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小康网 小康论坛 卡乐图片网 小康视频 小康直播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08年07月《小康》
  栏目:封面故事
马国辉:应该释放我们的能力

★文 /《小康》记者 胡幽径 李漠 王帆 蒋卫武

  《小康》:你认为我们能在发展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找到一条和谐之路吗?
  马国辉:首先我们要降低农民的风险。全球气候变暖后,干旱等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更严重了,现在的水田的基础设施很多都还停留在六七十年代的水准,农田的基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确保连年丰产稳产,才能使农民更有信心。
  要建立起来更多农业服务方面的的公益性机构,粮食收购、技术推广、合作社等等、公益性的研究机构也应该建立更多。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看到种粮的效益。我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兼职教授,我去东北考察的时候,去过牡丹江、北大荒,我觉得种粮真正能够出效益的就是在东北,因为他们真正达到了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很多农户都有一两百亩地,机械应用非常广泛。
  南方水田一家一户几亩地,不可能致富。而且小农的生产规模,决定了大多数农户的种植方式相当随意,对于推广新技术也有限制。越是小户,越没有能力购买大型机械,我在想国家能不能先行投资一部分,借用也好,租用也好,让农民先用起来。
  如何在南方建立一个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起大规模的种粮基地,改变现有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对于恢复南方产粮能力是很关键的。
  当然,东北和南方有很多不同。东北土地面积大,地形地貌也很好,大多数都是平原,南方丘陵多,田地多挤在山丘之间,很难连成片,在这种地貌下使用大机械,还得动用人工搬运。我们可以在一些地貌好的地方,比如洞庭湖平原先开展大规模生产。在一些不太理想的地貌,我们可以先发展小机械。
  《小康》:在粮食生产方面我们还存在其他问题吗?
  马国辉:有一点我一直想提,我认为我们现在研究方向有点单一。现在的研究更看重新品种的培育,这是一个误区。六七十年代,我们的杂交水稻发展得那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仅搞新品种开发,对栽培技术的研究也非常重视。但是现在后者受到了严重的忽视。应该说我们现在过分地追求了所谓新品种的研发,每年湖南省申请新品种的超过几百个,但是其中有多少是完全独立研发,具备创新价值的呢?不会没有,但肯定也不会每个都是,其中一大部分都存在互相抄袭或者基本雷同的情况,这种现象实在很值得商榷一下。应该说,栽培技术的研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它的发展极大地落后于新品种培育的研究。这就等于我们一条腿走路了,走道就不那么顺溜。
  
  马国辉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楚天学者;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导师、博士生导师。“亚洲杂交水稻发展与粮食安全”项目技术委员会委员、项目顾问。

 
编辑:翎翾
来源:小康杂志
发布时间:2008-06-27


2008年01月(《小康》)


2008年02月(《小康》)


2008年03月(《小康》)


2008年04月(《小康》)