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4月《小康》
  栏目:地球村
印度的深度

★文 /《小康》记者 孙晓青

  同样,印度对外来资本同样存在很大的戒备心理,设置了很多限制的门槛。这与中国的开放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数据显示,2006年,印度人到华经商和旅游的人数达到了50万人次,仅在区区广东一个省,就有3万印度人常住。但同时期,中国前往印度的人次仅有5万人次。“印度人善于学习和吸取别国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然后再结合自身来做自己的东西。如果印度能够打开这种封闭,他们在经济上的发展会更快。”宋泓均说。
  误解与了解
  中印是两大文明古国,拥有共同的边界,山水相连。从历史上看,两国之间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1950年4月,两国正式建交,建交之后59年漫长的岁月里,中印关系有曲折,也有发展。近日,印度总统帕蒂尔发表演讲表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最近几年在各方面有很好的发展,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地区和国际上日益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驻印度大使馆提供的数字表明,2007年中印之间的贸易额已经达到380亿美元左右,中国未来很可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印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经济领域的合作一直都在稳步进行。
  一直以来,部分中国人印象中的印度人口众多、贫穷落后,今天看来有些误区。宋泓均表示,接触下来印度人同样不了解中国和中国人,他们对中国也同样存在误解。
  “中国人多以为印度人生活质量不如中国人,尤其看印度大街上那么多浪荡的贫民,更觉印度人的出息不如中国人;而印度人看中国人从饮食、工作到管理训条都显得怪异,难以理解,也不相信中国人除了做点便宜小东西之外还能做出什么。同时,在印度人心中,他们从来都认为印度是整个世界除了美国外最好的国家,他们觉得自己的国家的一切都是很好的。”宋泓均说。
  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在回顾中印关系的时候也认为,由于种种原因,双方来往不多导致了解不多,理解和信任不够。印度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不深、不全面,有的时候有误解,有疑虑,个别人把中国当成威胁。不过,也要承认印度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是在增加的,逐步地加深,逐步地由偏到全,逐步地由感性转变为理性。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去印度游玩。很多人对那里的古文明遗迹、文化和印度风情着迷。很多去过印度的旅行者表示,印度的饮食、音乐、舞蹈、服饰、香料、草药完全自成一格,五光十色。
  在一个“驴友”的博客中,记者看到他用这样的文字记录着印度,“虽然我第一脚踏上印度,就踩上了牛粪,后来严重得生了场病,但是我最后还是无可自拔地爱上了这个地方,它的疯狂和怪异,它的神秘和奇妙,它的诙谐和沉重,它的多彩和丑陋。”
  宋泓均的印度朋友们也都对中国充满了好奇。当宋泓均讲到少林寺的达摩祖师就是一位印度人之时,他的印度朋友们不禁惊呼着,“难怪印度人不会武功了!原来是武术祖师跑到中国去了呀!幸好,我们印度的瑜伽师傅留在家里,不然,现在我们的女人都会是胖子了!”
  “哈哈……”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4-18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