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9年01月《小康》
  栏目:卷首语
教育是促增长的最有效工具

★文 /《小康》编辑部

  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
  扩大内需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正尽一切努力谋划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
  不久前,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增长方案,其中 400亿元被安排于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仅占这笔资金的1%。单独投入教育的有多少,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关乎民族未来的教育,所占比例小于1%。
  2008年12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宣言强调,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恢复、减少贫困、饥饿和童工现象、提高收入、改善健康和生活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教育的这些作用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曾经有三次著名的追赶:美国对英国的追赶、日本对西方国家的追赶、韩国对发达国家的追赶,而这些赶超背后,无不伴随着人力资本的超越。在芬兰,这个面积、人口和资源都很有限的国家,却孕育出了诺基亚那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芬兰的排名在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二。它的秘密在于,发展经济必须靠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智慧。1980年之后,芬兰的经济增长主要靠知识拉动。
  然而,多年来,中国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一直增长缓慢。
  廉价劳动力长期以来是我们的比较优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沿海及发达地区进行工业制造。工人教育水平偏低,基本只能从事简单的工作,技术含量低。当这种低价劳动力+低成本组合成“代加工”发展模式走到尽头的时候,大量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倒闭,这些低价劳动力也首当其害。加大教育的投入是必然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是整个人力资源体系的根本,要实现人力资本的超越,实现国家的追赶,我们必须重视教育。
  从2006年开始,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开始提速,如在农村、城市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加大中职教育投入等,教育经费增长幅度相当大。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2%,比上年的3%增加了0.32个百分点,是常规测算的三倍。
  但这显然是不够的,在世界大多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般都高于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各国将国民生产总值的至少4%到6%用于教育。该组织重申,教育是实现经济增长与恢复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因此面对金融危机,各国更应当加强教育投入。
  我们可以大胆设想,投入几千亿甚至上万亿来改善中国教育尤其是中国农村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如在妥善安排好出路之后淘汰一批低水平的教师,以高于城市教师的待遇招聘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赴农村支教,大力改善校舍及其他教育基础设施。这样既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又解决了大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还扩大了内需。
  更重要的是,当教育的投入成果显现出来的时候,中国才可能出现大量的高素质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我们才能顺利地迈入城市化,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中国制造”才可能变成“中国创造”,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这是一个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更是一个关乎民族未来与振兴的事业。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9-01-06


2009年01月(《小康》)


2009年02月(《小康》)


2009年03月(《小康》)


2009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