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栏目:财智观察
中国经济复苏的出路何在?

★文 /夏业良

  房地产应不应该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扩大内需的角度看,它应该被纳入,因为房地产是内需中很大一部分,它上下游的带动效应很大。但是过去几年房价快速上涨,引起老百姓极大不满。其实,房地产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房地产商,而在于中国的房地产与全世界的房地产有两大不同特征。一是中国的土地实行的不是私有制,土地供给不是靠价格信号由市场来调节配置而是靠权力配置,造成了房地产市场供需极不平衡。权力配置土地供应,导致房地产商拿地的成本不断增加,房地产商要想增加利润空间,就必须提高房价。所以如果土地所有制改造的问题解决不了,房地产的问题可能最终都解决不了。小产权房的问题到现在都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实我一直认为它恰恰是土地私有化的一个突破口。另一点不同是房产的问题,国外房产一直都是私有,能长期积累、继承和自由交易,而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私有房产被公有化,直到1995年中国才开始逐步实施房产私有化制度,要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完全解决积压了几十年的房产需求问题不太可能。
  有人说,中国房地产的前景不行了,而我认为才刚刚开始,虽然之前有衰退的迹象,但那是因为政府有过度打压的政策,按照政府的想法,把房价限制在老百姓可以承受的一个水平上,这不可能。假如把房价限定在这一较低水平(比如说在北京五环以内每平方两三千元),人人都想买,那究竟谁又能得到这个房子呢?是不是还需要通过政府的权力来配置呢?虽然政府对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人规定了一些条件,但是我们看到的现实结果是买经济适用房的人往往并不是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比较幸运地拿到了,所以从2004年到现在,我一直坚决反对政府提供经济适用房,因为这种做法是一种不当配置资源、浪费资源的做法,是反市场化的做法。政府有义务给没有房子住的人提供廉租屋,但是财产权利不能赠送,而应该由人们自己努力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政府可以在贷款、福利补贴等方面提供优待政策,逐步帮助低收入群体购买小户型房。现在有些地方已经提出了经济适用房要盖但是要少盖,多盖廉租屋,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停止新建经济适用房,这就表明一些人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中国经济与社会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应该更多地依靠市场,而不是政府。
  开拓思路 有效使用外汇储备
  近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次演讲中提出要使用外汇储备刺激中国经济增长,其实这也是近几年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巨额外汇储备。
  目前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少说法,比如购买石油、矿藏等国际战略储备,或投资海外项目,甚至有人建议把钱发放到每个人头上。第一,应该注意,外汇储备不是政府的钱,而是居民、企业存在国家那里的钱,所以简单发放的思路是不对的。第二,我们应该想的是如何使它保值增值,而不是分光了事。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即便是要用,也要用在刀刃上,使它能够产生更多的收益,可以收购一些资质较优的海外经营资产,等将来经济形势好转,获取丰厚回报,同时也可以投资一些国内能产生乘数效应的项目。
  另外,美元贬值趋势明显,我认为,此时正是中国凭借巨额外汇储备,实现人民币快速升值,走向国际化、实现自由兑换的一个好机会。这样虽然会对一些出口造成影响,但是既然现在我们必须承受出口萎缩带来的损失,那不如主动承受更加沉重的负担,先把人民币升值这件事情做好,使人民币更大幅度地升值,在2012年经济恢复的时候,使得人民币币值接近原定目标,也就是符合购买力平价的1美元等于4.1元人民币的水平。这样虽然会使一些出口产业受到影响,但是另外一些新的产业又会繁荣起来,由此带来的失业等问题也就不是那么严重。我们应该把被动的局面转变成主动的局面,这需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现在,国内外都把目光集中在了中国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上,希拉里访华也好,外国向中国借款也好,我们不要因为拥有这么多的外汇储备,就急于在国际上扮演什么重要角色,应该立足于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办好,因为一国真实的综合实力决定着其国际影响力,决定着话语权,靠现金储备去购买话语权的想法已经落伍了。
  (作者: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注:本文在­《小康·财智》记者刘彦华对作者采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3-31


2009年01月(《小康▪财智》)


2009年02月(《小康▪财智》)


2009年03月(《小康▪财智》)


2009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