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10月《小康》
  栏目:社会
2000例“网瘾” 解读

★文 /《小康》记者  牟尼

  在我们治愈的案例中,大约存在4%左右的复发现象,我们称之为“再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推出了“奖赏机制”的家庭版,由其家长监督实施,定期来院“复查、总结、分享和充电”,以确保孩子不会因回到家庭或社会而再度走偏。
  非药物成瘾与药物成瘾的异同
  《小康》:作为非药物成瘾的一种病症,网瘾与药物成瘾有何异同?
  杨永信:网瘾与药物成瘾同属成瘾,网瘾是属于行为成瘾,药物成瘾则属于物质成瘾,其发生机制均是致瘾源作用于大脑的“犒赏系统”,持续不断的刺激造成“犒赏系统”对刺激的依赖和量的不断增加,最终导致“犒赏系统”的失平衡。在治疗方面,两者均需要相关药物和各种心理干预综合措施。
  《小康》:药物的使用在你的治疗中是怎样把握的?什么情况下要用,用量怎样控制?
  杨永信:在药物的使用上,我们是辨证施治,对症下药。如果网瘾患者的共病症状以焦虑为主,自然我们会使用抗焦虑剂;如果以抑郁症状为主,那自然就是以抗抑郁剂为主。有时也会有几种症状共存的现象,自然会给予制订一个相对合适的方案。 在药物用量上,我们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最小的剂量,最佳的效果,最小的副作用。
  《小康》:你认为,网瘾“除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家庭原因也不容忽视”,那么,家庭生活在成瘾问题上会有什么作用?
  杨永信:每个孩子的走偏(性格偏离、上网成瘾)并不是偶然的,除孩子自身的原因外,家庭原因不容忽视。譬如其父母感情不和、争吵不断,长期分居或离异或单亲,教育孩子简单粗暴,或其中一人或多位家庭成员行为不规,如吸烟、酗酒、赌博、好色、易于冲动、残忍暴戾等。
  “亲情重建”是整个网瘾戒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和父爱,但正是这种伟大的爱既能成就一个人,也会毁掉一个人。很多父母对孩子只是一味娇宠、放任、包庇、纵容和溺爱,或者是不讲究策略的过分管束和严厉,使孩子的性格畸形发展,行为偏离正常。我们通过教育父母,让父母们学会施爱,学会夫妻间如何恩爱相处,学会与孩子如何沟通,学会用宽厚、正直的品格,坦诚、信任和无私的心来净化孩子的心灵,从而让孩子热爱生活、亲近父母、富有上进心和责任心,达到远离网瘾的目的。
  《小康》:有人认为,利用强制手段限制一些“网络沉溺者”的人身自由,是违法行为,你怎么看?在你的治疗中,强制手段有哪些?强制手段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杨永信:几乎每一个网瘾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哄骗或强制下被送来网戒中心的,很难想象他们能主动自愿的配合戒网瘾,抵触、对抗、出逃或消极、被动、自残成了这些孩子的共性特点。为了实现网瘾孩子自身的有效配合,变被动改变为主动改变,在孩子处于逃避改变的阶段,我们会对他们实施相对的约束,如改变环境的相对封闭,家长对孩子的全程监护,孩子与孩子间的相互监督等,对冲动、出逃或自残现象,我们也会给予行为矫正治疗,就是通过一种心理治疗仪,给予适当的刺激,使网瘾孩子产生某些负性的主观体验,形成条件反射,从而消除不良行为。当然在治疗的同时,心理医生会把心理暗示、厌恶性想象、认知领悟等手段融入其中。
  网瘾之所以被归类于心理精神疾病,自制力缺失是其特点之一,这也就意味着患者的行为责任能力出现了问题,在他们不能自愿接受治疗的情况下,他们的父母本着一种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会以哄骗或强制的方式把孩子送来网戒中心,而网戒中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孩子的监护人签定协议。
  
  链接:
  美国成瘾医学专家金伯利·杨给网络成瘾制定了如下诊断标准,符合下列5条或5条以上即是:
  1.感到关注网络(考虑以前网上的活动或期待着下次上网)
  2.感到为了达到满足需要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
  3.反复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网络使用但不成功
  4.试图减少或停止网络使用时就感到坐立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好发火
  5.呆在网上的时间比原来打算的要长
  6.因为互联网而损害了或危及着重要的关系、工作、教育或职业生涯
  7.向家人、治疗师或其它人隐瞒陷入网络的程度
  8.把网络用来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心境恶劣的一种方式(例如,感到无助,内疚,焦虑,抑郁)

 
编辑: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10-13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