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8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第二考:赛场文明

★文 / 摄影/《小康》记者 孙晓青 王帆

     虽然升旗过程短短几分钟,但他们却要面对心理、体力和天气的重重考验。“训练非常辛苦,但是他们都表现地很好。因为大家都深知责任的重大。”赵新风说。
  “以前经常看到不懂国旗知识而出现相关错误的事情,这其实是很不礼貌的。国旗是国家的标志和象征,升国旗是一项非常庄严神圣的仪式。国旗教育应该大力宣传弘扬。通过此次奥运盛会,让全世界了解中国,展现我们的礼仪和风采,而升国旗绝对是最高的一种礼遇。”赵新风严肃的表示。
  奥运啦啦队
  奥运啦啦队宝贝绝对是奥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人都期待着她们在奥运赛场上热情和充满活力的表现。
  “在我国啦啦队是近几年才陆续成立的,这次服务奥运共选出30支队伍,其中不少队的表演都带着浓厚的中国韵味。”全国政协委员、奥运礼仪普及专家团成员张晓梅,看过奥运啦啦队宝贝们的演出后,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中国元素的融合。
  “很多参赛的队伍都考虑到北京奥运会啦啦队的独特性,希望借此展现中国风情。应该说这些表演非常有观赏性,也很好看,不过有些队的服装过于复杂,艺术舞蹈元素过多,这与赛场整体氛围,以及啦啦队功用并不是最吻合的。”张晓梅也不无遗憾地说。
  对于啦啦队表演,张晓梅最初的接触要追溯到10年前。一次在美国看NBA篮球比赛时,她第一次看到了啦啦队表演,“那时觉得很新鲜,那些激情四射的姑娘们把场间气氛搞得火辣而热闹。而那时中国的体育比赛相对比较枯燥,没有这些活跃气氛的表演。”张晓梅笑着说。从那时开始,她就比较关注这个项目,并很希望中国也能形成这样的赛场文化。
  1998年国际啦啦队联盟成立后,现代啦啦队以团队形式出现,结合了舞蹈、口号、特技动作,配合音乐、服装、队型变化及标示物品,如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等要素,是有比赛规则的一种比赛运动。同时,它也随着发展越来越转化为商业的一部分。
  “啦啦队已经不再是各种联赛的附属品。更多的时候,它比联赛本身更能吸引观众和球迷。北京奥组委正式批准了30支队伍服务奥运赛事,不仅表明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拓展和与国际的融合,还是一种讯号和符号,表明中国的体育市场将更加开放,国人更乐于争取和获得更多的快乐生活。”张晓梅笑着说。
  尽管如此,她不得不承认国内的队伍发展的时间不长,对于啦啦队真正的功用和深层文化内涵理解不够透彻。作为运动比赛场间啦啦队,需要更多的调动和放松场内观众的热情和情绪,而不该是一些复杂的歌舞表演。
  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大三的学生陶思思,是为水立方赛场服务的一名引导啦啦队志愿者,并在这支服务队伍里担任队长职务。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7-28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