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2月《小康》
  栏目:财经
巴曙松:拉动内需应有新思路

★文 /《小康》记者 于莉娟

  尤其地方财政收入具有典型的顺周期特点,好的时候资金充足,再投资,地价再涨,再拿来赚钱。经济不好的时候,那些高昂的负债率风险都给了银行,因此说,凯恩斯主义在今天的中国会打折扣。
  《小康》:您认为基础设施不再适用于今天中国的处境,能具体举一些例子吗?我知道您经常去一些地方调研。
  巴曙松:在对一些地方的调查了解中我们发现,很多地方报的基于4万亿的基础设施项目,往往是有社会效益而没有经济效益的。
  比如,我们跑的几个县,他们向发改委报污水处理厂的项目。这听起来很美好,环保、和谐、科学发展,这些主题词都可以用得上。但是,环保部门的同志跟我说,全国有1400家污水处理厂在晒太阳,因此,重要的是基础设施建成之后怎么让它有一个商业性平稳的运转,而不是变成一个包袱。
  再如,国际上所有的城市地铁,大概只有香港的地铁在财务上是可持续的。北京的地铁票价2块钱一张,商业化的票价大概7块钱一张票,北京市的财政每年大概补贴50个亿,其它地方哪还有像北京这么大的财政实力能够这样持续呢?
  道理很简单,如果真的还有那么多好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又大,又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又好,那么在2006年和2007年流动性过剩的时候早就被那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家抢着去投了,还能留到现在?
  保就业要放松管制
  《小康》:既然今天的形势不再适用基础设施投资策略,那么什么是可以见效的方法呢?
  巴曙松:我们这次应对危机本来是希望扩大内需,希望安排就业,其实我个人认为无论是8%的增长、10%的增长还是5%的增长,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最关键的是就业。有收入才有消费。美国的奥巴马上台以后,他的政策目标更直接:“我要创造200万个就业岗位, 2009年我要增加300万个就业岗位”。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样,最重要的是就业。在美国的GDP贡献里,消费占2/3,而中国消费只占1/3。因此,现在要抑制经济回落,扩大内需,是需要投到劳动密集型的、能吸收就业的、效率比较高的这部分。无论是通过减税,还是通过其它的措施去刺激都可以。
  可是,现在我们把钱都堆到资金密集型的行业,吸收不了多少就业的大型垄断企业上面去了。这种对投资的大量依靠,有可能出现1998年应对危机的时候带来的一个后果:1998年的时候,中国居民的消费对GDP的贡献还有45%,结果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带动之后,居民消费贡献不断在降低。10年下来,消费对GDP的贡献只剩下35%。增长的财富和福利集中在居民以外的政府和企业那里。中国人有什么财富呢?40万亿的房地产,经过缩水之后的10万亿的股票,21.5万亿的银行储蓄。缩水的10万亿股票里面,老百姓流动的大概不到一半,其它的是大小非。因此,如果我们还按1998年这条路走,可能到年底一算帐,我们对投资的依赖程度提高了,对消费挤压得更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2-04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