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1月《小康▪财智》
  栏目:特别策划
中国企业的机遇

★文 /《小康·财智》记者 卿勇

  全球性的经济危机面前,对于影响不大的中国企业,特别是那些跨国企业而言,是否是进行海外并购的良机?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中国企业有没有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
  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首先得有实力,能稳定地发展,知道自己到海外并购的目标是什么。便宜的企业并不一定能适合中国企业的需要,要找与战略匹配的海外企业。
  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已有不少成功和失望的案例。大家最了解的是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个人电脑部门,这一并购是相当成功的。
  联想有比较高质量的管理人才和IBM PC管理层沟通并过渡接管,IBM ThinkPad的品牌很有价值,加上IBM已经有很好的市场销售网络,联想就可以把自己创建的品牌通过销售渠道进入国际市场,不仅是美国市场,而且是全球市场。IBM同时也投资联想股份,减少现金并购,PC的技术并不复杂,联想能充分地掌握。因此,这种并购确实使中国企业的品牌地位大大提升,并在全球树立起好的企业形象:中国企业也能管理好世界性企业。
  海尔集团则是另一种成功收购美国冰箱制造厂的案例。借助于美国企业的销售市场网络,很快,海尔的品牌就进入美国的小家电市场。尽管在美国制造厂可能非盈利,因为人工成本太高,但是总的来说,海尔减少了中间环节,还有售后的技术服务,利于增加用户对海尔产品的信心,同时可以促进国内海尔产品的外销。
  还有一个案例:美国一家电气零售连锁店希望中国一家电气制造商投资他们部份股份。当时美国公司股价相对较低,中国电气制造商则找不到订单,但资金还是很充分。如果投资其10%〜20%股份,那么中国公司就可以明正言顺以股东名誉优先供应,这样既能提高公司的竞争能力,美国公司的股价也能上升,可谓一石二鸟。但是中国企业还是没有胆量做,失去一次很好合作的机会。现在这家国内上市公司还在为产品销不出去挣扎,几乎要被摘牌。
  TCL收购一家美国公司也不算成功的案例,很明显他们还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并购的美国公司知名气不高,谈不上美国品牌。节省成本吗?他们销路也不好,TCL还是控股,销售网络又没利用好。
  并购海外企业还要考虑文化上的差别,日本SONY收购美国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的案例就是一例,也不能算成功。日本人并不懂美国好莱坞的文化,所以很难盈利,最后只好请美国人接管管理。亚洲人喜欢控股公司,其实并非是良策。美国人比较讲究团队精神,也比较放得开,并非需要永远控制公司。他们经常又想创新,如果他们真的不协助并购后的企业,而新的国外经营管理者并不一定能适应美国的商业环境,本地化人才协助管理是很重要的。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11-14


2008年01月(《小康▪财智》)


2008年02月(《小康▪财智》)


2008年03月(《小康▪财智》)


2008年04月(《小康▪财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