反对。他们都觉得,这帮人谁能管得了?大都没念过太多书,而且以前常年四处奔波地在外面从艺,很难管理的。但现在看来,赵本山做到了。他收徒时,赠徒弟的首先是一块刻着“国法家规”的石头,上万元一块,都是他亲自挑选的。他说,这是为了让他们记住这四个字的分量。
  赵本山没读过多少书,从小也是苦出身,熟悉他的人都告诉记者他天生就有一种霸气,很懂得管理和用人。赵本山用人很随性,但不随便。他身边的人有学历很高的高材生,有社会“混出来的”,有演员,有记者……不论出身如何,聚集到赵本山身边,一众成为了帮助他“打天下的英豪”。
  “徒弟都怕他,只要赵本山眼睛一瞪,他们就怕得不行了。” 有人批评赵本山的霸气,王小宝则为师傅叫屈,“如果有人熊你,那你为什么不能霸气点呢?师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谁还没有缺点呢,为什么非盯住别人的瑕疵不放呢?反正我认为,凡是只知道骂人的人,肯定心情不好,因为他看不见阳光。”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4-28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